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品和人品的關係,是人的道德品質和書法成就之間的關係嗎?非也

書品和人品的關係,是人的道德品質和書法成就之間的關係嗎?非也

書法中「自如其人」這個說法其實還是有一定淵源的。從書法的來源、發展和在當代語境下重新被認識這三個角度來說,是可以展開詳細論述的:

一、說法淵源

關於藝術反映人的某些內在特質和行為、思想的說法,從春秋時期的孔子就已經開了這一個理論的先河。雖然我們說孔子在對《詩經》的解讀上提出的儒家「詩教」觀點和「興觀群怨」說,從本質上講,他還沒有涉及到藝術的根本性問題,還僅僅是把藝術當作一個統治社會的工具來看待,但是其認識到藝術對於人們思想的影響上、對於人與人之間加強團結、交流上來說,還是很深刻的。

繼孔子之後,儒家另外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孟子,在他的《孟子》一書中提出「知人論世」的觀點——

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知其論也,是尚友也!

孟子不同於孔子,孔子的出發點是作品,落腳點是讀者以及藝術作品對於人的影響上,而孟子則是從了解、解讀藝術作品出發,從讀者要求對藝術作品進行理解和對話交流的角度、需求上,對於藝術作品和藝術家之間的關係做了詳細的論述。

孔孟雖無意於從藝術的角度對藝術進行解讀,但是客觀上還是對以後人們了解、論述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西漢文學家揚雄在《揚子法言》中提出「書,心畫也」,並非是對書法藝術的直接論述,但是仍可以看作是後代論述書品和人品的萌芽。

二、通常的認識

一般而言,我們對於書品和人品關係的認識,最簡單的是認為人品決定書品,人品如何,書品就如何。這通常是正確的。比如顏真卿顏魯公的字,確實可以稱得上是書品即人品,其為人忠君英勇,其書也是「關羽坐帳,氣勢逼人」。

但是書品也有時候是和人品不相稱的,或者說人品好並不能說書品就一定好。比如清官如海瑞之流,算是中國古代集權制度下堪稱符合當時人倫價值的道德楷模了,但是海瑞的書法也不能說能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的人物。

所以,絕對論是有失偏頗的。

三、新的解讀

我認為人品和書品之間的關係,不是我們前面所說的,那種意義上的決定與被決定之間的關係,也不是互相辨證的關係,而是我們從一開始就沒有真正理解書品和人品的含義導致的。

從源頭上說,孔孟就已經很清楚的說清楚了,這裡我們應該探討的,不是人的道德品質,不是集權制度下那些陳腐的約束規範,而是人的情感,人的愛恨情仇、喜怒哀樂等人格化的特徵,是人性,是人類普遍共有的東西。那些我們慣常認為的、人的道德品質,在某些時候它們恰恰是對於人性最大的約束和壓抑。

所以,當我們從這一角度來看的話,問題就很好說了,書品和人品的關係,就是人的人格特質和書法風格面貌的關係。

這樣就不存在我們前面所說的那個悖論和不合理之處了。不是說人品越高,書法寫的就越好,而是對於掌握高妙書法技巧的人而言,他們能夠在自己的書法作品裡面表達自己某些人格化的特質。

這就是我對書品和人品關係最新的思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松風閣書法日講 的精彩文章:

和別人談書法,不知道這2點,很麻煩!
魏碑進入近代書法視野,是書法衰落,還是二王書風審美疲勞?

TAG:松風閣書法日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