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的大明星:角鬥士
好萊塢電影《角鬥士》給人們帶來了對古羅馬角鬥士最直觀的感受:奴隸、壓迫、死亡和血腥,這一切都詮釋了什麼是慘無人道。最震撼人心的是最後一場角斗,被誣陷而淪為奴隸、進而淪為角鬥士的大將軍馬克西姆斯憑藉本身豐富的作戰經驗逐步成為最著名和最受歡迎的角鬥士之一,為了向剝奪自己自由和家庭幸福的邪惡的新帝康墨迪烏斯復仇,他在競技場上向新帝發起了挑戰,那個集懦弱和陰險於一身的新帝最終與馬克西姆斯展開一場一對一的生死角斗……
古羅馬角鬥士長期以來都給了人們「奴隸、壓迫、血腥」的印象,其實古羅馬歷史上真正的角鬥士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那樣凄慘,角鬥士比賽也不是毫無規則的搏命遊戲。
全民福利的角鬥士娛樂
角鬥士第一次在歷史上露面是在公元前264年,羅馬的貴族在過世的父親的葬禮上挑選了三對角鬥士進行決鬥。那時的角鬥士間進行的決鬥是宗教葬禮儀式的一部分,傳統意義上只有地位極尊貴的高級貴族才能在葬禮上享受這種儀式。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好戰尚勇又崇尚及時行樂的古羅馬人就發現這是一項有趣的運動。舉辦角斗比賽便成為古羅馬人展示財富權貴、慶祝勝利和增加聲望的平台。在古羅馬歷史上,角鬥士表演都是由顯赫貴族出資舉辦的,免費向人們開放。按照慣例,在舉辦角斗大會期間,所有羅馬市民甚至包括普通奴隸都可以享受休息的權利並得到免費的飲食,並且還可以免費觀看錶演。
角鬥士的表演為古羅馬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們提供了娛樂,古羅馬最高執政官更是頻頻藉助舉辦角斗大會來顯示他們至高的權利並取悅民眾。尤其是古羅馬從共和時代轉向帝國時代後,皇帝屋大維在執政期間為了籠絡無產平民,有時就舉行有萬餘名角鬥士參加的大規模角斗表演。
注重觀賞性的角斗表演
倫敦大英博物館曾經展出過一塊古羅馬時期雕刻精美的大理石,上面記錄了兩位女角鬥士正在角斗的場面,石雕上的兩位女性衣飾整齊、肌肉健碩,手執利刃和盾牌,擺出了一副決一死戰的架勢。根據歷史學家對當時場景的復原,大意是兩位頭戴鋥亮面具式的青銅頭盔、身披銀亮鎧甲的角鬥士昂首走進競技場,讓現場成千上萬的觀眾熱血沸騰的搏殺開始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兩位角鬥士勢均力敵,誰也無法戰勝對手,最後都筋疲力盡甚至連短劍都舉不動了。這個時候,兩位角鬥士似乎心有靈犀,幾乎是同時脫掉了頭盔,眼睛無助地望著全場觀眾。當人們發現,她們雖然已經遍體鱗傷、疲憊至極,但依舊面無懼色時,全場觀眾都被角鬥士完美的表演徹底征服了,就連坐在貴族包廂里的贊助者也不例外。
這個大理石雕塑完全顛覆了人們之前關於角鬥士必須殺死對手才能獲勝的認知,事實上,角鬥士們並非是人們一直認為的「拚命殺死對方」,而只是通過展示各自的戰鬥技能來娛樂大眾,他們進行的是表演。
歷史學家通過對158幅描述古羅馬時期的角鬥士戰鬥情形的畫作的藝術品進行的考證,確定了每場角斗一般分為三個評估階段。第一階段是「初步接觸」,兩名角鬥士必須靈活地移動雙腳,前進、充分揮動武器,完成一擊;第二階段則從其中一名角鬥士受傷或者處於下風時開始,這時就主要看角鬥士如何後退,拉開自己與對手之間的距離;第三階段角鬥士會扔開自己手上的盾,開始進行徒手搏鬥。正如古羅馬詩人所說的,是為了「不流血地勝出」。在三個階段都表現突出的角鬥士就會被大家公認為是勝利者。角斗過程也不是人們想像中的毫無規則可循的,在角鬥士一對一的對抗中,每一名角鬥士只能使用一種武器,而且不能從身後突襲對方;根據體型和武器裝備等的不同,像現在的舉重或拳擊賽一樣,還要把角鬥士分成幾個等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分類之後進行的表演是公平的。
另外,角斗表演是一種高耗體力運動,歷史學家根據對古羅馬的競技場內特定的下午之內所僱用的角鬥士數量記錄,計算出平均每場角斗的持續時間只有10到15分鐘。這樣,就避免了因長時間角斗疲勞致死的情況發生。
體育明星:角鬥士
既然是觀賞性強的角斗表演,那麼角鬥士們就基本相當於今天的體育運動員,其中技術好、經常取勝的就是大明星,類似於今天著名的足球明星貝克漢姆或者梅西。角鬥士明星們不僅受到萬人敬仰,還有所謂的粉絲,貴夫人們也會因為愛慕而瘋狂追求,科莫德斯皇帝的母親就曾經為一個角鬥士而瘋狂。在古羅馬龐貝城就留下了「角鬥士能讓女孩們暈倒」的語句,一個成功的角鬥士的功績和羅馬軍功一樣,是可以拿出來炫耀的。
受到人們追捧的角鬥士甚至能有幸讓自己的面孔成為皇帝頒布的新硬幣的圖案,有的還可得到皇帝賜給的裝滿金幣的貴重獎盃,尼祿皇帝就曾把一座宮殿和大片土地賜給了表現出色的角鬥士。而貴族們為了博民心,喜歡把昂貴的禮物贈給自己所喜歡的角鬥士,有的人還請工匠將角鬥士角斗時的場面製作成各種藝術品來裝飾居室。
為了金錢與榮譽,角鬥士的構成早已不是最初的奴隸和戰俘了,古羅馬很多自由人自願加入其中,到了羅馬共和國晚期,自由人角鬥士佔據了角鬥士總數的一半。在有關記載中,三分之一的角鬥士是自由公民自己申請的,他們大多是從行伍當中退役下來的老兵,他們將對勝利的渴望、戰鬥的激情以及熟練的技巧都帶到了角斗場上。
更有甚者,有些元老院的元老和騎士也都加入到了這樣的隊伍當中,儘管羅馬歷史上多位皇帝認為這實在有損貴族的純潔品質,曾親自下令禁止此項行為,但是還是屢禁不止。
這些高薪酬、高地位的體育明星們並不是憑藉一時的運氣取得勝利的,他們平時都在專門的角鬥士學校進行特殊訓練,而且訓練期間的待遇和伙食都是很好的。角鬥士學校像軍營一樣面積龐大、管理森嚴,一般都擁有小型競技場或運動場地,以供角鬥士學員們練習之用。只有經過無數次訓練之後他們才可以與其他角鬥士練習格鬥。
奧地利考古學家的研究解開了為什麼古羅馬人稱角鬥士為「嚼大麥者」這一謎題,角鬥士長期以大麥和豆類為主要食物,每天都攝入足量的食物以保證身體肥胖而且強壯,這可以減輕身體遭受外來打擊時所受的損傷,因為脂肪層對神經和血管有保護作用。研究還發現,角鬥士的骨密度顯著高於普通人,這與現代運動員是一樣的,而且在角斗前為了保存體能不會進行激烈的訓練。
低風險的高薪工作
俗話說:拳腳無眼,即便是經過專業訓練的角鬥士一旦上場表演也難免出現意外,但是角鬥士的死亡率絕對要比人們想像中的低得多。
據統計數字來看,絕大多數角鬥士在其「職業生涯」中出場的次數也不過是3-10次,當一個角鬥士已經非常有名的時候就極少角鬥了,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角鬥士都能為經紀人所重視,有些角鬥士可能就出場了一、兩次。雖然能夠活到60歲的角鬥士少之又少,但是古羅馬人的平均壽命不到30歲(一說25歲)。根據後世研究,上場的角鬥士的死亡率不到20%,這個數字雖然比普通人的死亡率高些,但也不是很離譜。
角鬥士一旦生病或者受傷,對於他們的經紀人或者貴族主人而言得不償失,所以經紀人為這些角鬥士提供最好的醫療保障,並且還要提供高端的護具以確保角鬥士的安全。每一個出現在角斗場的角鬥士們都是帶著厚重的頭盔、盾牌、護臂和披甲,為了保護他們持劍的手臂,都裹著亞麻布或是戴上金屬片製成的手臂保護套。即便是被後世認為遮擋視線的、沉重的帶鴨舌金屬頭盔也被證實了設計巧妙,不僅平衡性出色,而且佩帶起來對頸部造成的疲勞度也小。在各種青銅盔甲裡面還墊了即能吸汗又能緩解衝擊力的毛氈襯裡。
角斗表演在羅馬存在了1000餘年,公元325年,基督教促使人們的道德觀念發生了轉變,基督徒的君士坦丁皇帝以角斗競技太過血腥為由下達了禁令。雖然角鬥士作為一種職業早已消逝,但他們勇猛頑強的精神至今還在激勵著人們。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