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朝鮮《醫方類聚》的版本流傳

朝鮮《醫方類聚》的版本流傳

原標題:朝鮮《醫方類聚》的版本流傳



中國與朝鮮醫藥交流歷史悠久,早在秦漢三國時期就開始交往,經過兩晉南北朝至唐宋金元的不斷加深,至明代進入兩國醫藥交流的繁榮時期。這期間,朝鮮頻繁聘請中國醫生去本國從事醫療活動與教學,同時多次派遣醫生前來中國求教;在大量收藏、翻刻刊印中國醫學典籍的基礎上,又整理編輯了在朝鮮醫學發展史上有重大影響的醫學著作,從理論和臨床實踐兩方面歸納了中朝兩國醫藥學體系,其中1445年成書的《醫方類聚》是朝鮮醫學中篇幅巨大、內容豐富、十分重要的古籍,是朝鮮醫學之集大成者。它以收集中國醫學重要為中心,不僅保存了許多中國已經失傳的珍貴醫學史料,對中國醫學的經久不衰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朝鮮醫學自身的發展,並對日本醫學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1、成書經過


明代時期,朝鮮李氏王朝十分重視醫藥學的發展,積極進行漢醫學書籍的整理工作。根據朝鮮《世宗實錄》卷110 [1]的記載,自世宗二五年(1443年)開始,根據世宗之命,文官醫官開始著手合作彙集古今醫書,重新編撰大型醫書。當時參加的人員有:集賢殿副校理金禮蒙、著作郎柳誠源、司直閔普和等,他們蒐集諸方,加以分門類聚,使之成為一書。之後又命集賢殿直提學金汶、辛碩祖,副經理李苪、承文院校理金守溫、聚醫官全循義、崔閨、金有知等予以編輯;並令世宗第三子安平大君瑢、都承旨李思哲、右副承旨李師純、僉知中樞院事盧仲禮監等負責監修。全書歷時三年,於世宗二十七年(1445年)乙丑十月完成,共365卷。但不知因何原因,此書當時未加刊印。


《世祖實錄》卷12 [2]又載:世祖四年(1458年)戊寅四月,「禮曹啟、世宗大王朝所撰《醫方類抄》,備載諸方,但卷帙浩穰,卒難刊行,姑將簡要方書,分門講習,從之。」此處書名《醫方類抄》有可能為誤寫,或為原書的另一名。原書編成13年後,又一次引起人們注意,但終因卷帙浩穰,而未得刊行,只是對原書進行了講習,予以簡化,並加以分門別類。是否由此改為後世流傳的二百六十六卷,不得而知。


一年之後,即世祖五年(1459年)己戌九月,《世祖實錄》卷17 [3]記載了世祖促成刊印《醫方類聚》的過程:「御書示左承旨李克堪曰:《治平要覽》、《醫方類聚》皆世宗時撰集之書,不可不印,然《治平》更校之則誤處多,若《類聚》則不必如是之多誤矣,且切用非《治平》之所及,予欲先校《類聚》印出,《治平》則徐徐更校如何?」。後又進一步強調:「先王之事宜大舉校正,不然則終無印頒之理,卿更商榷以啟」。 左承旨之官位是朝鮮高麗王第三代定宗大王(945-949年)時,仿中國而設的承政院下正三品職位,負責管理政府所有的檔案,起草各類詔書。時任此職的李克堪在安排好《治平要覽》的刊刻事務之後,又向世祖建議: 「《醫方類聚》亦醫書大全,切於日要,固非《治平》之所及也。然以斤兩之多少,藥性之寒溫,若少有錯誤則害人甚大,其校正之功當倍著力,不可容易。然其校正不必儒士,臣觀醫書習讀諸人,皆通曉文理,熟知方書,可令此輩校正,乞選通儒知醫方者一人監領。」左承旨李克堪意識到刊印《醫方類聚》的重要性,同時亦充分認識到醫書中藥物劑量、寒溫對人體的影響,因此要求選擇一名類似於中國儒醫的人士擔任總監校,對原書加以全面校正。他的提議深得世祖之心,「御書答之曰:甚當。非卿不能,如是委卿布直」。於是,經多方選拔,同年十一月確定了人選:「命行大護軍梁誠之,校正《醫方類聚》」。


梁誠之 [4],字純夫,號訥齋,南原人。生於太宗乙未(1415年),世宗辛酉(1441年)登第,曾歷事五世君王,宮至吏判,曾受封為南原君。卒於成宗壬寅(1482年),享年68歲。其人博覽強記,富有才華,上書建言甚多,撰有《奏議稿》、《字集》、《海東姓氏錄》、《蠶書》《入道地理志》等,並修《高麗史地理志》、《高麗史節要》、《世祖實錄》等書,著作不勝枚數。


校正《醫方類聚》的工作是十分艱難的,管理亦相當嚴格,對所有參與校正的人員,均有嚴密的獎罰制度 [5]。世祖一〇年(1464年)甲申正月,「傳吏曹、孫昭等十人罷職、柳瑤等七人罷職,仍削前仕韓致良等四十六人,削前仕安克祥等十一人,奪告身,因校正《醫方類聚》多致錯誤也。」在懲罰的同時也有獎賞制度,世祖一〇年九月,「御忠順堂,召吏兵曹,令注擬。以梁誠之為吏曹判書,韓繼美西原君·崔永潾行司憲掌令。注《武經》及撰《醫書類聚》人,並加一資。」正因為有如此嚴格的賞罰管理,才有效地保證了所校注書籍的質量。


成宗八年丁酉(1477年)五月,原書終於宣告校完,「西平君韓繼禧、左參贊任元睿、行護軍權攢,印進《醫書類聚》三十帙」 [6]。


從1443年開始編撰此書,到1477年最終校正刊印,時間長達34年。該書首次活字印刷僅有30部。此時刻成的《醫方類聚》為266卷264冊。每卷達幾百葉,數量相當可觀。原書分為95門,其中婦人、小兒門更分細目。每門先論後方,按照方書的編撰年代載方,對所引原文不加任何改訂,依原樣加入。所引書目中後書與前書相同時,在條下記有與某書同;如果文章相同而內容有異時,在文下加註。在原書的引用諸書中,作者列出了所有書名,其中多為中國唐、宋、元舊帙,共收醫書153種。其中中國書籍152種,朝鮮固有書籍1種。近來研究確認,有35部書籍為已亡佚醫書 [7]。


2、原書的流傳


雖然《醫方類聚》初印為30帙,但遺憾的是,流傳到今天,較為完整保存下來的卻只有一部(另一部分殘卷存於韓國藏書閣,僅為3卷3冊),而且它沒有收藏於朝鮮或韓國,卻保存於日本皇家圖書館——宮內廳書陵部,因此成為稀世之寶 [8]。朝鮮的國寶為何會收藏於日本呢?


原來日本存有大量韓醫籍及韓國版中國醫籍的主要原因是,1592年至1598年間,戰將豐臣秀吉曾兩次率兵侵略朝鮮,史稱壬辰之亂。其中《醫方類聚》就是當時參戰的日將加藤正清作為戰利品而掠奪攜回日本的,後輾轉收藏於仙台醫工藤平助家中。工藤平助名元琳,字球卿,號萬光,仙台家人,寬政十二年(1800年)63歲卒。根據森潤三郎《多紀氏の事績》 [9]記載,工藤平助談到他藏有《醫方類聚》430冊,其中欠10餘卷。因篇幅浩大,私篋蝕蠹,難以保存,故希望寄納於多紀元簡家的躋壽館。之後躋壽館收藏了此書。


躋壽館是日本江戶幕府時代唯一的私立醫學校,它由日本著名的考證學家多紀元簡之祖父多紀元孝創建於明和二年(1765年),後由多紀元孝五子多紀元悳(即元簡之父),於寬政三年(1791年)進行改制後,成為官立江戶醫學館。其後多紀家族歷代相繼,從事醫書講習、考試、施藥等多項事業,特別是在醫書校刻方面做出了諸多成就,名載日本史冊。


多紀元簡,通稱安清、安常,字廉夫,號桂山。寬政二年(1790年)成奧醫師,進法眼。1791年將自家躋壽館歸幕府管轄改為醫學館後,元簡亦作助教,從事對幕府醫官子弟的教育工作。因業績不菲,同年出任將軍侍醫。其五子多紀元堅,字亦柔,號苣庭、三松。天保七年(1836年)為奧醫師、法眼,四年後敘法印。弘化二年(1845年)亦任將軍侍醫。多紀元堅繼承了先父的考證學風,從事善本醫書的收集、校訂、復刻工作,並培育出渋江抽齋、森立之等考證學者,同時著名幕府醫官小島寶素亦為其部下。這些學者在後來重刊《醫方類聚》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述資料中談到《醫方類聚》有430冊,可能是筆誤或記憶錯誤,但從中可以了解原書轉存至多紀家的情況。由此,在多紀元簡所編的關於自家藏書情況的《聿修堂架藏書目》 [10]中便有了如下記載:「《醫方類聚》二百六十二卷,朝鮮刻本,不著撰人姓氏,缺第一、第百十六、百廿、百四十八、百四十九、百五十五、百五十六、百八十、二百七、二百九、二百廿凡十二卷。案《東醫寶鑒》云:東(本)朝祖宗時命諸醫官所撰」。之後,多紀元堅又進一步向世人介紹了該書的重要性,並組織學者將其中的佚失36部書籍之佚文抄出,製成了《醫方類聚采輯本》。此采輯本在後來日本重新刻印《醫方類聚》一書發揮了極其重要的輔助作用。


傳於多紀家的《醫方類聚》原刊本,隨著德川幕府的倒台,離開了多紀家族,移藏至大學東校典籍局,後入官立淺草書庫,繼藏上野帝國博物館,最後珍藏於宮內省圖書寮,即現今的宮內廳書陵部。原書自仙台醫工藤平助收藏時即有缺卷,據三木榮 [11]所記,現存為252冊(欠16卷12冊),縱30.5 cm ,橫19cm,每半葉版匡縱22 cm,橫略少於16cm。四周單邊,有罫。9行每行17字。注為雙行,版心白口,上下魚尾,魚尾間標有「類聚」卷數及葉數。


3、原書覆刻


隨著《醫方類聚》一書收藏於多紀家族之後,熟悉知此書內情的江戶幕府醫官喜多村直寬開始萌發了覆刻原刊本的願望。喜多村直寬(1804-1876年),字士栗,通稱安齋,後襲父稱安政。號栲窓,晚年號香城。喜多村直寬為日本考證學之泰斗,與多紀元堅、小島寶素三人,被稱為日本文政天保年間博通醫學、不負天下重望的人物。他於文政四年(1821年)入江戶醫學館,第二年經考試後即被選為首席,成為醫學教讀。天保十二年(1841年)38歲時任醫學館教諭,當時全國各地醫生因仰慕其名,來謁者眾多。之後任侍醫,敘法印。



自嘉永五年(1852年)始,為了刊刻大部醫書《醫方類聚》,喜多村直寬得到了諸多同事的資金援助,甚至還從當時日本將軍手邊借金百兩。嘉永五年四月,覆刻工作終於正式開始了。為了彌補原多紀家所藏《醫方類聚》中的欠缺內容,直寬邀請渋江抽齋加盟。渋江參考諸書,將所欠部分作了一定程度的補充,即補齊了原缺的卷1、卷116、卷120、卷148、卷149、卷宗80、卷207共七卷。全部工作前後共花費10年時間,終於在文久元年(1861年)覆刻出《醫方類聚》。此時,原書由既往的252卷本改為僅缺卷155、156、209、220的262卷本,題264冊,史稱文久元年本。該本前有多紀元堅之序,扉頁中題有:仿朝鮮國活字原本縮刊,學訓堂聚珍版。此處的「學訓堂」為直寬書室之名,「聚珍」則採用了活字的中國式雅稱。

文久元年版是在距朝鮮原書初版約400年後第二次刊刻的,當時究竟刊印了多少部,不得而知。從現存的情況來看,數量不會太多。目前收藏此書的機構有: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東京大學附屬圖書館、武田科學振興財團杏雨書屋、橫濱市立大學醫學情報中心高田文庫、松溥史料博物館[12]、中國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天津衛生職工醫學院圖書館、浙江中醫藥研究所(在原缺的基礎上又殘缺卷1至卷6、20、116)、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殘存卷222) [13]。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台灣大學圖書館(存198冊)、韓國延世圖書館。


高宗十三年,即日本明治九年(1876年),日鮮二國締結了修好條約,同時兩國間醫事交流亦有加強。當年七、八月間,聞知日本外務理事官宮本小一將赴朝鮮,喜多村直寬便上書請求將自己作為江戶幕府醫官期間所刻的《醫方類聚》及其它著作(《傷寒論疏議》、《金匱要略疏議》、《越俎葯志》)等一併轉贈於朝鮮。此舉得到同意,於是所有書籍隨行,在八月二日經朝鮮禮曹判書金尚鉉贈呈於朝鮮政府,兩國之間還就此事特地互致禮狀。可惜喜多村直寬沒有能看到這一禮狀,提前離開了人世 [14]。


4、原書印刷


朝鮮所得的這一贈本初藏於韓國王室之典醫局,後因時局之亂,恐其散佚,便賜醫者洪宅柱保存之。1937年,大同出版社長李種萬亟謀重印,便召集數十人,窮數月之力鈔寫之。此項工作完成後,恰逢日本侵華事件影響朝鮮,此書遂無從出版。1943年,復有一鄭先生,轉謀在上海刊行,亦未能如願。而洪氏亦於1945年去世,其書乃轉售於延世大學圖書館。直到1965年,漢城東洋醫科大學(現慶熙大學校韓醫科大學)校長李鍾奎博士,發重刊之宏願,組建了委員會,聯合大學校中同事,徵集4893人,假延世的直寬版藏本加以模寫。此工作始於1965年1月初,成於同年7月。經半年多的努力,韓國的醫林鴻寶終於在歷經500餘年變亂之後,重新在自己的故鄉再次出版,並得到廣泛應用。


出版當年,李鍾奎校長去台灣觀光,與國立台灣中國醫藥研究所李煥之先生相見,當時應允相贈一部《醫方類聚》。之後,果以一部相貽。之後,李煥之先生為了使中國人分享這一醫籍寶藏,就將其授權予台灣中華世界資料供應出版社有限公司,於是此書於1979年在台灣全文縮小影印出版 [15],全套共計10冊,另有索引1冊。為適宜中國人閱讀,台灣影印時將其中的韓文索引改為中文。目前大陸國家圖書館亦收藏有此種版本。


1982年,由浙江省中醫研究所·湖州中醫院校依日本文久元年版點校,人民衛生出版社鉛印15000冊《醫方類聚》,使大陸醫學界首次得以觀賞這部內容十分豐富之名著。但作者在點校的開始階段,將原書1~4冊的部分內容刪除,並依據後世的通行本而改正了原《醫方類聚》所引用的中國醫書內容,使該書在某種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保存中國歷代醫學文獻之重要價值,確屬遺憾。


2002年8月,在距離首次刊刻《醫方類聚》520多年後,這部收藏有中國152種醫籍、集中國醫學之精華、蘊含中國醫學成就的朝鮮巨著被完整地展示在中國人面前,它是由中國文化研究會與北京九洲出版社合作而成的,印刷時參考日本宮內廳本藏本,依據日本文久元年喜多村直寬版、為與原版同樣大小的影印本。全書達100冊,分95門,收方5萬多首,每冊分別裝潢。


《醫方類聚》的重新影印,使我們可以從中發掘、整理中國已經失傳、散佚的寶貴文獻,輯復中國古代醫籍,研究歷代中醫古籍的版本源流及發展變化,並剖析中國醫學對朝鮮醫學所產生的重大影響。因此,這套書籍的出版將載入世界醫學流傳史冊中。


在此僅以下表簡述《醫方類聚》的版本流傳情況:


中國醫學源源流長,過去我們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無私地貢獻給周邊國家,今天我們一樣可以從他們那裡找尋自己所失去的東西。這就是歷史,也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李朝實錄》第九冊(世宗二十一—三十二年).日本:學習院東洋文化研究所影印朝鮮版, 1956年9月25日:470頁。


2《李朝實錄》第十三冊(世祖元—九年).日本: 學習院東洋文化研究所影印朝鮮版, 1956年9月25日:216頁。


3 《李朝實錄》第十三冊(世祖元—九年).日本: 學習院東洋文化研究所影印朝鮮版, 1956年9月25日:299,310頁。


4 三木栄. 朝鮮醫學史及疾病史. 日本. 思文閣出版. 1991.153-154頁。


5 《李朝實錄》第十四冊(世祖十—十四年?睿宗).日本: 學習院東洋文化研究所影印朝鮮版, 1956年9月25日:2,54頁。


6 《李朝實錄》第十六冊(世祖十—十四年?睿宗).日本: 學習院東洋文化研究所影印朝鮮版, 1956年9月25日:55-56頁。


7 李倩.《醫方類聚》所引中國古代醫籍研究. 北京中醫藥大學2006年碩士論文.


8 真柳誠. 現存唯一無二の「醫方類聚」初版. 《漢方の臨床》39巻11號,1992年.1248-1250頁。

9 森潤三郎.《多紀氏の事蹟》.日本. 思文閣出版. 1985年再版.36-37頁。


10 聿修堂藏書目錄.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所藏. 抄本.47葉。


11 三木栄. 朝鮮醫書志.日本大阪府堺市. 昭和31年.45頁。


12 小曾戶洋. 《日本漢方典籍辭典》. 日本. 大修館書店. 1999年.417頁。


13 薛清錄等. 《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 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 1991年.411頁。


14 真柳誠. 喜多村直寛による「醫方類聚」の復刊. 《漢方の臨床》1992,39(12):1488-1490頁。


15 金禮蒙等奉敕撰.《醫方類聚》.台北:中華世界資料供應出版社. 1978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四當齋藏書的歸宿
南宋鼎盛時期的麻沙雕版印刷業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