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從天上到地上,無人駕駛終於航行到了海上

從天上到地上,無人駕駛終於航行到了海上

文|佘凱文

來源|智能相對論(aixdlun)

日前,又一則很有意思的廣告引起了我的注意,廣告是土耳其一家科技公司Vestel的宣傳片,在廣告中講的是一艘再滿集裝箱的貨運船,在經過某片海域時遭遇了海盜劫持,當海盜們控制船隻後,興緻勃勃的去查看他們戰利品,卻發現集裝箱里都是空的,然後一隻只機器人出現在了他們周圍,之後的劇情就很顯然了,機器人們搞定了海盜,奪回了船隻的控制權,並把鑰匙交還給了船長,它們自己則乖乖回到了集裝箱中。

這確實很科幻,機器人安保或許離我們還太遠,不過下一次海盜們打劫的會是一艘無人貨船倒是極有可能。

無人駕駛貨船,海盜連看都不想看

上月,勞斯萊斯商業海運業務公司宣布與英特爾達成合作協議,將在未來使用英特爾的晶元打造自動駕駛貨船,並預計於2030年正式下海出航。

日本一家貨運公司則計劃在2019年測試它的首艘遠程控制的船隻,計划到2025年部署數百艘無人駕駛貨櫃船;而在中國,一家公司計劃在2021年推出自己的首艘無人駕駛貨運船。

對於無人駕駛船舶的研究其實從二戰時期就已經開始,不過都是小型船隻,多應用于軍事和民用領域。

無人駕駛貨船對比有人駕駛貨船確實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首先,無人駕駛貨輪,在人力成本上的減少不是一點半點,一艘貨輪人員配置更具其航行路程及噸位會有所不同,包括船上的廚師等一般是十幾人到幾十人不等,而無人駕駛貨船隻需要配備幾名維修人員和一個廚師或許就能完成一次遠程航行。像近距離行業或許都不需要配備人類員工。

其次,由於船員數量的減少,通過減少船員的生活設備、控制區域,可以節約大量船體空間,使船體可以承載更多的貨物,提高經濟性。

最後,可以有效改善船舶航行的安全問題,例如遇到惡劣氣候或船員極度疲勞時,即便是最極端的情況,遭遇海盜劫持,也可以有效減少人員傷亡,據國際海事局發布《2017年全球海盜活動報告》數據顯示,全球2017年共發生180起海盜劫持事件,這雖然是自1995年以來全球海盜襲擊事件最少的一年,但遭到綁架挾持的人數仍在不斷上升,2017年共有166名船員遭到綁架或淪為人質,其中3名船員被殺害,6名船員受傷。

從技術層面來看,無人駕駛貨船比起無人駕駛汽車,其技術難度將會更低,大海是一個開放的空間,對於船隻而言,在海上四面八方都是路,沒有無人駕駛汽車的道路要求,並且相對於陸地,海運對秩序的要求更加嚴格,對船隻都有速度要求,還沒有行人、其他機動車的干擾,即便出現了某些判斷失誤,也不容易造成大型事故。

當然有人會說,無人駕駛貨船不是會更加容易遭遇海盜襲擊嗎?畢竟船上一個人都沒有,等於是打開大門等著人家海盜上門啊,甚至人家海盜都不用上門,通過黑客直接將船給黑了,這不就等於是將貨物往海盜家裡送嗎?

對於這個問題研發人員當然有考慮,無人駕駛船舶相比傳統貨船,它的船身更高,海盜無法輕易登船,並且會配有自動防護手段,即便海盜登上船體,也無法取得船隻的控制權,通過遠程開啟緊急指令,船身會拋錨或在原地打轉,並通知附近的海軍部隊,在沒有人質被挾持的情況下,可以更容易奪回船隻,並且想要通過黑客遠程控制也沒那麼容易,畢竟要真正黑下一艘船可不像電影中拍得那麼簡單,所以對於海盜而言搶劫無人駕駛船隻不僅難以拿到貨物,又沒有人質可以換贖金,還可能被擊斃,實在是沒有半點吸引力。

航海規則或是無人駕駛船舶下海的最大阻礙

現階段無人駕駛船舶的發展仍然面臨著很多挑戰,無人駕駛船舶在技術上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遠程遙控駕駛,另一個是更高級的無人自主駕駛,無人自主駕駛就相當於無人駕駛汽車L5級別。

技術上無人駕駛船舶難點在於面對惡劣氣候及在磁場較大區域的信號問題及對於海面物體的探測捕捉。像關鍵的能效控制、航線規劃、安全預警、自主航行等技術都在完善之中。

自動停靠、離岸,自動維修、清洗、更換零部件,還有像自我防禦方面也都需要更高的智能化技術。

這些技術預計到2020年左右將會逐步完善,所以技術可能不會是無人駕駛船舶發展的最大阻力,相反於無人駕駛汽車,政策可能會拖延無人駕駛船舶的下海時間。

目前,按照國際海事組織的規定,每艘船上都必須配備標準數量足以保證船舶安全航行的合格船員,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海上交通安全法》都有類似的明確規定,也就是說目前無論是國際組織也好,還是各個國家的法律也好,都不允許無人駕駛船舶正式上崗。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海事組織之前有過對關於無人駕駛船舶的發言,表示可能最近幾年,法規都不會允許無人駕駛船隻被投放下水航行,也不會出台無人船立法。

所以在法律明確更改以前,各個國家的無人駕駛船隻都只能停留在測試階段,即便技術成熟,也無法實現任何商業化操作。

明明無人駕駛船舶的行駛條件更好,為何無人駕駛汽車能夠被政策快速反應,而對無人駕駛船舶支持的政策卻遲遲不來呢?

智能相對論佘凱文認為,對比無人駕駛汽車,可以看到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是從一個區域一個城市開始,再通過城市慢慢建設無人駕駛網路,政策的制定也是從一個個城市開始,它涉及的區域相對較窄。而無人駕駛船舶則做不到如此,很多對無人駕駛船隻需求的國際航線都是跨大洲、跨大洋的,如果設定在亞洲或太平洋可以行駛無人駕駛船隻,到了歐洲或大西洋就不能行駛了,顯然沒有意義。海運規則的更改牽一髮而動全身,所有的國家都需要更改,在難度上更高,也更加耗時。

不過,無人駕駛船舶的政策規劃確實可以參考無人駕駛汽車,雖然做不到從區域城市開始,但可以從航線開始。例如設定某條或幾條航線為無人駕駛航道,允許無人駕駛船舶航行,再慢慢覆蓋全部航線。

無人駕駛引領新的航海時代

海難事故一直伴隨著人類的航海史,自從人類進入大海以來,想盡一切辦法來避免,但收效甚微大型事故依然在發生。

很多海難事故大家也都知道,比如泰坦尼克號、比如2014年的韓國世越號,比如上個月挪威神盾軍艦。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是因為瞭望員沒有看見冰山。而世越號,在韓國國內很多聲音懷疑是一次邪教事件,但沒有更多的證據,在這裡我們不妨將它當成一次單純的事故。而事故原因,通過韓國警方及技術人員公布的資料,可以初步認定為在船體拋錨時,錨體碰到了海下暗礁導致了船體傾斜。挪威神盾艦被油輪撞翻沉,挪威指責是由於俄羅斯電子干擾的原因。

泰坦尼克號時間太久遠,那時還需要人類瞭望員來觀察海面情況,世越號為何會將錨拋到暗礁之上,而俄羅斯也反駁了挪威的指責表示,雖然他們的電子干擾手段足夠先進,但肯定不會導致兩船相撞,一定是人為操作不當。

從上面三起事故可以發現,都有人力不及或人為操作不當的原因導致事故的發生。

無人駕駛船舶的到來,能否避免這類人力所致的海難事故呢?答案是肯定的,無人駕駛的人工智慧加上各種視覺、觸覺系統,再加上機器學習技術,以及上文有提到的自動航行、安全預警技術的應用,將會避免如看不見冰山、不知道船下有暗礁以及船隻碰撞的事故發生。

相比無人駕駛汽車來得驚天動地,無人駕駛船舶就顯得相當風平浪靜了。但是,無人駕駛船舶的商用前景卻越發清晰,對於航海業的轉型升級作用愈發凸顯。

隨著各大航運企業、各個國家對於無人駕駛船舶的重視,一個效率更高、經濟價值更大、沒有人為事故、沒有大型海難甚至是沒有海盜的未來大海是可以期待的。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驅動網 的精彩文章:

從變現到用戶的肉搏之後,抖音快手海外之戰也將愈演愈烈?
模式探索仍有心結,呷哺呷哺應該投入智能科技的懷抱?

TAG:驅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