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獲得的俄制棱堡岸艦導彈,機動發射,分散部署,生存能力很強
從部署方式上看,系統採用公路機動發射和系統分散部署,生存能力很強。「堡壘」-P採用越野性能很強的牽引車,其中自行發射車為4軸驅動,曾用在「伊斯坎德爾」地地導彈系統上,行駛速度達到80千米/時,非常適合在越南的沿海地區、森林、城鄉等地域快速機動。進入發射陣地後,系統可在5分鐘內完成展開部署,導彈發射後幾分鐘即可撤離,迅速轉移至安全地帶,避開敵人的反擊,從而大大提高了戰場生存能力。在完全展開後,每個發射單元可備好8枚處於待發射狀態的導彈。一旦部署完成,整套系統可在3~5天內維持備戰狀態。
此外,該導彈系統可分散部署在相互距離較遠的區域,發射車在非作戰狀態時發射筒掩藏在可摺疊的車廂頂內,從外觀無法分別是何種車輛,很容易偽裝成一般的軍用補給車,隱蔽在鄉村、森林或城市建築群中,增加了對手確定其具體位置的難度。
在俄軍戰鬥編成體系中,「堡壘」作戰單元由海軍總部的指揮所進行控制。指揮所擁有兩個自動化的工作站,這兩個工作站與5千米以外的無線電通信系統由電纜連接在一起。該無線電系統能夠讓操控人員同350千米以外的戰鬥指揮控制車進行對話。發射車與指揮車之間的距離為15~25千米。發射車也可通過覆蓋範圍為40千米的超高頻無線電線路,或衛星通信系統,直接從海軍司令部接收信息。各發射單元可依據指揮部的目標指示獨立作戰,成為幾乎獨立的作戰單元。目標數據通過地面通信線路或加密無線電線路傳輸給處於發射準備和隱蔽狀態的導彈發射車。
發射時,操控人員通過無線電系統可遠距離操縱戰鬥指揮控制車,每輛指揮車又可以直接控制4輛發射車,每輛發射車可以越過指揮車與上級聯繫。因此,即使單個發射單元或指揮車遭受攻擊,整個導彈系統也很難被全部消滅。這種分散的系統構成,大大降低了整個系統被發現摧毀的可能性。
從導彈發射方式看,採取垂直筒式發射,作戰使用靈活。「堡壘」作為反艦導彈,採用了與世界上大多數同類導彈不同的垂直發射方式,在作戰使用中更加便捷。「堡壘」自行發射裝置採用白俄羅斯MZKT-7930四輪卡車底盤,攜帶有2具發射筒。發射筒長8.9米,直徑0.71米,起到貯運和發射的作用,艦對艦和岸對艦通用,裝在可仰起的發射架上,最大仰角可達90°。在準備發射導彈時,發射系統的後蓋打開,發射筒豎起後,先讓底部接觸地面,之後再垂直上升一小段,為火箭燃氣留出噴射的空間。發射筒升高後,位於底盤第三及第四輪之間的兩個千斤頂降下,以提高發射系統的穩定性。
為了使導彈能夠放進發射筒內,其彈翼與空氣動力控制面被摺疊起來,脫離發射筒後會自動展開,當整個翻折動作完成之後,導彈鼻錐封口被丟棄,鼻錐處的進氣口打開。此時,導彈仍由固體火箭助推器提供動力。當導彈達到預定速度,固體推進裝置及附屬氣動穩定系統即被拋棄,彈體內的噴氣發動機啟動,使導彈加速飛向目標。導彈垂直發射的最小發射間隔僅為2.5秒。採用垂直發射避免了導彈發射對射向的要求,不但降低了對發射場地的要求,也使導彈便於利用海岸線上的丘陵山嶽進行隱蔽,這無疑使導彈使用更加便捷。
秘密進入南中國海
為了解決系統研發的資金短缺問題,同時考慮到岸基導彈的強烈防禦性色彩,不像艦射或潛射導彈那樣更具進攻性,岸基反艦導彈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受到國際條約和政策限制更少。負責「寶石」系統研製的俄羅斯機器製造科研生產聯合體在該導彈尚處於試驗階段時,就在1993年阿聯酋迪拜防務展上首次展出了岸基型號「棱堡」設計方案,期望以此打開國際市場,通過出口換取研製經費,推動整個研製計劃的進行。
然而,由於蘇聯解體後國際形勢緩和,國際軍火市場萎縮,加之該導彈系統研製前景尚不明朗,推出伊始並未引起更大的國際關注。其研製工作也由於資金問題和俄羅斯科研機構的改組而長時間停滯不前。但是,俄軍工系統一直沒有停止技術性論證和系統完善工作,每次參加國際防務展,「堡壘」的系統組成都有所變化。這一方面說明俄羅斯科研人員一直在盡量滿足不同客戶需求,另一方面也說明該武器始終沒有最終定型。例如,「堡壘」首次出現時為牽引車,以後出現的「堡壘」又採用了S-300(5 軸底盤車)地空導彈發射車結構的布局,再以後又改為「伊斯坎德爾」地地導彈發射車的布局方案。這種變化直到本世紀初才最終停了下來。
隨著「寶石」系統的艦載型號、潛射型號等陸續列入俄海軍的採購清單,並準備配備新研製的「北德文斯克」級攻擊核潛艇、22350型導彈護衛艦等艦艇上,外界才逐漸認識到該系統的先進和過人之處,尤其是越南、印度、敘利亞。越南由於長期與中國和其他東盟國家在南海問題上有爭議,且武器裝備發展較為落後,反艦導彈仍以「冥河」等第一代反艦導彈為主戰裝備,早已不能適應複雜電磁環境下的反水面作戰的需要,迫切擁有性能先進的反艦導彈。除了隨「獵豹」護衛艦一起引進的「天王星」艦艦導彈,越南還需要一款能夠保衛其漫長海岸線的岸基導彈,他們將目光投向廣袤的國際市場。當時,在國際上能夠提供先進的岸基反艦導彈系統的除了俄羅斯、中國,還有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由於此時西方尚未解除對越南的武器禁運,中國自然也不可能將導彈技術出口給越南,只剩下俄羅斯可供選擇。而俄羅斯手中擁有的岸基反艦導彈除了冷戰期間裝備的老式型號外,就只有在國際上到處推銷的「棱堡」系統。
2005年,「棱堡」系統尚處於測試階段,越南便迫不及待地與俄簽署採購合同,購買1個營套的「棱堡」導彈系統,總價值1.5億美元。越南在合同中明確,導彈系統必須於2011年前交付使用。2009年5月,俄羅斯媒體率先對外報道,俄已經開始向越南交付「堡壘」岸基反艦導彈系統。據悉,當時該系統尚處於定型的最後階段,按常理此時系統整體性能還沒有固化、還有部分缺陷需要修補。但是,越南似乎已經等不到整個系統完善的那一天,他們要求俄方在當年就必須交貨。於是,越南在2009年成為「堡壘」系統全球首個裝備國。2011年,俄羅斯媒體對外披露,越南再次與俄簽署了數套該導彈系統的採購合同。
在獲得首套「棱堡」導彈系統後,越南在長達4年的時間內一直對外保密,外界一直對其是否真正擁有該系統表示懷疑。直到2013年2月22日,越南軍方公布一組時任越南總理阮晉勇視察「堡壘」岸艦導彈部隊,該部隊編隊號為681,屬於沿海導彈防禦部隊。這也是越南「堡壘」第一次對外正式公布,標誌著該系統正式形成戰鬥力並擔負作戰值班任務。
受制於國內經濟條件限制,俄軍並沒有在該系統研製成功後就立刻裝備部隊,而是極力對外出口。隨著軍費開支的增加,並且基於該系統在國外的成功運用,俄軍逐步開始少量裝備。2008年,俄國防部和機械製造科學生產聯合體簽署了3套「堡壘」-P系統採購合同,供駐守在阿納帕附近的黑海艦隊第11獨立火箭炮兵旅使用。2014年2月27日,俄軍在科拉半島部署了2套「棱堡」-P導彈系統。俄軍宣稱在巴倫支海為北約軍艦划出300千米的「死亡地帶」。2016年3月4日,據俄羅斯衛星新聞報道,俄羅斯東部軍區新聞局信息保障處處長羅曼·馬爾托夫海軍上校表示,太平洋艦隊火箭炮兵旅也組建了1個「棱堡」岸防導彈營。
※俄羅斯20380和20385式護衛艦研製失敗:陸權思維在作祟
※普京新寵,俄海軍22380小型導彈艦數量將達19艘,新艦崛起
TAG:CCTV國防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