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小抓大」才是教育平衡點,媽媽們把握住,孩子以後更愛你
文|文兒
寶寶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初為人父母的我們抱著剛剛誕生的小生命欣喜若狂四處炫耀,看,這是我們愛情的結晶、基因的延續!我們喂孩子吃飯、喝水,教孩子走路、學習,生活上更是要星星不給月亮,看著孩子稚嫩的臉龐,我們恨不得把所有好的東西都呈上,替他們背起未來所有的風和雨。
可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發現孩子開始不再聽我們管教——眼神里透露著質疑,言辭中滿滿反抗。孩子們高聲唱著,「有一種愛叫做放手」。我們陷入慌張開始給孩子自由,可萬一孩子長歪了可怎麼辦?其實這種慌張大可不必,只要做到「放小抓大」,我們就能把握好愛與控制之間的平衡。
何為「放小」
很簡單,孩子自己能做的、能決定的都是小,穿衣吃飯整理收納等繁瑣日常自不必說,興趣愛好的選擇和交友等方面,家長都應該收起自己「過來人」的高姿態,不要對孩子的決定指指點點。比起「我們滿不滿意」,家長更應該關注孩子的態度。而且說句實話,孩子的選擇真的讓家長無法忍受嗎?不是的,我們只是不習慣被挑戰而已,但這種行為對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尤其在孩子的舉動不觸犯人倫道德的前提下,家長的否定對孩子來說就成了不信任,而這種不信任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
所以,請家長試著相信孩子,他們現在是孩子,但不會永遠都是孩子。哪怕是錯的,只要後果不是代價慘痛,就該由他們自己去體會承擔。
何為「抓大」
放手並不等於放養,無規矩不成方圓,這點家長們需要牢記。現在社會大環境鼓吹「給孩子自由」,專家學者們關於「放手」的文章層出不窮,信誓旦旦要家長效仿歐美那套不干涉不介入,但你要真去問「專家的孩子也這麼放養嗎」,恐怕他們不敢點頭。孩子年幼,對世界的三觀還未構建完全,容易被不好的事情甚至文化所蠱惑,從而產生錯誤認識。所以,在原則性大事的選擇上,家長必須做好引導。
這種引導是在我們較孩子更為全面的知識體系構建的前提下進行的。
在很多人生大事的選擇上,社會大環境不認同,孩子的選擇可以引發人倫道德方面的慘痛後果,這種時候我們必須站出來告訴孩子一意孤行的後果,例如在高考志願的選擇上,我們要積極與孩子溝通,絕不應能因為怕起衝突而選擇放任孩子。
孩子行走世間如同在大海上航行的一葉孤舟,我們是船員,只能提供建議,孩子才是這條船的船長。就像是龍應台書里的那句話,「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是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
怎麼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績?孩子和自己的關係不親近怎麼辦?孩子愛打人是因為什麼?孩子脾氣特別大是怎麼了?孩子總愛看電視玩手機該如何引導?
如果你有這些疑惑:
請關註:【育兒秘籍】。只為成為孩子更喜歡的媽媽!
世界上沒有哪所學校的教育能比的上媽媽的閱讀更重要!
※寶媽常撫摸孩子幾個部位,孩子睡眠質量高,也利於發育
※產後42天寶媽守住這幾條底線,不落月子病,身體恢復也更好
TAG:育兒秘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