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腫瘤光聲成像研究取得新進展

腫瘤光聲成像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ano Letter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梁高林課題組的研究成果,文章標題為Alkaline Phosphatase-Triggered Self-Assembly of Near-Infrared Nanoparticles for the Enhanced Photoacoustic Imaging of Tumors。該文章報道了一種鹼性磷酸酶控制的近紅外納米粒子的自組裝用於光聲成像信號放大的策略,並在動物腫瘤模型上顯示了光聲成像信號明顯放大的效果(Nano Lett.2018, DOI: 10.1021/acs.nanolett.8b03482)。

光聲技術對淺表腫瘤的成像具有很高的空間解析度。然而,利用腫瘤高表達的鹼性磷酸酶來激活探針用於腫瘤的光聲成像並沒有文獻報道。梁高林課題組合理設計了一種化學結構式為1P的近紅外探針,同時提出了一種鹼性磷酸酶控制的、腫瘤細胞內自組裝近紅外納米粒子用於腫瘤的增強光聲成像策略(見下圖)。研究發現1P在鹼性磷酸酶的作用下生成去磷酸化的產物1,1被腫瘤細胞攝取後自組裝形成納米粒子從而增強腫瘤的光聲成像信號。他們與蘇州大學合作,發現納米粒子的形成在體外會使光聲成像信號增大6.4倍。體內腫瘤光聲成像結果表明,與鹼性磷酸酶抑製劑處理的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的腫瘤光聲成像信號增強了2.3倍。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把1P中的Phe-Phe-Tyr(H2PO3)-OH片段換成其他酶切序列,採用這個策略可以發展出更多的「智能」光聲成像探針用於精準診斷他們相對應的癌症。

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為中國科大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博士生吳澄帆和蘇州大學納米學院碩士生張瑞,梁高林為最後通訊作者。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以及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的資助。

中國科大等在腫瘤光聲成像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都是黑土地,但確實不太一樣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