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押注網頁端,微軟桌面版Edge將採用Chromium內核

押注網頁端,微軟桌面版Edge將採用Chromium內核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12月10日報道(編譯:大黃)

自由作者和開發者Owen Williams試圖構築新的新聞媒介。他開啟了一個名為Charged(https://char.gd)的獨立科技新聞通訊博客。用戶可以藉此獲取有價值的新聞。

瀏覽器界奮鬥了20多年後,微軟現計劃採用Chromium內核作為瀏覽器底層構築。

對此,互聯網的反應喜憂參半:IE瀏覽器這回徹底完了。

讓我們全面的分析一下這個消息。上周四,微軟公布了這條我們做夢也不敢想像的消息。不僅Edge將採用Chromium作為渲染引擎,微軟也將致力於進一步開發這款開源引擎,使其能在每個設備上發揮出更棒的表現。

瀏覽器使用渲染引擎來顯示網頁。不同的渲染引擎有著母公司賦予的不同特色。目前最大的渲染引擎來自Mozilla、谷歌、微軟和蘋果。

下面是微軟原帖中關於這項決定的部分摘錄:

「我們將改進Microsoft Edge應用程序架構,使其能夠支持所有Windows版本,包括Windows 7和Windows 8,以及Windows 10。我們還將把微軟的優勢帶到其他桌面平台,比如macOS。為提高終端用戶(更好的兼容性)和開發者(更少的碎片化)的瀏覽器使用體驗,我們需要構建一個連貫一致而覆蓋面儘可能廣泛的網頁平台。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使用Chromium的跨平台應用程序技術,並改變我們的分銷模式。」

沒錯,微軟不僅決定採用Chromium作為渲染引擎,也準備面向全球各個桌面設備提供Edge,並計劃將其做打造成Windows內置的網頁瀏覽平台。

對業內而言這是一個重磅消息。原生應用程序開發有望和互聯網推廣同步,提供一流體驗,並為極大改善廣大的互聯網用戶的網路體驗,這將開啟互聯網的新篇章:


網頁瀏覽器地位抬高

儘管Chromium這麼流行,當下業界面臨的最大問題依然在資源層面:瀏覽器往往會野蠻粗暴地抽乾電量,壟斷系統資源。這樣的主要原因是Google和Chromium並沒有他們自己配套的OS(Chrome OS除外),所以也就不會像蘋果的Safari和微軟的Edge那樣獨享底層系統許可權。

因為微軟和蘋果一直以來有著他們的官方瀏覽器,Chromium註定無法在這裡和他們競爭,這個開源項目沒有那些巨頭擁有的平台資源。所以只能在比各個平台的官方瀏覽器在更上層的方向進行構築。

微軟的宣告改變了這一現狀。微軟可以提高Chromium的核心競爭力。這意味著所有Windows-Chromium平台都將得到一流的瀏覽體驗。同時微軟也計劃將其移植到MacOS上。

「在Microsoft Edge瀏覽器外,微軟PC端其他瀏覽器用戶有時會遇到功能集不連貫以及設備性能/電池壽命問題。一些瀏覽器並沒有充分整合包括觸摸和ARM處理器在內的Windows新功能。眾所周知,我們今日開始為Chromium核瀏覽器提供這樣的硬體支持。我們覺得這是可以推廣的方案。」

總的來說,微軟宣告將通過讓每個設備使用相同的引擎,為全平台開發者提供一流瀏覽器體驗。微軟不僅將為Chromium優化Windows,還會將其成果分享到包括iPhone在內的ARM基設備上。

最值得關注的是這些投入的結果:這將以最優的方式構築一個前所未有的跨平台應用。


網頁作為桌面平台

每個企業都得為電腦用戶構築應用。講真,當下最好的方案是Electron。微軟收購擁GitHub,GitHub擁有Electron項目,這一切絕不是巧合。

Electron是一個允許開發者把網頁代碼(包括Java、HTML以及其他代碼)置入原生層的框架。為開發者提供包括通知、文件系統在內的一系列系統層API。使開發者可以輕鬆的用一種語言在包括Windows、macOS、Linux在內的操作系統上開發。

包括Slack、Visual Studio Code、WhatsApp desktop在內很多廣受歡迎的應用都使用過Electron。很大原因是Electron可以用一種通用底層語言進行多系統開發。

當下的Electron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這個框架基於Chromium瀏覽器,這意味著每個應用它的程序都會產生一個獨立進程。舉個例子,如果同時打開Slack和Chrome,會產生兩個佔用同樣多資源的Chromium進程。

隨著微軟的加入,今後的Windows端很可能就只會產生一個Chromium條目,所有基於Electron的進程都可以訪問並使用其資源。這樣的改變會讓Electron的應用變得更加高效、穩定,對系統的佔用也更友好(特別是內存和電池方面。)

除此之外,鑒於微軟會為所有基於Chromium內核的瀏覽器提供技術資源,基於Electron的應用也會得到觸碰硬體的支持。這樣,將會為攜帶型設備真正替代筆記本電腦打下基礎。

在目前的諸多限制下,Electron已然成為開發者的首選。隨著微軟支持的加入,必然會掀起一波網頁基桌面應用的開發浪潮。如果只需構築一次就可以全平台運行的話,為什麼要用其他語言進行開發呢?


網頁技術已經準備好了

微軟在過去這些年裡不斷嘗試為開發者推出開放框架,包括Silverlight、XAML、WPF、Metro等等在內的這些嘗試統統失敗了。微軟的這些嘗試沒有一個能成功吸引足夠的開發者。

近日,微軟全力壓上漸進式網路應用,以期作為下一代平台。漸進式網路應用(PWA)是互聯網領域近些年來比較值得關注的一個領域。PWA允許網頁端應用不通過類似Electron這樣的中介,直接訪問設備原生項目。這些應用可以離線工作,可以發送通知、運用緩存等等,諸如推特在內的應用開發者已然構築了一流的,兼容Windows的PWA體驗。

這些推動力中最關鍵的來自於微軟,微軟展示出將網頁打造成未來應用平台的決心。微軟曾期待開發者為微軟商店構築PWA。現在微軟將資源傾注到提升PWA在OS的體驗上,這樣,無論開發者使用Chrome或是Electron,都能獲得良好的開發體驗。

這個決定不僅僅是最具建設性的成果,也開發桌面環境助力下一代網頁構築的關鍵。為每個不同的設備構築不同的應用的時代要過去了。微軟的未來方向是成為下一代應用環境的掌握者。

微軟和蘋果在此的戰略選擇有巨大區別。蘋果基本忽視了開放網頁功能對其地位的威脅。Safari和iOS沒有網頁端提醒功能,也不能在後台執行任務和運用緩存等。蘋果的下一代跨平台應用開發框架Marzipan,本質上就是把iOS的應用移植到Mac的硬體上。

微軟放下了追求獨佔平台之類的歷史包袱,表示他們只想為開發者提供優秀穩定的開發環境,一次開發,全平台可用。這也終於為那麼多年來關於原生平台的瑣碎爭鬥畫上了句號。

最終的贏家還是網頁。從長期來看,網頁,特別是因為網頁端工具越來越好,會勝出成為最佳開發平台。


這只是開始

目前這一切仍舊在早期階段。微軟的計劃還沒有完全落實。網頁端技術終於被OS廠商接納為「一等公民」了。

當然,這些改變也不是一點壞處都沒有的:網頁作為一個平台已然被寡頭壟斷,只有Chromium、Webkit(Chromium的變種)和火狐的Gecko活躍在市場上。正如Mozilla CEO所指出,不充分的選擇會損害所有人的利益。

「谷歌即將全面掌握我們在線生活的基礎設施,繼續在這一領域同他們競爭很可能無法產生利潤。從社會、公民和賦權個人的角度來看把整個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控制權讓渡給一家公司實在是糟糕。」

而更令人震驚的是,微軟放棄攻略多年的瀏覽器。沒多久之前,微軟才因為在Windows上捆綁IE被反壟斷懲罰過。今天的微軟卻似乎願意徹底放棄在這領域的鬥爭。

但更少的選擇也可能是壞事,多半也會損害火狐之類的其他瀏覽器。但是微軟一如既往蒙頭做他那註定沒人會用的瀏覽器實在是沒有道理的。

這次和IE的壟斷不一樣,Chromium是一個開源項目,很多人都為此做出過貢獻。所以微軟的加入也許會鼓勵在該項目上更多的合作。

畢竟打不過的話就加入。目前來看,微軟的賭注是壓在了網頁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App Store又被鑽空子,詐騙者利用Touch ID每月非法獲利數萬美元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