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這3本書,把你從失衡的生活狀態中解脫出來

這3本書,把你從失衡的生活狀態中解脫出來

1.

《取悅症》

作者: [美]哈麗雅特?布萊克

從思維情感、行為三個方面,取悅症分為三種,認知型、思維型、逃避型,其實每個有取悅症的人都兼具其中的1-2種。認知型是有一種思維定勢,需要並且爭取每一個人都喜歡你;習慣型則是為他人做的太多,幾乎從來不說不,逃避型主要是為保護你自己,逃避憤怒、衝突以及對抗。取悅症會對情感生理以及人際關係的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認知型取悅症有著錯誤的思維,針對此類取悅症,需要把思維中錯誤的「應該認識」予以拋棄和剔除。討人喜歡本身不等於好,不當好人也沒有關係。把別人擺在第一位,但是沒有人喜歡過分的給予者。什麼事情都親自做,最後發現自己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習慣型取悅症更大的動力是為了避免反對,而不是為了贏得認可,這樣的強迫習慣會成癮,當行為或者工作成果受到批評是,就會做出情緒化的反應,好像為人的整個價值都被貶低或者否定了.這就是最近自媒體大牛們提出的成長型心態和表現型心態的區別。取悅者之所以會上癮,是因為它們的行為能為他們贏得所渴望的認可。

情感逃避型取悅症是對憤怒、敵視、衝突以及對抗拒感到不安和恐懼,無法建設性地處理衝突和對抗。對憤怒的長期壓抑可能像爆發出來的狂怒一樣有害於健康。其實憤怒並不總是有害的,他是一種正常的人類情感,而不是靠其他的消極情感來抗拒或是轉移他,只要處理得當,對人際關係也是比較有好處的。

最後,作者給出了治療取悅症的21天行動計劃,用行動治癒取悅症。

2.

《情緒勒索》

作者: 周慕姿

「情緒勒索」這個概念是Susan提出的,「情緒勒索者會在有意或無意中,實用多種(要求、威脅、施壓、哭鬧、自殘、沉默等)直接或間接的』勒索』手段,讓被勒索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罪惡感、恐懼感、挫折感……這些感受就會在被勒索者的內心運作發酵,造成身心障礙。」

非常贊同作者的一個觀點,在華人相對粘膩的人際、親子、伴侶關係下容易出現「情緒界限不清」,以至嚴重至「情緒勒索」的關係。就好像已經有很多經驗,在各種關係中都會碰到些這樣那樣的情緒勒索,甚至自己也會有意無意的成為勒索者。

進而「情緒勒索循環」也會出現,「代表你願意接受情緒勒索者的勒索手段;你願意提供你的資源,以滿足他的需求,藉此安撫你心中的不安、換取內心暫時的平靜。」

如果有這種經歷的話,對這些感受會非常熟悉。其實大家都知道「唯有你接受勒索,這場交易才會成功。」但現實往往是無法主動控制的跌入了「情緒勒索的循環」。

3.

《控制焦慮》

作者: (美)阿爾伯特?埃利斯

幾乎所有人都渴望快樂地生活,沒有任何痛苦。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告訴我們,正是「我必須擁有快樂」和「我應該沒有痛苦」的強迫性想法,導致了我們內心的痛苦和不健康的焦慮。

而如果你承認,並非是事情本身使你感到焦慮,而是你對事情的想法導致了焦慮,那麼你就可以阻止焦慮感的發展,因為控制自己不切實際的想法,遠比控制其他任何事情要簡單得多。

如果你想與焦慮和平共處,把焦慮控制在健康而有益的水平,而非讓焦慮控制自己,阻礙通往幸福之路,請翻開這本書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書薦 的精彩文章:

5本超暖心的書,伴你走過這個寒冬
用這3本書整理生活,感謝自己

TAG:每日書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