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二九運動——我們不能遺忘的歷史

一二九運動——我們不能遺忘的歷史

原標題:一二九運動——我們不能遺忘的歷史


「反對防共自治運動!」


「反對賣國的對外政策!」


「為祖國自由而奮鬥!」


「中華民族萬歲!」

1935年12月9日這天


數千名愛國學生的吶喊聲回蕩在北平大地上





十二月九日


一個普通但不平凡的日子


時光倒回到一九三五年的這一天


冬日裡的陽光依舊慵懶


天空的顏色也是依舊灰暗

但在北平街道上的空氣卻在急速的流動


因為在這天


在風雨如晦的北平大地上


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


爆發了!


到處是掛滿的標語


到處是飄舞的紙單


到處是舞動的小旗


到處是怒吼的口號


到處是熱血沸騰的青年

這一天


白云為之翻湧


大海為之咆哮


黃河長江為之怒吼


中華大地為之震顫


因為


一個沉睡已久的民族


在蘇醒


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


在抗爭

135編輯器


一二·九運動簡介


一二·九運動又稱為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學生數千人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遊行,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要求保全中國領土的完整,掀起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


一二·九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并吞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投降政策,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它配合了紅軍北上抗日,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它標誌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來到。


時代背景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在東北地區推行殖民地化統治的同時,利用南京國民政府的不抵抗主義,妄圖全面在華北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侵略,「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激起北平各階層人民的極大憤慨。


走上街頭


1935年12月9日凌晨,廣大愛國學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樣爆發。東北大學、中國大學、北平師範大學等校學生舉著大旗和標語,分別朝著新華門進發。清華大學和燕京大學近千名愛國學生離城較遠,到達西直門時,城門已被軍警關閉,請願隊伍無法進城。兩校學生就在西直門一帶召開群眾大會,向附近居民和守城軍警進行抗日宣傳。



上午10點半,新華門前彙集了中國大學、北平師範大學、東北大學等十多所學校1000多人的請願隊伍。請願學生高舉著旗幟,手持標語,高呼抗日救國口號,並提出反對華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員會、停止內戰、立即釋放被捕學生等6項要求。

國民黨當局對學生提出的要求一味敷衍搪塞,為國民黨對日妥協對內反共政策百般狡辯。同學們對其答覆極為憤慨,振臂高呼「打倒賣國賊」,「請願不成,我們示威遊行去


救亡怒潮


「一二·九」的抗日怒吼,震撼了古都北平,很快傳遍了國內外。


12月11日,全市各大中學校學生聯合起來罷課。國民黨當局對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極為恐慌,下令嚴禁學生的愛國行為,還派軍警封鎖一些重點學校。



12月16日凌晨,1萬餘名北平愛國學生陸續走上街頭,一場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大示威爆發了。示威遊行隊伍共分為4個大隊,分別由東北大學、中國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率領從不同方向前進,途中衝破軍警的封鎖阻攔,最後在天橋會合。學生們手挽著手,不斷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打倒漢奸賣國賊!」「反對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的口號,向街道兩旁的市民和行人散發傳單。市民們熱情支持學生的愛國行動,有的送來開水和食物,有的自動加入了遊行隊伍。


聲援北平


北平學生的愛國鬥爭,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揭露了國民黨當局的賣國行徑,得到了各界愛國人士的支持響應,促進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開展。


12月18日全天,燕京大學、清華大學等6所大學的校長,聯名要求釋放被捕學生。同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向全國工人緊急呼籲援助學生救國運動,各地工人紛紛舉行罷工,支持學生鬥爭。


宋慶齡、魯迅、馬相伯、沈鈞儒、王造時、鄒韜奮、陶行知、章乃器、李公朴、史良等愛國知名人士紛紛表示支持。宋慶齡從上海寄給北平學聯100多元錢,作為開展抗日救國工作的費用。魯迅於12月18日至19日夜,撰文熱情讚揚愛國學生的英勇鬥爭精神,並寄以「石在,火種是不會絕的」殷切希望。


12月26日,陝甘蘇區各界民眾舉行集會,聲援北平和各地學生的抗日救國運動。在北平學生愛國運動的影響下,全國各地學生群起響應。一時間,在黃河兩岸,大江南北,到處響徹抗日救亡的號角。


135編輯器


山河九曲,浪淘風萬里,軒昂激急。暮鼓聲逢逢起降,書卷民華清史。瞭遠高樓,三江洶湧,四海無天際。


江山無限,略雄風與大地。回首三五當年,霜林盪雪,起萬千勇士。 兆頃呼聲雷陣卷,冰破百尋風裡。


彈指輕輕,一翻如夢,還我悠然春日。微吟今古,賦清風與豪逸。


——《念奴嬌·紀念129運動》



八十三年前的今天,在寒風凜冽的北平,一群熱血青年在民族危亡的時刻放下手中課本,走上街頭,一路高歌,一路吶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華民族萬歲!」。聲聲吶喊,響徹雲霄。


八十三年後,很幸運,我們告別了戰爭,告別了苦難。但身處美麗的鄭大校園,過著幸福生活且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又該用怎樣的行動詮釋「青春」二字的含義呢?


1957年,在莫斯科大學,毛澤東主席曾對中國留學生說過這樣一段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2017年,在黨的十九大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也說到「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李大釗先生也曾在《青春》一文中寫道:「衝決歷史之桎梏,滌盪歷史之積穢,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危機。」



今天,我們告別了戰爭


告別了苦難


告別不了的卻是


歷史上每一個血與火的文字


告別不了的卻是

一二·九運動中的每一位青年英雄


牢記歷史,不負韶華


求是擔當,


爭當為國家和民族爭光添彩的鄭大人


zzuweixin


編輯:王恆

部分內容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鄭州大學 的精彩文章:

TAG:鄭州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