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90年代黑龍江越冬的幾大「神器」,看能勾起哪位「老鐵」的回憶

90年代黑龍江越冬的幾大「神器」,看能勾起哪位「老鐵」的回憶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撰文/趙立波

近幾年黑龍江的冬季氣溫逐漸告別極寒,很少能體會到白天零下34攝氏度和夜晚零下40多度的「凍徹心扉」。凡是生長在黑龍江的人們都能深刻感受到90年代冬天的那種極寒天氣,呼氣成霜,洒水成冰,大雪經常把門口堵住,齊腰深的雪到處都是,一不小心掉進「雪殼子」中就很難出來。在那個物質非常落後的年代,靠著闖關東祖輩留下來的生存智慧創造的幾大「越冬神器」雖然艱苦,日子倒也過得非常有趣。

黑龍江鄉村

在冬季寒冷方面,黑龍江最能代表「東北」,許多越冬的辦法就表現得具體而特色。90年代黑龍江的農村房屋無非是鹼土房,另一種就是茅草房。這兩種房子的好處就是建造不需要許多錢,冬季保暖,夏季陰涼。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這種房子雖然還存在,卻越來越稀少,甚至將會成為舊時光的一個懷念,隨時都會被歲月所傾塌。當年的老屋子裡擠滿了孩子,在大雪漫天的寒冷季節,一家人或坐在「火炕」上,吃著粗茶淡飯,或遠方來了親戚圍在爐子邊吃些農家小菜,頗能詮釋出唐人白居易招待老朋友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韻味來。越是物質艱苦的年代,彷彿幸福和快樂體悟的更為深刻,以至於經常對那些故鄉冬季的往事經常想起。

晚來天欲雪

先說第一件「神器」火盆。

火盆是黑龍江老太太們的最愛,更是爐子之前冬季唯一的取暖設備,火盆多以黃泥加上馬糞混合而成,這樣的泥盆,在炭火的長期燒灼下越來越結實。其構造也較為簡單,下邊有個底座,有的兩邊有兩個提手似貓兒。這個火盆放在炕上的,祖母每次做好飯,將未燒盡的柴火灰裝進去,再有爐鉤子壓實,這樣就會很久保住炭火能夠長時間散熱。我們做小孩子的時候,會在裡面埋下土豆,或者雞蛋,那種味道實在讓人懷念。

火盆

第二件神器就是「狗皮帽子」和「棉襖、棉褲」。

穿上這些物件的時候,人會非常顯得「臃腫」,走路也非常不便,但是卻成了戶外禦寒的第一「神器」。當時還有句順口溜:「大棉襖,二棉褲,一出門就打誤(意為滑到)。」我們當小孩子的時候,衛生水平很差,每次被凍得流鼻涕的時候,就用棉襖的袖頭擦拭,結果連袖子都被髒的「黑又亮」,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氣溫的回暖,逐漸成了歷史的舊物件,裡面的棉花卻蘊含了母親們溫暖的心。

著裝東北風格的男孩

第三件神器就是「爬犁」。

在黑龍江山區,以狗爬犁居多,原因是便於穿梭,機動好。我們的屬於平原地帶,一般都是用來玩耍打發無聊的東西,有時也用來託運東西,這樣的時候,我們小朋友往往會牽著爬犁進行比賽,看誰走的更快,托的更多。沒事的時候,大家撒歡,找個覆蓋厚厚雪層的山坡,然後坐著爬犁往下俯衝,這種現在想來頗為危險的遊戲在那時卻玩得刺激而瘋狂,甚至可以從早上滑到晚上,忘記了吃飯,在當時,有的小朋友帶著極大的爬犁,那簡直就是如今的「豪車」一般。

馬拉爬犁

至於在吃食方面,黑龍江的地域特色也非常明顯,「殺豬菜」堪稱「振省之寶」。

當大雪覆蓋了土地,冰凍三尺的時候,往往會以殺豬作為犒勞一年的辛勤。當把肥豬捆綁起來後,真可謂「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鮮血瞬間融化了地面的白雪,趕忙用盆接住,然後會用來做「血腸」。過去黑龍江人們有「食肉為大禮」的風俗,認為用來招待客人這是最好的禮遇,除此之外,這與歷史文化背景有著很大關係。

殺豬菜

早在1125年的時候,宋朝使臣許亢宗來到黑龍江的阿什河,這裡是赫赫有名的金國都城,在他的回憶錄里記載,女真人用「肉盤子」招待貴客,「以極肥的豬肉切成大片,盤中虛架碼起,間插青蔥數莖,名曰『肉盤子』,非大宴不設」。為什麼殺豬非要在最冷天,因為易於保存的同時,也是為了能夠盡量吃得油膩一點,這樣能夠對抗寒冷。當豬肉被分割後,會用雪將豬肉埋在大缸里,再澆上井水,這樣的豬肉新鮮而好吃。

「肉盤子」

作為黑龍江冬季的主菜非酸菜莫屬,酸菜的前身就是大白菜,在秋季的時候,將白菜曬上幾天,然後平整、嚴實裝進大缸中,用熱水「榨一次」,最後壓上石頭,過了數月白菜就在時間的作用下變成了酸菜。酸菜的升華要在豬肉和葷油的反覆烹煮下才得以實現華麗轉身,這其中包括酸菜的耐煮,越到最後「回鍋」就越好吃,除了「殺豬菜」是必備的食材外,酸菜還配合土豆、粉條等多種食材搭配,可謂能葷到底,素到底的「龍江第一菜」。

酸菜

除了酸菜之外,冬季的主食就屬粘豆包了,這種東西也是當年滿族人流傳下來的,當年這些馬背上的民族在遊獵時,這種食物易於攜帶,且特別抗餓,可以凍上「啃著吃」,但卻是一件「十分危險」的操作,當時正趕上脫牙,一不小心,就把牙齒啃掉,疼的嗚嗚哭,第二天還是」沒臉扒皮「接著又啃下去。當然年老的人除外,需要蒸了吃,有的人甚至因此將牙齒粘掉,也真是可笑之至了。

粘豆包

黑龍江過去長期作為後金髮源地,其飲食習慣和性格都繼承最多,在闖關東人口大量湧入的同時,也將各地區人民不通風俗、習慣帶了進來,讓這裡成了如同東北菜的「大雜燴」,由此讓這裡充滿了濃厚的地域特色。黑龍江的冬季也是往往將此呈現最全面的時期,當厚厚的白雪覆蓋黑土地,當湛藍的天空沒有一朵雲,當天地萬物一片寂靜,當大雪漫天,只能聽得犬吠時,這些布滿老繭的辛勤農民的雙手收貨喜悅時,他們往往會以冰雪文化表達生長在這片土地的感激,從而準備迎接春季的到來。

啃凍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波瀾 的精彩文章:

乾隆為何不惜違背祖制,要為曾給清朝立功的投降派進行全面否決
光緒的側面:善良、聰明、偏執、暴躁,或許詮釋了他的悲劇宿命

TAG:歷史大波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