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鴻章搞外交奉行委曲求全,但也有強硬的時候,此國就吃過大苦頭

李鴻章搞外交奉行委曲求全,但也有強硬的時候,此國就吃過大苦頭

晚清時期,雖然設立了總理衙門負責與各國交涉,但實際上,重大的外交事務基本上由李鴻章具體操辦。在對外交往中,李鴻章一向的原則是「有理也得讓三分」,這種息事寧人、委曲求全的態度主要還是源自大清國力衰弱,應了那句「弱國無外交」的名言。

那李鴻章在對外交涉中有沒有強硬的時候的呢?筆者梳理了一下,發現還真是有的。在對秘魯華工一事上,李鴻章作為全權大臣,態度很強硬,最終也迫使秘魯妥協,簽訂了《中秘查辦華工專條》和《中秘友好通商條約》。

既然提到了華工,就簡單地介紹一下清代的出洋勞務情況。我國東南沿海人多地少,因此很早就有出洋謀生的習慣。但是出洋的華工一直不受國家的保護,甚至被朝廷視為「天朝棄民」,因此朝廷並不關心他們在海外的生死存亡。

清初時實行禁海措施,閉關鎖國。並規定,凡是官員兵民私自出海貿易或是遷往海島居住者一律按反叛、通賊論處斬,凡國人在外託故不歸者,一旦回國,一經拿獲即就地正法。到了乾隆時期,雖然不像清初那樣嚴厲,但出洋者還是被視為對天朝的背叛。

第一次鴉片戰爭讓中國的大門洞開,其後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開放了諸多口岸。而且在條約中還有一項是允許華工出洋,英國此舉是想從中國招收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以滿足殖民地對於勞動力的大量需求。

由於中國對出洋勞務解禁,隨後西方各國的人口販子利用各種非法手段,從中國沿海各地掠賣華工到南美洲、大洋洲和太平洋諸島做勞工。各地華工受到殘酷的迫害和壓榨,成為實際上的奴隸,很多華工自出洋後把命留在了遙遠的異國他鄉。

隨著思想的開放和與各國的交往漸多,朝廷對華工的態度有所轉變,統治者開始關注華工的生存狀況。秘魯是擄掠、虐待華工的主要國家之一,從1867開始,總理衙門屢次接到美國公使轉來的秘魯華工求救的稟文,而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也多次表示願意向秘魯華工伸出援手。

然而,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和秘魯並未建交。直到1873年,秘魯派出公使葛爾西耶來華商定通商條約事宜,李鴻章抓住這個機會提出,秘魯必須將華工全部送回中國,並且聲明此後不再招收華工,答應了這些條件才能立約。面對李鴻章的強硬,葛爾西耶強詞奪理,矢口否認秘魯虐待華工,並提出中方可以派人到秘魯進行調查。

對此,李鴻章出示了種種證據,並斥責秘魯為「無教化、無禮儀」之邦,虐待華工已為西方各國所知,更引起中國國內的強烈憤慨。同時,李鴻章表示願意派人去秘魯調查華工狀況,等查明真相後再決定是否與秘魯立約。這一招果然厲害,葛爾西耶不得不出爾反爾,表示反對,並以中斷談判回國為要挾。

李鴻章態度依然強硬,談判陷入僵局。由於秘魯急於和中國立約,所以葛爾西耶請英國駐華公使前來勸說李鴻章,但此舉遭到李鴻章的拒絕。面對李鴻章的強硬,雙方談判暫時中斷。

第二年5月,葛爾西耶再次於李鴻章談判,經過一番唇槍舌劍,雙方終於議定《會議查辦華工專條》草案,而後開始商談通商事宜。在這個草案中規定,華工在秘魯享受其他外僑的一切權益,秘魯政府有保護華工和督促僱主履行同華工簽訂的合同的責任,合同期滿應出資送其回國,秘魯船隻不得在中國口岸誘騙運載華工出洋,違者嚴懲。

和秘魯公使葛爾西耶的談判是李鴻章一生中最出彩的外交事例,但如果仔細分析卻也不難理解。李鴻章之所以一反常態、據理力爭,表現出少有的強硬,這是因為李鴻章認為秘魯是一個比較落後的國家,不足以威脅中國。但這也說明,李鴻章對當時的世界各國都是了如指掌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大清滅亡後八旗的狀況:有人賣家當,有人忙改姓,還有人舉家自盡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