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獨家專訪 台積電:AI 正在經歷泡沫破裂期

獨家專訪 台積電:AI 正在經歷泡沫破裂期

身為全球晶元製造巨擘,所有成功的晶元設計企業幾乎都是台積電「幕後操刀」,針對中國晶元設計市場,台積電的布局既深又廣,中國市場業務團隊更是國內所有新創晶元公司的推手,多年積累的產業經驗,看過數十載的起落變化,讓台積電對於晶元產業有著獨特且敏銳的判斷「嗅覺」,在產業關鍵轉折時刻,台積電的看法觀點更經常成為全球晶元產業的風向指標。

(來源:台積電)

近年來人工智慧(AI)成為全球新顯學,鼓噪的商機讓所有新創業者陷入「AI 狂熱」,然熱潮退後,檢視成績單的時間來了,一缸子的 AI 晶元面臨商用落地的嚴峻挑戰,台積電中國業務發展副總經理陳平對 DT 君表示,AI 產業正在經歷泡沫期,大家熱絡在談「AI」時,常常把「技術」和「產品」混為一談,未來「AI 世界」的最終王者,絕對是掌握在有數據(Data)的人手上。

AI 的技術、應用場景要更明朗,才有第二波商機再起

陳平分析,當產業在技術還沒有很成熟時,大家都覺得自己有機會,加上現在 AI 是最容易融資的項目,去融資時,如果你沒有亮出 AI 項目,還會被投資人質疑,新產品初期總是會遮蓋很多泡沫化的現況,需要時間讓一切「水落石出」,AI 現在處於泡沫破裂期,技術、應用場景都還沒很清楚,但這塊市場終究會找到對的應用起飛。

這和日前 Google 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表示,AI 第一波晶元大戰已經結束,但卻找不到用戶和使用者的說法是不謀而合。

陳平進一步分析,AI 的世界不是半導體公司主導,這是系統端的技術,必須生態系統發展到一定程度後,AI 技術才有發揮的空間。

舉個例子,現在討論很熱絡的 Edge AI,但並沒看到太多的產品出現,因為關鍵在 Cloud 和 Edge 如何切割?哪些資訊是需要傳到 Cloud 端處理?哪些又是可以 Edge 端直接處理?這些不是做晶元的人決定,是做系統的人要去界定。

AI 發展的基礎是基於大數據之上,因此,AI 技術是掌握在「數據主導者」身上,例如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現在很多討論 AI 技術的人還停留在傳統硬體思維,AI 技術的發展不單是純硬體,還包括系統應用、計算能力、軟體等不同層面。

(來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陳平觀察,現在有兩類的企業對於 AI 的需求具有立即性,一類是來自於系統公司,像是阿里巴巴、 Amazon 、 Google 等,他們自己有互聯網生態、有電商模式,需要各種 AI 技術來強化現有的生意模式,可以立即得利於 AI 技術。

第二類應用是服務商,利用 AI 技術成為 AI Service Provider,是 B2B 解決方案的提供者。例如以 AI 技術打造一個智慧機場,需要集合各種的旅客數據、航班數據、運行管理數據等,基於大數據的基礎上,再告訴晶元打造者是需要什麼樣功能的晶元?多少算力?晶元廠商再設法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海量數據、演算法、技術工藝,打造 AI 晶元的三大關鍵

台積電是這一波百花齊放 AI 晶元的「幕後操刀者」,更可以說是唯一的技術提供者,陳平觀察這一波 AI 熱潮需要具備三個關鍵:海量數據、演算法、技術工藝。

AI 最先的要素是有「海量數據」才能成立,所有的場景推演和訓練都要有數據在背後做依據,如果想要做一個 AI 產品,但沒有資料庫做基礎,那評估的時候就要打個問號!

再來是演算法和工藝,而半導體工藝技術這塊,就是台積電的強項,IC 設計客戶要追求極致,有好的演算法不夠,算力也很重要,用 7 納米就是比 28 納米的算力強,目前台積電是唯一 7 納米工藝技術的提供者。

他認為,在 AI 領域上,掌握海量數據的網路公司、服務終端公司等會是最大贏家,雲端的 AI 會變成服務,Edge AI 會結合到硬體,未來另一個明日之星 5G 在基礎設備、手機上都會慢慢放量,之後還有車聯網、自駕車等商機繼續綻放。

FD-SOI 陣營鎖定物聯網應用猛攻,台積電老神在在

近幾年中國晶圓代工市場興起一股 FD-SOI 熱潮,有別於台積電、英特爾(Intel)主導的主流 FinFET 技術路線。FinFET 技術的擁護者包括 GlobalFoundries 、三星,GlobalFoundries 主打 22 nm FD-SOI 技術,三星也提出 28 nm FD-SOI,以及下一代的 18nm FD-SOI 技術。

業內人士透露,台積電的 28 nm 問世將近十年之久,近年來特別分割出一支微縮版本的 22 nm 技術,就是沖著 GlobalFoundries 的提出的 22 nm FD-SOI 技術來鎖定「封殺」。

FD-SOI 技術的問世,是鎖定在特別需要低功耗的應用,主打物聯網、車聯網,究竟 FD-SOI 能否在中國的晶圓代工市場上殺出另一條血路?陳平認為有他的看法。

他分析,FD-SOI 在低功耗應用上確實有一些技術好處、 RF 也一樣,大家都在談論物聯網市場,但物聯網領域結合了非常多的元素,RF 、 MCU 都屬於物聯網範疇,藍牙耳機、手機、感測器、居家電燈的開關控制也和物聯網脫不了關係,這時就落入一個和 AI 一樣的陷阱,就是又把「技術」和「產品」混為一談。

(來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物聯網特色是萬物互連,但應用極為分散,不像手機可以算得出來一年 15 億支,要怎麼界定物聯網晶元一年的數量?因此,台積電在物聯網領域不是不看,而是目前為止,該市場沒有展現非常強大競爭的聲音。

他進一步強調,物聯網也是台積電未來成長的四大平台之一,只要該市場需求凝聚起來,以台積電完整的技術平台覆蓋和生態系統,會很快在該市場攻池掠地。

中國 IC 設計前景佳,市場在眼前,誰抓到對的產品就是贏家!

對於這一波國內半導體狂熱,陳平認為,IC 設計前景無限,IC 設計公司的特性是反應快、具創意,自從有台積電的專業代工模式後,等於是提供一個公共平台,不論是大、小公司都是採用同一個平台,加上現在 EDA 提供十分標準化流程,整個基礎架構是十分完整成熟,而決勝的關鍵,就是誰能找到對的產品和市場,而中國的優勢,就是龐大的消費市場!

陳平進一步分析,中國的 IC 設計產業是在 2000 年左右開始成型,人才幹部逐漸培養起來,現在國內有海思的麒麟 980 晶元,也有華為的手機,中國的 IC 設計優勢已經很明顯。


南京 12 寸廠 2018 年擴至 2 萬片,正在建立完整客戶群

陳平指出,2018 年台積電的南京 12 寸廠是提前一個季度在第二季進入量產,剛好可以解決 14 廠的 16 納米工藝產能很滿的問題。

台積電過去幾年在 28 nm 工藝上連年長紅,累積不少忠實客戶,然 16 nm 工藝量產後,許多客戶逐漸從 28 nm 轉到 16 nm 投片,導致 28 nm 工藝面臨量產將近十年以來,第一次出現產能鬆動到現象,但 16 nm 在這一波產業淡季下,訂單仍是十分熱絡。

(來源:台積電)

南京 12 寸廠目前單月產能 1 萬片,有多項產品正在認證和導入生產中,南京廠 2019 年有擴產到 2 萬片的計劃。

陳平分析,外界對於南京廠的客戶都只有停留在虛擬貨幣單一產品上,那是因為挖礦晶元不需要太多的認證程序,可以最快進入量產,相較之下,通訊、手機等晶元的驗證期相對很長,然而一座全新的 12 寸廠要建立完整的客戶群並非一朝一夕,南京廠量產至今也不過半年左右,需要時間讓客戶群完整化,這是急不得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只賣服務不賣車,自動駕駛商業化有望迎來新模式
「國產光刻機」打破國際壟斷局面?技術突破與商業現實不同調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