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女兒遠嫁,父親跳樓!特別為中國的父母悲哀!
作為父母,我們要求孩子獨立的同時,也需要讓自己獨立,不要把那份責任強行轉嫁到孩子身上,讓他們背負本不該他們背負的東西。
1
有一期《奇葩說》辯題是「過得不開心,要不要告訴父母」。
正反方雖然觀點嚴重對立,但他們都默認了同一個前提,就是:
每個父母,都在強烈地關注著自己的孩子,他們的大部分精力都在孩子身上,甚至會覺得如果孩子過得不好,自己也不配過得好。
席瑞說,他以前的空間留言板上,有很多不太善意的玩笑,甚至辱罵。但有一個叫「滄海一粟」的人,會一字不漏地瀏覽完所有的內容。
那就是他媽媽的小號。
李誕也說,他上大學時,老爸每天都給他打電話問他過得好不好,讓他不勝其煩,也不理解,覺得我反反覆復說過得好,你怎麼還問個沒完。
後來他懂了,老爸就是想參與到兒子的人生中,他不能接受自己在兒子的世界裡變得不重要。
這應該是大部分中國父母的心態。
而最後,高曉松說到了根本:
「我好為中國的父母悲哀,彷彿他們都沒有自己獨立的生活、獨立的人格,彷彿他們不配有自己的親密關係,就只能和孩子相濡以沫。」
2
悲哀嗎?的確。
之前有個新聞,我看了很難過:
河南一位六旬老人,一直把女兒視若珍寶。
女兒在外地工作,前段時間又談了男友。老人怕女兒遠嫁,將來不能留在自己身邊,有一天忽然情緒失控,反鎖了家裡的門,把家裡的很多東西都從窗戶扔了出來,酒、電扇、鍋碗瓢盆,散落一地。
之後,他騎坐七樓陽台,激動哭泣。
他雙目失明的八旬老母一直勸說,鄰居親友、消防員也極力安撫,但他還是跳下了7樓,當場身亡。
可悲可嘆。
就在前幾天,有個男讀者跟我說,他挺苦悶一件事,就是父母對他太好。
他結婚四年了,他媽每天必須往他家跑兩趟,堅持給他洗襪子內褲,經常坐十幾站公交車去買他愛吃的菜,他要是不回家吃飯,他老媽就像丟了錢一樣難受。
他工作上遇到挫折或者變動,老太太能愁得一個月睡不好覺。
「我當然很感恩,」他說,「但也真心覺得累,在外面吃個飯都有負罪感,總想著我媽還在家等我呢。
在外面遇到麻煩就更是,我自己怎麼扛都好說,但我媽一跟著摻和,我壓力大十倍。」
我特別理解。也瞬間想明白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中國孩子那麼不獨立?
因為他們的父母就不獨立。
很多父母,自從有了孩子,就認定「你是我的全世界,我必須一輩子跟你綁一起」。
這樣的父母,不可能真誠地教會孩子獨立自主。
他們甚至會有意無意地,培養孩子對自己的深度依賴,讓他永遠離不開自己。
這種依戀看起來很美,其實很可悲。
一個不獨立的人,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都很難幸福。
因為你沒辦法自己滿足自己,必須依靠別人獲得幸福感。而別人是不可能無時無刻無條件去滿足你的。一旦你依靠的人不合你意願、不受你控制,你會立刻陷入絕望,全面崩潰。
舉例說明:
獨立的人,是自己開車;
不獨立的,是搭別人的車。
自己開車,你想去哪去哪,方向盤在自己手裡。
搭別人車,你得順從別人意願。
你能保證另一個人會一輩子聽你指揮嗎?
就算他聽話,你覺得他會感到自由和快樂嗎?
3
可怕的是,太多中國父母沒有意識到這件事。
在他們心裡,孩子就是人生的90%。
年輕時有事業分散精力還好,一旦退休,更是心心念念全是孩子。
你稍微留心就會發現,老人湊群聊天,最熱烈的話題幾乎都是關於孩子的:兒子高升了兒媳加薪了,孫子會說話了孫女寫字很好看……
他們很少會說:「我聽到了一首喜歡的歌」、「我買到了一雙滿意的鞋。」
他們的世界裡,越來越少出現「我」。
我想了一個詞,叫「失我老人」。
他們丟失了自我,世界裡只剩下孩子。
可惜在孩子的世界,他們已經越來越不重要。
於是他們要盡量收起自己對孩子的渴求,可憐巴巴,等孩子施捨。
而孩子也要多留一份心,盡量去滿足父母的額外需求,生怕自己一個疏忽,委屈了他們。
最後的局面就是:老人活得心酸,孩子活得心累。
4
我們一直說孩子要獨立。其實為人父母,更應該首先學會獨立。
實在到了老邁無力不能自理的時候,可以依賴孩子。
但如果身體尚好精神清爽,你為什麼不能看看書、旅旅行、打打麻將、跳跳廣場舞、過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在六十歲的年紀,就過成了九十歲的樣子,這一點也不好玩。
當然,我們的父母已經老了,很難改變。
但我們可以。
我們這一屆父母,堅決不要長成悲哀的「失我老人」了。
你得允許孩子從你的世界慢慢飛走,並有意識地把ta空出來的地方填滿。
你得好好經營和愛人的關係,因為ta才是真正和你廝守一生的人。
你得有差不多的社交圈,不管家人親戚,還是同事鄰居,身邊得有能說說話的人。
你得找到自己哄自己開心的辦法,不管是養花、畫畫,還是讀書、旅行,總得有那麼幾件事,是你不靠別人,也能讓自己很快樂的。
我們要做「從未丟失自我」的父母,而不是強行把生命轉嫁到孩子身上,讓他們背負著不該背負的背負,而我們又缺失了不該缺失的缺失。
5
高曉松說,今年他生日,他媽沒來,因為她們合唱團有活動,她不能因為自己一個人缺席,影響另外四十多個老夥伴。
「我心裡特別高興,她有四十多個人和她一起唱歌。」高曉松說。
我同學的奶奶也是榜樣:83了,自己種菜,養貓,每天拿個ipad查養生秘方,耳朵不大好,喜歡戴個助聽器聽聽相聲,自己過得特別熱鬧。
她也關心孩子們的情況,但還是覺得沒她自己的事兒重要。
我覺得這樣特別對。
我很愛你,但我必須首先保留我自己。
我為我活著,你為你活著,我們都獨立、健康、完整,然後才有快樂可言。
6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通常是這樣:
孩子出生時,100%依賴父母。後來他的世界越來越大,最後完完全全脫離父母而存在。
父母最初,對孩子零依賴。後來他們越來越老,最後100%依賴孩子。
如果只看起點和終點的話,就是:你從前只有我,我最後只有你。
那麼我想,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盡量盡量地,拉長中間過程。
從我有了你,你便是我豐盛世界裡極閃亮的存在,但絕不是唯一。
到未來某日,我終將無可避免地癱倒在你懷裡,希望那一刻你能穩穩接住我。
但在那一天之前,我會盡量擁有獨自的自我,豐盛的世界,和同樣獨立而豐盛的你無負擔相愛。
這應該才是父母子女一場,最理想的過程,和最happy的ending。
歡迎隨手點贊並分享到朋友圈
長按下圖二維碼 關注【新東方家庭教育】
※每對吵架父母的背後,都有不幸的孩子
※人大附中三十年班主任:如何讓孩子從倒數第一到考上北大
TAG:新東方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