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臣謝安被人進讒誹謗,武將桓伊彈奏一首曲子竟能釋去嫌疑
文/傅華軒
《梅花三弄》的歷史典故源大將音樂家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調》的故事。《晉書·列傳五十一》和《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里都曾記載了這段典故。
主人公桓伊,就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戰中的主要指揮者。厲害吧!
這個王徽之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的老爹那可是大名鼎鼎——大書法家王羲之!王徽之可能是因父親的大名和王氏家族的顯赫,為人處世很狂放,把誰都不放在眼裡。
這一年,王徽之應召赴東晉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碼頭。恰巧桓伊在岸上過,王徽之與桓伊並不相識,但知道桓伊是著名音樂家。這時船上一位客人說「哎!這不是桓野王嗎(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對桓伊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伊此時已是高官貴胄,但他也知道王徽之是名門以後,便下車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拿出笛子,吹「梅花三弄」之調,高妙絕倫。吹奏完畢,桓伊立即上車走了。從始至終賓主雙方沒有交談一句話。晉人之曠達不拘禮節、磊落不著形跡,由此事可見一斑。由此,「梅花三弄」這首曲子,名氣就更大了。
根據《晉書》的介紹,桓伊是武將,被封為右軍將軍,都督豫州諸軍事。也許是音樂陶冶了他的心性,桓伊為人謙虛謹慎,行事低調不張揚,雖曾立大功而從未招忌。正是由於這樣的性格,他才能靜的下心來精研音樂。《晉書》稱讚了他這方面的突出才能,「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有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東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後秦苻堅摔大軍進攻東晉,時任中郎將的桓伊與將軍謝玄,輔國將軍謝琰,在總指揮丞相謝安的領導下共破苻堅於淝水(即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而丞相謝安也因立下存晉之功而進官至太保。後來晉武帝之弟司馬道子與謝安發生權爭,屢進讒言,對謝安極盡誹謗。晉武帝對謝安漸漸有了猜疑之心,並開始冷落謝安。桓伊為此很是不平。
一次,孝武帝召桓伊飲宴,謝安侍坐於旁。孝武帝命桓伊吹笛。桓伊神色平靜,即刻拿起笛子吹奏了一曲,然後放下笛子說:「愚臣彈箏不及吹笛,但也足以自成樂調,如果配合歌唱,彈箏更合適,請允許愚臣彈箏歌唱,並請一人來吹笛。」孝武帝非常欣賞桓伊演奏的樂調,隨即便命令內宮歌妓吹笛伴奏。桓伊又說:「內宮歌妓與愚臣必定配合不好,愚臣有一奴僕,善於配合吹奏。」孝武帝情緒高漲,興緻勃勃,很喜歡桓伊性情的放達直率,便允許他召來奴僕。奴僕吹奏笛子,桓伊便彈箏而唱曹之建的《怨詩》:
「為君既不易,
為臣良獨難。
忠信事不顯,
乃有見疑患。
周旦佐文武,
《金滕》功不刊,
推心輔王政,
二叔反流言。」
歌詞委婉凄涼,表達出曹子建當年受到皇帝猜忌,無法排解憂傷的無限憤懣之情,這與當時謝安的處境非常相似。謝安立刻感受到了桓伊的良苦用心,感慨萬千,不禁抽泣流淚以致沾濕了衣襟,他起身坐到桓伊身旁,用手理順桓伊的長須道:「僅就此舉,足見足下不同於常人!」而孝武帝聽到桓伊用這樣的方式進諫,面露愧色,感到十分內疚。
於是,晉武帝與謝安,君臣二人重歸於好。
※60年代的台灣,老照片記錄中年人的貧窮同年
※盤點秦始皇深愛的三個女人,阿房宮就是為紀念其中一個修建的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