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220.這世上什麼多?什麼少?什麼事情歡喜?什麼事情惱?法華經淺釋

220.這世上什麼多?什麼少?什麼事情歡喜?什麼事情惱?法華經淺釋

法師品第十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G5.約果嘆(分五)

H1.明近果 H2.立喻 H3.法合 H4.釋近 H5.揀非

今H1

【其有眾生求佛道者,若見若聞是法華經,聞已,信解受持者;當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其有眾生求佛道者:在這世界上,有這一類的眾生,一心想求得成佛之道這樣的人。若見若聞是法華經,聞已,信解受持者:如果他能見著這《法華經》,或者聽見這《法華經》。聽見《法華經》,這是聞慧,聽聞的智慧。聽聞之後,就生出智慧了;生出智慧,就信解,深信這《法華經》的妙理,而能明白這《法華經》的妙理。既然深信又明白了,然後就要受持──受之於心,行之於身。當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就應該知道,見著、聞著《法華經》這個人,他已經與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相離得很近了。

H2.立喻

【藥王!譬如有人,渴乏須水,於彼高原,穿鑿求之,猶見干土,知水尚遠,施功不已,轉見濕土,遂漸至泥,其心決定,知水必近。】

藥王菩薩!譬如有人,渴乏須水:這我給你舉出一個譬喻來告訴你,譬如什麼呢?這人渴得很厲害,渴得喉嚨里都乾得要冒煙了,這時候就想要喝水;不單說飲茶,就有一點水喝都很好了。於彼高原,穿鑿求之:在很高的地方,就把這地挖成一個深坑,來找這個水;因為四外都沒有水。猶見干土,知水尚遠:雖然穿鑿,因為這是個高原,地方太高了,土還都是乾的。

這就是說,我們人一向的習氣毛病──這個無明、煩惱、我見,猶如須彌山那麼高;你若想在須彌山那麼高的地方要找一點水,那是很困難的事;我們有貢高我慢在心裡,你想修道,想得到法性的理水,也很困難。所以在貢高我慢這個地方修行修行,「猶見干土」,還是只得到這個乾慧地;有點智慧了,但是還不大,小小的,這叫乾慧地,沒有得到這個法性的理水。這就是沒有真正的開智慧,這干慧,也就是智慧不太大。因為你看見干土,知道離水還很遠呢!就是你得到一點小小的干智慧,不是濕的智慧。

那麼得到小小的智慧,這時候是有點不可思議的境界:「啊!我怎麼一坐,自己覺得就自性放光了?覺得身心都清凈?無人、無我,真是不錯的!」這就是這干慧了,覺得不錯了;但是不錯是不錯,沒有真正開智慧,那黑漆筒還沒有打破──就是無明還沒有破。但是這時候知道是有點意思:「奇怪!怎麼有這麼妙的境界呢?喔!這一定會成佛的,成佛這法門不是虛妄的。我現在得到這種以前都不懂的境界!」這就是猶見干土,看見點干土;知水尚遠,知道離真正佛的智慧、離佛這種法性的理水,還很遠呢!

這時候,最要緊就是施功不已:就是修行不停止;天天用功,念茲在茲的──念也念這個地方,在也在這個地方;總也不是說今天蓮花,明天又牡丹,就改變了。所謂「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你把它拿出來曬太陽,曬了一天,放到雪櫃里,又凍它十天;你若不曬,反而好一點。這就是修行了一天,睡了十天;一天不睡覺,那我受不了啰!就睡了十天覺。

在曼陀林 House,我給他們出一個題目考試,問他們:「什麼多、什麼少?什麼歡喜、什麼惱?」他們各有各的見解。這個人說:「也沒有歡喜、也沒有惱,也沒有多、也沒有少。」那個人就說:「多就是多,少就是少;歡喜就是歡喜,煩惱就是煩惱。」說得都很妙的。我就說什麼呢?我說:「徒弟多,師父少;休息就歡喜,修行就惱。」雖然不是個個都這樣子,但是都差不多的;所以這叫「去水尚遠」。施功不已,就是不停止的修行,晝夜六時恆精進;就是用功修行,參禪、打坐,總也不停止。

轉見濕土,遂漸至泥:因為你施功不已,就好像你穿鑿井似的,你今天穿深一點、明天穿深一點,穿鑿來、穿鑿去,時間一久了,雖然高遠也見著濕土了;見著濕土,這就得到一點法性的理水。濕土底下就有泥了,這就是「證果了」;證得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其心決定,知水必近:這時候證果了,覺得有點好的滋味了,決定了:「喔!這個地方就快有水啰!」就知道一定會得到法性的理水,決定成佛了。

這一個公案,是說的孔夫子。孔夫子在中國來講,是一位聖人,也是儒教的教主;雖然他是位聖人,當時也受了很多困苦艱難。他在山東杏壇設教;設教,就是教書。他有三千多個弟子,今天這個來了,明天那個跑了;今天這個到山西去,明天那個又到湖南;總而言之,常常跟著他的,大約有一百多人,他到什麼地方,他們就跟到什麼地方。釋迦牟尼佛有一千二百五十個常隨眾,孔夫子有一百二十五個常隨眾,大約是釋迦牟尼佛十分之一;孔夫子到哪一個國家,那一個國家就要供養他,要供他這一百多人吃飯。

孔夫子先在魯國做司寇;司寇,也就是一個很大的官。做了三個月,「魯國大治」,把魯國治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路上放上一塊金子,也沒有人撿;因為人人都知道不貪,沒有貪心了。夜不閉戶,晚間睡覺,不用關門。孔子做了三個月的官,魯國就大治了。這齊國就放不下了,說:「這還得了!他要在那地方久了,我們這兒不就完了嗎?」於是給魯國送了一班女樂。女樂,就像現在當電影明星或作戲的,揀一班唱得最好、跳舞也跳得最好,一切一切都最好的,就給魯國送去了。這魯王白天、晚間都看這個戲,不管國家大事了,「三日不朝,孔子行」,三天也沒上朝,孔子說:「這不行的!君王這樣子,天天和女人在一起搞,還有什麼意思呢?」於是就走了。

孔子帶著一班弟子周遊列國,他各處去演說,說政治的抱負、政治的宗旨。但是孔子到哪個地方,也就好像現在似的,你和他講真的,他都不願意的;你若和他講假的,他都很高興的。孔子到處盡講真的,所以沒有什麼人歡喜他,外表都捧著他:「好啊!好啊!你魯司寇到這個地方來。」很恭維他的,但是恭是恭敬你,不用你!為什麼呢?「如果用你,你太認真了,我一點也就不可以做不正當的事,那不行!」所以誰也不用他。

以後到陳國和蔡國之間,在那個地方就絕糧了,沒有人供養了;絕糧,就是糧食斷了。陳國和蔡國都抵制他,說我們不歡迎你!他也沒有帶著糧食,到那個地方也沒有錢了,買也買不著了。沒有東西吃,餓一天、兩天、三天,把孔老夫子也餓得病莫能行了──餓得有病了,餓得就 very weak(很衰弱),不能站得起來了。

孔子說,現在怎麼辦呢?這時候,大弟子中,有人就說:「范丹有糧食!」范丹是要飯的,他有一個竹筒子,他各處要回來的米,就放這個竹筒里;這竹筒子多少米都裝不滿,千擔、萬擔糧,都可以裝得下,是個寶貝。有人知道,就說:「范丹他有糧,我們去和他借去。」孔子說:「去借糧,叫誰去呢?現在弟子餓得都有病了,不能走路了;就去借糧,也要有一個人去啊!」子路站起來了:「我去!我沒病!餓了幾天也不要緊。」子路好勇,他有勇氣。孔子說:「好!你去!」

子路到那兒,一見范丹,就說:「嗨!范大哥!我是孔老夫子的學生,叫子路。我們在陳、蔡兩國中間地方,已經沒有東西吃了;現在到你這兒,想要借一點米!」范丹說:「借米可以的,不過我有個題目,你要答得出才可以。你答不出,我就不借給你米;你要是答對了,就借給你米!」子路說:「你有問題,那不要緊的!我一定可以對上你的問題。」

范丹說:「那好了,我問你,在這個世界上什麼多?什麼少?什麼事情歡喜?什麼事情惱?」子路不假思索就對出來了:「這個世界上,天上的星星多,月亮少;結婚就歡喜,死人就惱。」他認為這是很有道理,對得理直氣壯的。范丹說:「不行!不行!你這個沒對上!」子路:「我這對得是最圓滿的,你怎麼還說沒對上?你簡直不講道理!」不管講不講道理,人家的米不借給你,你也沒法子。

子路茫茫然然、又冒冒失失地回去見孔子。孔子問:

「你借米,借來了沒有啊?」

「嗐!這個老要飯的,真是很不講道理的!」

「怎麼回事啊?」

「他出了一個題目,叫我來對;我對的明明是對,他就說不對。我想他就是存心不借給我們米,沒有旁的意思!」

「他出的什麼問題呀?你說說看!」

「他問我說,在這個世界上什麼多?什麼少?什麼歡喜?什麼惱?」

「你怎麼樣對的?」

「我說星星多,月亮少;結婚就歡喜,死人就惱。這很有道理的,再沒有這麼圓滿的對答了!」

「你這個不對!」孔子說。

子路本來認為,十足他是對的,現在回來,孔子也說他不對;因為孔子是他老師,說不對,他不敢反駁了!說:「那怎麼樣子?」

孔子說:「你再回去!你對他這麼樣講:世界上小人多,君子少;借的時候歡喜,要的時候就惱。」借東西、借錢的時候,就很歡喜;人家來要錢的時候,就惱了。

子路再去對范丹一講,范丹這回點頭了,「還是你老師的學問比你高得多!你想不起來,你老師對得是最好了!」就借給他米。

借米回去,吃了幾天,單單有米、沒有菜。這時候,人人都吃飽了飯,就來了一個黑將軍。這黑將軍,和黑人差不多的樣子,很高、很大的,他手拿一支槍,到這個院子里就想要殺人。這時候,子路吃飽飯了,勇氣更增加了,拿一支紅纓槍就出去,和這黑人就打起來了。兩個人作戰,子路總不能佔上風;子路本來力量很大的,但是對著這黑人,他的力量就不夠了。孔子就站在門這兒望著,說:「由!刺其喉!」子路叫「仲由」,孔子就叫子路用槍刺黑人的喉;為什麼叫他刺這個地方?孔子看黑人這個地方總露出來。孔子這一說,子路就明白了,一槍就把這黑人的喉嚨給刺透了;之後,你說這黑人怎麼樣?他不是人,是一條大魚。這條大魚很長、很大的,把院子都裝滿了;孔子這一百多個徒弟吃飯,就用這條魚來作菜,所以沒有餓死。

子路他所長的是什麼呢?他有過錯,誰告訴他,他就歡喜得不得了。你告訴他說:「子路,你這個地方不對了!」他就非常高興。所以子路是孔子的一個最好的弟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有的病痛白天無事,晚上來了?
宣化上人教導如何講經說法萬佛聖城法語繽紛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