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范蠡和文種的能力不分伯仲,為何兩人結局截然相反?原因很簡單

范蠡和文種的能力不分伯仲,為何兩人結局截然相反?原因很簡單

上學的時候,老師講過許多勵志對聯,其中有一聯讓人記憶深刻,上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下聯: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此處「卧薪嘗膽」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踐,他身為越國國君,兵敗後不得不到吳國當人質,吳王夫差對他百般刁難。

在吳國的那兩年,是勾踐人生中最落魄、屈辱的時期,幾乎被當奴僕看待,端茶倒水拖地喂馬,晚上只能睡在破屋。如此困境,並沒有讓勾踐絕望,反而使他意志更加堅強,每天通過舔舐苦膽的方法提醒自己,回到越國後奮發圖強,最終把吳國滅掉。

勾踐之所以能夠絕地反擊,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勾踐自身性格和才能出色,厚積而薄發: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另一方面,勾踐運氣較好,遇到范蠡和文種兩位牛人,在他倆的輔佐下締造輝煌。

范蠡被譽為「商聖」,又被很多人當作財神爺祭拜,其實他不僅是古代商業奇才,更是不可多得的頂級謀士。范蠡年輕時志向不在於經商,在仕途上有所作為,才是他最初的追求與夢想。才華橫溢的范蠡,原本是楚國人,當時楚國有規定,只有貴族出身者才可以入朝為官。

如果一直留在楚國,范蠡難有出頭之日,很可能一生都鬱郁不得志。為了實現理想和抱負,不讓滿身才智埋沒,范蠡思考一段時間後,前往相對弱小的越國,到那裡尋找機會。事實證明,范蠡的選擇非常正確,越國人才奇缺,對他這種大牛極為重視。

再來看一下文種,他跟范蠡關係超好,可以說是莫逆之交,經常一起喝酒撩妹談人生,對彼此的一切皆了如指掌。文種原來有一份很不錯的工作,即楚宛令,地位和待遇比范蠡好多了。聽說范蠡要去越國發展,重情重義的文種感覺呆在楚國沒啥意思,連辭職報告都沒打,直接跟范蠡一起離開。

對於前來投奔的范蠡和文種,勾踐親自進行面試,認為二人皆為棟樑之材,錯過他們將後悔莫及,於是把他倆視作心腹。不久後,吳國兵臨城下,范蠡建議勾踐不要跟夫差硬碰硬,畢竟雙方差距不小,堅守不戰才是上策,可惜勾踐沒有聽從,結果損失慘重。

兵敗之後,勾踐後悔之前沒聽范蠡的計策,只能全盤答應夫差提出的條件,含淚去吳國做奴僕。臨走之前,勾踐左右為難,不知道該帶范蠡去,還是帶文種去,此事范蠡說道:「四封之內,百姓之事,蠡不如種也。四封之外,敵國之制,立斷之事,種亦不如蠡也。」

就這樣,范蠡跟隨勾踐一起去了吳國,文種留下幫勾踐管理越國。兩人一內一外,配合相當默契,范蠡通過各種計策,甚至獻上西施,讓吳王夫差打消對勾踐的懷疑,並放他回去;在文種的努力下,越國實力逐漸增強,為勾踐滅吳打下堅實基礎。

客觀來說,雖然范蠡和文種各有所長,但兩人能力不分伯仲,為何結局截然相反呢?吳國被滅後,范蠡放棄所有功名,並改名換姓離開越國,靠經商積累巨額財富,隨後散盡家財,據說跟西施過著只羨鴛鴦不羨仙的美好生活。離開之前,范蠡對文種說:「高鳥散,良弓藏,狡兔盡,走狗烹。」勸他一起走。

然而,文種這次沒聽好友范蠡的話,選擇繼續輔佐勾踐,最後被勾踐賜死。通篇分析,我們就可以發現,范蠡和文種的不同結局,不是能力上的問題,而是文種不如范蠡看得開、看得透,不願捨棄擁有的功名利祿。有舍才有得,有時放手才可以重生,范蠡的做法值得深思和學習。

參考資料:《吳越春秋》《越絕書》《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學界的9527 的精彩文章:

將軍兵敗被俘,求皇帝召他回去,皇帝:別回來了,在敵國好好獃著
丞相被關入大牢,獄卒對他說了5個字,丞相很快就被無罪釋放

TAG:史學界的9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