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中期,「五國相王」是哪五個諸侯國稱王?

戰國中期,「五國相王」是哪五個諸侯國稱王?

在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的國君大部分稱公,比如齊桓公、晉文公、鄭莊公等。因為周王室的權威仍在,只有楚國、吳國、越國這三個諸侯國的國君僭越稱王。到了戰國初期,吳國被越國吞併,各諸侯國之中僅有楚國、越國及後來的魏國僭越稱王。不過,這一情況在戰國中期出現了改變。在戰國中期,先後發生了「徐州相王」和「五國相王」這兩個重要的歷史事件。在五國相王后,戰國七雄等諸侯國幾乎都稱王了,也即從稱呼上都和周天子不相上下了。而這,標誌著周王室權威的徹底消失。

首先,在「徐州相王」發生在「五國相王」之前。根據史料記載,公元前334年,魏國的霸主地位已經搖搖欲墜,特別是在和齊國和秦國的較量中,魏國逐漸失利。為此,魏國君主魏惠王在這一年主動率領韓國和一些小諸侯國的國君,前往徐州一帶拜見齊威王,雙方互相承認對方的王位,史稱徐州相王。簡言之,魏惠王、齊威王訂立了同盟條約,相互尊對方為王。不過,齊國和魏國的稱王,自然引起了楚國、秦國等諸侯國的不滿。特別是很早就稱王的楚國,更是出兵攻打齊國徐州,希望齊國取消王號。

到了公元前325年,秦國君主秦惠文王也自立為王,同年,魏惠王尊韓宣惠王為王。公元前323年,在縱橫家公孫衍的斡旋下,魏國、韓國、趙國、燕國和中山國結成聯盟,並且互相稱王,也即承認對方的王號,這就是歷史上的「五國相王」。對於「五國相王」中的五個諸侯國,還包含了中山國。雖然沒有被列入戰國七雄,但是,強大的中山國一度成為趙國、齊國等諸侯國的重要威脅,在戰國前中期擁有較高的地位。那麼,問題來了,「五國相王」的歷史意義和影響是什麼呢?

一方面,在「五國相王」之前,齊國、秦國、楚國等諸侯國已經稱王,加上魏國、韓國、趙國、燕國和中山國,乃至於之後稱王的宋國,意味著戰國中期的各個諸侯國幾乎都僭越稱王了。如果說戰國初期的「三家分晉」、「田氏代齊」還需要獲得周王室的認可,也即周王室還存在一定地位和權威的話。那麼,在「徐州相王」和「五國相王」後,東周王室的地位和權威幾乎是喪失殆盡了。換而言之,這個時候的周天子連傀儡的價值都沒有了,其被戰國七雄消滅,已經是時間上的早晚問題了。

最後,另一方面,「五國相王」也對戰國七雄的格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五國相王」的倡議者是魏國犀首公孫衍,對於魏國來說,在此之前就遭到了齊國、秦國、楚國這三個大國的包圍。特別是在公元前323年,秦國、齊國、楚國這三國大臣在嚙桑(今江蘇省沛縣東南)相會,目的是聯合三國力量,以便向魏國進攻。由此,地處四戰之地的魏國,才發起了「五國相王」,和燕國、趙國、韓國、中山國建立了同盟關係,從而抗衡齊國、秦國、楚國這三國。"五國相王"是魏國的一大勝利,齊國擔心魏國憑藉這一聯盟勢力對本國不利,於是加以破壞,比如想要聯合燕國、趙國一起進攻中山國,以此破壞魏國為首的五國聯盟。不過,這一計劃沒有成功,燕國、趙國沒有聽從齊國的計謀。

文/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趙武靈王和秦始皇,兩位偉大的君主在同一個地方去世!
戰國七雄中,唯一沒有長距離遷過都的國家是哪個?

TAG:情懷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