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氣冷式降溫,美國M1919A4式0.30英寸重機槍
原標題:採用氣冷式降溫,美國M1919A4式0.30英寸重機槍
美國M1919A4式0.30英寸重機槍,是M1917A1式勃朗寧重機槍(水冷式)的改進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械局意識到水冷式重機槍在坦克中占踞了太大的空間,而且對步兵來說太重了。於是在M1917基礎上逐步推出了M1919系列機槍。首先是裝備在坦克上的M1919和M1919A1,其主要改進是去掉搶管上外罩的水筒,大大增加了操作的靈活性。
軍械局計劃開發一種氣冷式機槍給步兵使用,用以對步兵進行火力支援,由M1917A1式水冷式重機槍改進而來,產生了M1919A4式機槍。M1919A4式機槍是美國軍隊的制式武器。連腳架在內該槍重41磅,與重達93磅的M1917A1式水冷式重機槍比起來重量大幅度減輕。不過,它不能象水冷式機槍那樣維持長時間持續火 力。
性能數據:
彈藥:7.62×63mm M1式重尖彈和M2式尖彈
槍管長:610mm
槍身重量(不含腳架):14.06KG
射速:400-500發/分
槍口初速:860M/秒
有效射程:1000M
瞄準基線長353mm
槍架方向射界為360°
外觀上明顯的特徵是槍管外部有一散熱筒,筒上有散熱孔,散熱筒前有助退器。該槍與M1917A1式重機槍一樣,採用槍管短後坐式工作原理,卡鐵起落式閉鎖機構。機匣呈長方體結構,內裝自動機構組件。槍彈擊發後,槍機和槍管只共同後坐一小段行程,機匣中的兩個開鎖斜面同時下壓閉鎖卡鐵兩側的銷軸,迫使閉鎖卡鐵滑出槍機下部的閉鎖槽,於是槍機開鎖,脫離槍管節套,單獨後坐;槍管節套在慣性作用下向後運動,壓縮槍管復進簧。
後坐過程中,槍機從彈帶中抽出一發槍彈,抽殼鉤從彈膛內抽出發射過的彈殼。槍機後坐到位後,復進簧伸縮,推動槍機復進,拋殼挺撞擊彈殼,使之向下方拋出。槍機繼續復進,完成推彈入膛、槍機與槍管的閉鎖動作。在槍機與槍管共同復進過程中,打擊槍彈底火,完成一個自動循環過程。該槍採用250發彈鏈供彈。
儘管M1919A4的射程和火力持續性都要勝過BAR,但對於美軍步兵連以下部隊來說,機槍火力的支援仍然不足,對於機動作戰來說還是顯得過於笨重。特別是它轉移陣地時至少需要兩人操作,基本上是一人扛機槍,另一人扛M2三腳架(腳架重6.35KG),另有人攜帶彈藥箱。在戰場上,轉移陣地過程中只要有一人負傷,槍身、三腳架、彈藥三者中可能就有一部分將不能到達目的地。
當時美軍研製了可以同時攜帶槍身和三腳架的專用攜行具,但由於單個士兵本身負重所限,想要迅速地轉移機槍和所必備的彈藥很困難。在實戰中,很多情況下士兵只能依靠M1919A4的槍身來進行概略射擊,其作戰效能大打折扣。
※一次可齊射16發,被稱為"斯大林的管風琴"的喀秋莎火箭炮
※參戰航母近40艘,二戰太平洋戰場之萊特灣海戰
TAG:第四艦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