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開「吼」前多說3個字,你想跟孩子發火都難!

開「吼」前多說3個字,你想跟孩子發火都難!

源於公號樹媽讀童書

前幾天刷微博,看到一個有意思的新聞。

南京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開家長會。開會之前老師讓班裡每個孩子,都把心裡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寫下來。

孩子們參與得特別踴躍,密密麻麻寫了滿黑板:


「爸爸,以後做事不要再催我了。」「媽媽請不要老把我跟別人家的孩子比」「媽媽請不要再責怪我!!!!!」


開「吼」前多說3個字,你想跟孩子發火都難!



「我希望媽媽不要用命令的口氣對我說話」「媽媽,請不要再冤枉我」「請媽媽不要大聲叫我!」


開「吼」前多說3個字,你想跟孩子發火都難!



「爸爸,請你不要大叫……」「媽媽,請你不要再說我成績不好了,我會努力的」


開「吼」前多說3個字,你想跟孩子發火都難!


仔細看孩子們寫的話,就會發現一個秘密。雖然看這些心裡話五花八門,但大多數孩子的核心訴求都是一樣的:

他們希望家中不要再有吼罵、不要再有過度的比較,不要再被強勢的壓制、指責和冤枉。

孩子們一直最想要的,其實只是一個溫馨的,和睦的,成員之間能夠好好溝通的家而已。

這些願望當然不算過分,可現實生活中能一直跟孩子好好說話,好好溝通的家庭卻少之又少。

很多父母都曾經有過對孩子溫柔一點的想法,但每當孩子冥頑不靈的時候,又會很難控制住自己。

開「吼」前多說3個字,你想跟孩子發火都難!


圖片來源:電影《你是好孩子》

要想跟孩子們「友好相處」,樹媽覺得也是有很多實用技巧的。

技巧一


每句話前加上親切的稱呼,

能夠大大提高溝通效率


這是央視主持人王芳,在給孩子們的情商課中,教給孩子們的一種高情商的說話方式。

對於我們父母跟孩子的溝通來說,也同樣適用。

王芳做主持人的同時也做製片人,經常需要審編輯們剪的片子。

最開始王芳看到有新手編輯剪的不好,就會很直接的說:「這個後期怎麼剪的,太難看了,你有沒有動腦子啊!」

這麼說完,不僅小編導傷心,王芳自己也是很生氣,半天才能緩過勁兒來。

後來她發現,發火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傷害別人感情,還挺遭人恨。

所以她想到了新的溝通辦法,用「親愛的……哈」句式發說話。

比如「親愛的,這個片子好像不好看啊!害的在細節上努力一下哈」,然後給對方修改方向。

雖然只是一句話前多加了「親愛的」三個字,和一個柔和一點的結尾語氣詞「哈」,但的確更容易讓人接受,溝通效果明顯好了很多。

網上曾有句調侃叫做:

「當你媽突然不再喊你「兒子」「閨女」或者「孩子」,而是直接喊你全名的時候,一般意味著你的麻煩來了。」

所以我們先從稱呼上,拉近與孩子的距離,是能夠大大減少孩子們的抵觸情緒和警惕心理的。

比如每句話前都加上「親愛的」或「寶貝+孩子的小名」「媽媽的好寶貝」之類的親切稱呼,再來跟孩子說話,語氣自然就會柔和下來。

開「吼」前多說3個字,你想跟孩子發火都難!


圖片來源:電視劇《我的女兒琴四月》

這一招其實不僅我們父母可以學,也可以讓我們的孩子也學起來。

想想看,如果孩子也學會這種對話方法,每句話前面加上一句:

「親愛的媽媽」「我的好媽媽」「我最愛的爸爸」這樣的話,我們是不是也同樣心頭一甜,火氣降了一半呢?

我們和孩子,始終是相依相偎的一家人,家人之間是需要不斷表達愛與傳遞愛的。

當孩子從你的話語里聽出了愛與親昵,他會越來越願意聽你的建議。

技巧二

跟孩子說話時,

要配合好恰當的肢體語言


朋友跟我說過一件事情,我覺得很典型:

有一天她動手打了女兒屁股一巴掌。起因是女兒跟奶奶下棋,女兒贏了就開心,輸了棋就故意弄亂棋子,還對奶奶大聲嚷嚷。

她發現後一衝動就拉過孩子打了一下,結果孩子馬上眼淚流出來,很委屈的看著她。

開「吼」前多說3個字,你想跟孩子發火都難!


圖片來源:電視劇《虹色夏戀》

之後孩子跑回到自己的小床上,用被子蒙住頭,一直悄聲的哭。

朋友看女兒的樣子很心疼,就等女兒平靜點的時候,坐到女兒小床邊上問:「媽媽想跟你說會兒話,能拉著你的手說嗎?」

女兒說不能,朋友就換一句:媽媽想跟你說會兒話,能拉著你的腳說嗎?」

女兒說不能,朋友再換一句:「媽媽想跟你說會兒話,能拉著你的鼻子說嗎?」

女兒被逗笑了,最後決定讓媽媽拉著自己的小手指頭說。

朋友就拉著女兒的小手指頭講道理,講剛剛為什麼會動手,又和女兒一起討論對錯。孩子很容易就同意出去跟奶奶認錯了。

其實她的做法,無意中暗合了溝通中的7-38-55規則。這個規則的意思是:

在情緒和態度的交流中,語言內容只佔了整體溝通中的7%,而非語言的溝通卻佔了剩下的93%。在這93%當中,語氣佔了其中的38%,而身體語言佔了剩下的55%。

父母的身體語言,能夠比單純的語言傳達出更多的信息。

孩子們面對一個「滿口說愛,卻面目猙獰」的父母,心中肯定是充滿矛盾和不安感的。

他們喜歡並且需要父母在跟他們說話的時候,有適當的眼神溝通,有輕撫、輕拍、拉手、摸頭這些表現愛撫的動作出現。

開「吼」前多說3個字,你想跟孩子發火都難!


圖片來源:電視劇《砂之塔》

這些動作能夠很快穩定孩子們的情緒,把孩子的壓力卸掉,讓孩子們的心靈與我們貼得更近。

特別是父母要給孩子們講道理或者跟孩子們談心的時候,有意識的使用積極的肢體語言,效果比面對面劍拔弩張的講道理,要好太多。

技巧三

學會正確的發脾氣,

表達感受不傷人


樹媽自己很喜歡一本育兒書—《非暴力溝通(親子篇)》,是美國兩位著名教育專家寫的。

裡面提到過一個對跟孩子溝通,非常有幫助的說話模式,叫長頸鹿式表達。一共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觀察,描述我所看到和聽到的。

比如:當我聽到……

第二步:感受,我訴說我的感受。

比如:我感到……

第三步:我表達我的需要。

比如:因為我需要……

第四步:我請求那些預計可以滿足我需要的東西。

比如:現在我想要……

比如同樣都是孩子不收拾屋子,當媽媽生氣時候很可能會脫口而出:


「你怎麼這麼懶,屋子跟豬窩一樣也不知道收拾,就你這樣的將來還能幹什麼!」


這種表達憤怒的方式很簡單,但在孩子聽來,是充滿了武斷的指責和批評的。

所以孩子會有很強的抵抗情緒,他會跟你爭論或者乾脆一言不發,消極對抗。

開「吼」前多說3個字,你想跟孩子發火都難!


圖片來源:電視劇《虹色夏戀》

當如果父母能夠使用「長頸鹿式表達」,這句話可能就會變成:


「我看到你房間椅子上堆滿了臟衣服,地上也有垃圾(1觀察),我感到特別煩心(2感受),我希望家裡整潔乾淨(3表達需要),10點前收拾好房間(提出「可執行」的要求)」


用這種方式,不會再被貼上任何不好的標籤,他的人格沒有受到指責和質疑,所以也不會跟父母有對抗的情緒。

同時我們父母也明確的表達了自己的不開心和自己的需要,可以說這是一舉兩得。

雖然這種說話方式很多朋友最初可能會覺得不適應,但只要多嘗試幾次,一定會發現這樣溝通,對孩子有非常好的效果。

跟孩子溝通,有情緒想發火是很正常的。

孩子們身上,有時候有太多的頑皮固執,太多的磨蹭偷懶,能夠控制住不大打出手已經是不容易,「好好溝通」像是強人所難。

但是,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有責任比孩子多一些的自制力和耐心,我們有責任去做對的事情,去做讓家庭更美好的事情。

做父母是一場修行,希望樹媽這幾條溝通分享,對你有所啟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幼小銜接班,到底要不要上?!最客觀的解讀在這裡~
羨慕!他們都在閱讀中發現了創業機會,財務自由成了順便的事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