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花了20年,中國人將育兒起跑線提至懷孕前

花了20年,中國人將育兒起跑線提至懷孕前

撰文/魏諾 互聯網工作者,生活方式研究者

最近,一套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工智慧實驗教材》,成功引發了所有小學學歷以上網友的知識焦慮。

原因是,這套教材是專為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編寫的,甚至還配備有專門學習Scratch 和 Python 集成開發環境的人工智慧雲平台。

最近兩年AI熱,AI教育的門檻一降再降,從本科到中小學,都推出了相關課程,如今佔領幼兒園之後,「AI天才」的起跑線,基本上只差胎教了。

理性的人都知道,AI教育根本不適合幼兒園階段的兒童,可家長們依然心甘情願地給各種製造焦慮的AI培訓機構大把送錢,原因只有一個:害怕別人學了自己家孩子沒學,害怕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

可是,起跑線到底在哪裡呢?


1

18年前,我在一座北方二線城市讀小學六年級。

當時,初中已經實現了「劃片入學」。但是,很不幸,我所在的小學對口中學,在前一年的中考中名列全區倒數第一。

作為家裡第一代的獨生子女,父母雖然不會像今天這般瘋狂,但教育仍然是他們焦慮的頭等大事。上了好初中才能考上好高中,上了好高中才能考上大學,上不了大學的話只能進廠當工人。做父母的害怕,當時代的巨變來臨時,他們的孩子會和自己一樣,命運由不得自己掌控,卻只能自己承受中年下崗的命運。

這時候,我們才明白,有幾個五年級就轉學走了的同學,並不是真的搬家了,只不過是轉去的學校,能讀一個更好的初中。

隨著小學畢業的日子一天天臨近,父母找遍了身邊各種的熟人和關係,終於找到一個機會,可以讓我去讀全區排名前三的初中。

但條件是,5000元擇校費。

5000元在今天當然不算什麼,剛剛夠買半部高配的iPhone。但在2001年,對於一個剛剛經歷下崗風波沒幾年的家庭來說,一下子拿出來5000元,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父母曾在當時問過我,可以花2000元去讀一所稍差一點的初中,但是被我拒絕了。現在想起來,應該是他們實在拿不出那筆錢。

直到上了大學我才知道,5000元是父母問一個做生意的朋友借的。

為了讀一個更好的初中而拼盡全力的,不止我們一家。有一些家庭條件更優渥的同學,花了10000元擇校費讀了更好的初中。

而且,上了初中我才發現,全班50個人,居然有十幾個是借讀生,其中還有小學同學。原因也很簡單,學校已經沒有名額招收擇校生了,來晚的只能成為沒有學籍的借讀生。

在當時,家長們拼盡全力、哪怕是借讀,也要讓孩子不輸在初中這條起跑線上。

新聞資料圖:2007年7月5日,學生家長和考生爭睹南京外國語學校公布通過英語測試的錄取新生名單


2

如果說現在還有機會,別說是5000元,就算是50000元,讓孩子有一個就讀優質初中的機會,相信打了「雞血」的家長們都會搶得打破腦袋。

同樣是讀初中,現在家長們要承受的代價與18年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對於家長們來說,如果沒有能力購入千萬級學區房,那就只剩「拼娃」這一條路了。

「拼娃」的路並不好走。

12月2日,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發布了一份年度報告,報告中提到說在北京和上海,約70%的小學生上課外班。這些課外班給父母添加了不小的經濟和時間上的壓力。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就說:「父母每周送孩子去上6個小時的課外班,平均每年花費12萬元,最高可達30萬元。家長們也感到很無奈。」

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課外班有兩種:一是興趣班,鋼琴、美術、舞蹈等等特長培養都算在這裡邊;二是補習班,部分成績不好的學生通過課外補習,將成績追趕上去。

而現在大城市裡流行的課外班卻兩者皆非,而是「超前學習」。

前一段時間刷屏的文章《瘋狂的黃庄:超前教育「十字路口」》就提到了這樣一個細節:很多家長在小學一二年級甚至幼兒園就把孩子送去學奧數,有些孩子在初一甚至六年級就已經學完高中數學課程。「超前學習」的目的就是要騰出更多時間去做奧數刷題,因為這是名校「點招」的主要依據。

「點招」這一升學渠道其實只是為極少數人設置的,儘管大量研究結果表明,智力優異兒童約佔兒童群體的1%-3%,但大多數家長還是不願承認,自己的孩子肯定不在這裡邊。

當每個人都在悄悄搶跑的時候,起跑線就會不斷地前移。

2018年,家長們除了要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還要熟悉孩子每一門功課的知識、考點,甚至還要陪孩子上課、記筆記、刷題,只為不讓孩子輸在小學。

不上課外班的孩子越來越少


3

當然,如果你的目標不只是普通公立小學,而是瞄準了私立小學甚至國際學校,那麼備戰的時間還得往前提。

還記得前不久火爆社交網路的上海五歲男童簡歷嗎?作為一份申請國際學校的簡歷,其實並沒有顯得很突出:這孩子無論是體育還是樂器愛好,並不高端;旅遊地集中在亞洲,只有日本一個發達國家;閱讀的500本英文讀物,大多是繪本,最長的63頁;上海圍棋協會最低的是12級,達成幾個勝場就能升至11級……

在很多城市,私立名校和國際學校的數量本來就很少,錄取率也一直都非常低,所以很多父母都不斷地給自家孩子「加碼」,希望能在入學面試中脫穎而出。

網路上流傳的一份「6歲孩子的學習清單」就這樣寫道:「英語,辭彙量4000左右,可與外教正常語速交流,能寫300字左右英語作文;數學,心算1萬以內加減法、心算兩位數與一位數乘除法,學過數獨,知道小數、分數、負數並進行加減;語文,會背千字文,50首左右唐詩,學完拼音,認識1000多漢字……」

即便是目標不在私立學校的家長,也害怕孩子上了公立小學跟不上,所以還是會讓孩子提前學習。

但矛盾在於,教育部門明確規定,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內容。所以,在很多城市的幼兒園裡,孩子讀到大班時會發現,班裡的同學一天比一天少,最終幼兒園不能不將兩三個班合併起來。原因就是,很多孩子都退園去上學前班了。

典型如上海,「幼升小」甚至被成為「幼兒時期的一次高考」。

在上海中考排名前十的學校,基本都是民辦初中,而民辦初中的主要生源,也有很大比例來自民辦小學。

一位在上海著名育兒論壇混跡很久的家長,發帖總結了孩子上學的最優路徑:著名民辦小學——著名民辦初中——著名公立高中——清華北大交大復旦和海外常春藤。

而為了「殺」進民辦小學,有的孩子在三四歲時就每天參加輔導班。幼升小前一年,家長會選擇給孩子進行衝刺訓練,課外培訓機構會給孩子刷歷年真題,進行模擬面試。順利考入民辦小學的孩子,被稱為「牛蛙」,其他孩子則被稱為「青蛙」。

三歲,很多家長已經害怕落於人後了。

2012年4月14日,杭州民辦小學報名火爆開場


4

教育的軍備競賽一旦開啟,絕不會有停歇的可能。

如今我也成為了一名爸爸,在女兒八個月的時候,我花了兩萬塊為她報名了一個早教班。

銷售顧問對早教的好處描述得天花亂墜,儘管對她的描述也是半信半疑,但還是掏出信用卡來付了錢。心態無非是:萬一有用呢。

中國家庭目前每年在早教環節投入的費用,來源:第一財經周刊

而這,與一些「瘋狂」的家長比起來,已經不算什麼了。

前幾天,在「水木論壇」上,就有一個關於孩子教育的帖子被頂到了「每日十大」:

一個80後媽媽發帖說,在同一個醫院的生娃群里,一些90後媽媽在孩子六七個月的時候就買了各種點讀筆,每天讓孩子沉浸在英語環境中,甚至還專門有人出了攻略。

如果常泡母嬰論壇,就會發現這樣的家長不是少數。不少家長都會試圖讓自己的孩子早掌握一點,期待「彎道超車」。

故事仍未結束。

前兩年,華東師範大學曾經發布過一份《中國家庭育兒方式研究報告(0-6歲)》,調查顯示,43%的媽媽認為,十月懷胎開始,自己的孩子已經踏上了競爭起跑線,還有66%的媽媽認為「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無獨有偶,2016年,中國香港TVB拍了一部紀錄片——《沒有起跑線?》,紀錄片中一位女士說,由於在生第一個兒子的時候毫無準備導致兒子與同齡小孩比落後一大截,於是在第二胎的時候,她就要妹妹贏在子宮裡。

紀錄片《沒有起跑線?》

5

從初中到出生前,我們可以說,教育的起跑線一直在前移,也可以說,現在根本就沒有起跑線了。

在中國做父母,你不可能不焦慮,那些勸你「佛系放養」、「快樂成長」的心靈雞湯,都是在誤人子弟。

焦慮來自兩方面:

中國人是有讀書信仰的。美國作家何偉在《尋路中國》中說:「(在中國)即便是最貧困的人也對書本有一種信奉之情——我幾乎從來沒有遇到過對自己孩子的讀書不抱希望的父母親。這跟美國有所不同,沒怎麼上過學的美國人不大鼓勵自己的孩子上學,有些社區幾乎已經說不上還有什麼正規的學校教育。」

另一方面則是現實。以北京海淀為例,如果初中時能進入「海淀六小強」,那麼進入市重點高中的難度將會大大降低;如果只進入普通初中,可能大概率只能考入區重點,而北京19中、20中,這些聽上去還不錯的區重點,每年考入985的學生其實沒幾個。

焦慮歸焦慮,重要的是家長應該學會化解焦慮。盲目的相信「贏在起跑線上」是不行的,因為過早的教育卻不一定能夠讓孩子們一直受益。

TED教育大咖、著名腦科學教授洪蘭就曾表示:逼迫式學習難以成就孩子。在她看來,在神經學上根本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3歲定終身」等說法。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格賽爾曾有一個經典的「雙胞胎爬梯」實驗。

一對雙胞胎,一位在48周開始練習每天訓練爬梯10分鐘,持續6周之後,能夠熟練爬梯;另一位出生53周後,才開始每天訓練爬梯10分鐘,2周後與前一位水平相當。

格賽爾經過了針對上百對雙胞胎的實驗後發現,不管雙胞胎的種族、性別如何,發育更為成熟的孩子經過短時間的訓練,能得到更熟練的成果。

事實上,孩子們在學習成績乃至最終教育成就上的差異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以往研究已經反覆證實的重要因素包括城鄉、地區、學區、學校的教學質量、家庭經濟資源、父母的文化資本、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方式、父母為子女教育投入的精力和時間、子女的性別、認知和非認知能力等等。與這些更為重要的因素相比,開始學習的相對早晚的影響即便有,也是微不足道的。

童話作家鄭淵潔就認為:倘若將人生形容為一場競賽,「起跑線」的比喻是恰當的。但是,「輸在起跑線」上只適合短程競賽,例如百米賽。如果是馬拉松那樣的長跑,就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的擔憂。相反,馬拉松比賽贏在起跑線上的運動員,往往由於沒有保存體力,致使起個大早,趕了晚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你以為你站的是蔣勁夫,那其實是家暴
不要物化遊戲,也不要物化任何一代年輕人和他們的一切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