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周敦頤很有寓意的一首詩,描述了一段難忘的往事

周敦頤很有寓意的一首詩,描述了一段難忘的往事

一種事物的存在是否正確與合理,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最終還需要時間和實踐去檢驗。很多時候我們會誤會某個人或某件事,但是只要願意真誠地改變態度,就依然值得尊重。宋代大儒周敦頤就寫過一首詩,描繪了一段難忘而又傳奇的往事。

按部至潮州題大顛堂壁

宋代:周敦頤

退之自謂如夫子,原道深排釋老非。

不識大顛何似者,數書珍重更留衣。

詩題中提到的大顛和尚是唐代著名高僧,俗名陳寶通,出生於廣東汕頭潮陽區,終年93歲。他曾創建了靈山禪院,自號大顛和尚。大顛幼年好學聰慧,潛心鑽研佛學。他一生苦修,著述頗豐,以禪解經,別有禪機。詩人韓愈曾被貶潮州,雖然他極力反對佛家的一些言論,卻和大顛禪師結為知己,讓人在費解的同時又覺得很有趣。

周敦頤是北宋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也是著名的哲學家和文學家,他與范仲淹、王安石都是好友,經常有詩書往來。特別是比周敦頤小四歲的王安石非常欽佩他,每次見面都依依不捨,分別後還一直感慨並回味與他的談話。

周敦頤曾經做過廣南東路提點刑獄,在這期間他走遍了廣東地區的山山水水,有一次就來到了當年詩人韓愈與大顛禪師會面的地方,參觀之後就寫下了這首詩。

「退之」是韓愈的字,他是唐宋八大家,後來的讀書人都把他當作楷模。「夫子」是尊稱,韓愈因為德高望重、見識廣博,自稱夫子當然不為過,也是周敦頤對他的尊敬之辭。唐代佛教盛行,從皇族開始就信奉佛教。但是韓愈卻大力反對,所以周敦頤說他「原道深排釋老非」。

但是韓愈與大顛禪師交往之後,經常聆聽他講述佛理,覺得自己以前的觀點有所偏頗,同時也確實學習了很多先前不懂的知識,慢慢地開始喜歡與他交往。正好他被貶在潮州,也沒有什麼重要事情,閑暇時間很多,兩人就越聊越投機。

韓愈從開始「不識大顛何似者」,逐漸地與他打得火熱,最後韓愈要離開潮州市,留下了幾封書信,其中不乏溢美之辭,不僅提到自己在潮州與禪師交往的過程,還說自己深感受益匪淺,同時也祝願禪師身體健康。

當時已八十八歲高齡的大顛和尚親自送韓愈至山門,依依惜別之際韓愈脫下官服相贈。此後大顛和尚一直將韓愈的官服帶在身邊,直至圓寂,後人在贈衣處建「留衣亭」以表示紀念。韓愈走後就再也沒機會與大師見面,但卻一直在內心銘記這段深厚的友誼,也一直牢記大顛禪師的一首詩,「辭君莫怪歸山早,為憶松蘿對月宮。台殿不將金鎖閉,來時自有白雲封。」

這首詩不僅記述了一段美好的友誼,還飽含深刻的寓意。很多事情的存在是否合理,不是某一個人可以看得准和說得清的。所謂存在就是合理,當我們暫時還沒有認清它的本質時,最好先不要妄加斷論。

就像很多人說佛教太消極,一味地讓人看空。其實深入了解,才知道佛教講求忍讓、讓人包容,勸人行善、富有愛心。古代很多士大夫仕途坎坷,只好重新尋找精神寄託,終於在參禪的道路上得到了心靈的安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辛棄疾很經典的一首詞,桃李風前多嫵媚,楊柳更溫柔
杜牧很經典的一首詩,托物起興,引人心馳神盪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