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要辭職,參加科舉考試,太后:別辭了,賜你進士出身
原標題:官員要辭職,參加科舉考試,太后:別辭了,賜你進士出身
古代封建社會,要想做大官,基本上就有以下幾種途徑。第一種途徑:考取功名,最好是考中進士,這樣才有可能有一個不錯的仕途,這種途徑,主要是針對沒錢沒關係的普通人來說的。第二種途徑:有關係的,家裡是皇親國戚,或是世襲祖上的爵位。第三種途徑:參軍打仗,立下大功,這樣也可能做大官。
那麼如果既沒有考中進士,家裡又沒錢沒勢沒關係,有可能做大官嗎?答案是肯定的,只是這一類人比較少,而近代赫赫有名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就是其中之一。
1812年,左宗棠出生在湖南省湘陰,他從小就立下大志,將來要做一個大人物。為此,很小的時候左宗棠就開始讀書,他甚至被當地人稱為神童。可是左宗棠每次考試的時候,成績就非常糟糕,連個秀才也考不中,最後還是老爹花錢買了個秀才的功名,之後鄉試的考試中,因為擴招,他才勉強中了個舉人。後來左宗棠3次赴京趕考,全都名落孫山。左宗棠一氣之下,不考了,回家種地去。
左宗棠一邊種地,一邊博覽群書,其中包括很多兵書,他都有很認真的去讀。又過了幾年,左宗棠感覺自己的知識儲備的差不多了,便離開農田,去外邊講學,結識一些文人士大夫。左宗棠一向比較清高,自己把自己比作是「當今諸葛亮」,再加上他滿腹經綸,學富五車,很快就結識了很多高官,之後開始做幕僚。
1852年,左宗棠經人推薦,進入湖南巡撫張亮基的幕府中,擔任幕僚。張亮基很欣賞左宗棠的才華,此時正值太平軍圍攻長沙。張亮基把軍權全部交給左宗棠掌管,在左宗棠的堅守下,太平軍3個月時間都未攻克長沙,最後敗退,左宗棠從此名聲大振,傳遍朝野。此後左宗棠又跟隨湖南巡撫駱秉章,鎮守湖南6年,立下了赫赫戰功。
正是因為鎮壓太平天國有功有功,左宗棠的之名才引起了咸豐帝的重視,後經過曾國藩、駱秉章等人的力薦,左宗棠才有了4品的官銜。
1863年,朝廷任命左宗棠為閩浙總督(從一品),左宗棠正式邁入封疆大吏的行列。至此,左宗棠可謂功成名就。雖然只是舉人,但他劍走偏鋒,光宗耀祖,位極人臣。可是正是這個舉人,一直都是左宗棠的一塊心病。左宗棠雖然已經是一品大員,大權在握,可是總是時不時被人嘲笑「舉人」的學歷。
另外,明清兩代,對於文臣來說,生前的「內閣大學士」(入閣)、死後的謚號「文」,才是一生的最高榮譽,而明清兩代又規定:只有考中進士,才能進入翰林院,只有在翰林院工作過,才可能被加封為大學士,死後才有可能被定謚號「文」。所以左宗棠想要文人的最高榮譽,「舉人」這個低級學歷把他一棒子打死了,但是左宗棠就是左宗棠,他不會輕言放棄,他在尋找時機。
1875年,左宗棠擔任主帥,出兵新疆。正值軍機關鍵時刻,左宗棠給清廷發了一封奏摺:大概意思是,自己要辭職,進京趕考,有生之年,得考出個進士。慈禧太后立刻明白了左宗棠的意思。當即下令:別辭職了,賜左宗棠同進士出身(明朝和清朝時期,進士分為3甲,一甲3名,即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三甲若干名,為同進士),授予翰林院檢討職務,並升為東閣大學士。左宗棠聞訊,精神大振,人逢喜事精神爽,他指揮清軍大敗阿古柏和沙俄,收復伊犁地區。
1885年,一代硬漢、當代諸葛亮、民族英雄左宗棠去世,清廷追贈左宗棠太傅,並且定謚號「文襄」。左宗棠總算可以光宗耀祖、含笑九泉了。
TAG:老湯閑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