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在大街上推冰、衝進龍捲風眼的藝術家,帶著他的詩意來上海了
你知道,龍捲風的中心是什麼樣子嗎?
「在風眼裡,沒有高和低的概念,沒有地面和天空。」藝術家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s)如此形容。
2000-2010年這10年里,埃利斯多次前往墨西哥城南部的高地,追逐在旱季結束時經常發生的龍捲風。
除了手持式攝像機之外,他獨自一人沒有任何保護地走進風眼中心,被沙子、灰塵和污垢卷得飛來飛去。
《龍捲風 Tornado》(視頻截圖),2000-2010年
《龍捲風 Tornado》(視頻截圖),2000-2010年
弗朗西斯·埃利斯是一位出生於比利時的墨西哥藝術家,一位強迫性流浪者,也是當代藝術史上極具辨識度和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
弗朗西斯·埃利斯
埃利斯原本是一位建築師,1985年墨西哥城大地震後,他首次前往墨西哥城,代表比利時協助參與重建。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埃利斯轉向藝術創作,並決定留在墨西哥。他利用繪畫、拍照、錄像、裝置等等各種形式,圍繞著當地的特殊文化、歷史、社會展開創作,後拓展至世界各地的一系列行為和表演。
弗朗西斯·埃利斯坐在阿富汗街頭,2014,圖片由 Ajmal Maiwandi 拍攝
追逐龍捲風,是他對自然發起的一對一挑戰,一方面是對人類追求理想的承認,無論它們看起來多麼難以實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墨西哥混亂的狀態,以及對其內部秩序的研究。
創作《龍捲風》的埃利斯(右)與 Julien Devaux,2006,墨西哥米邦塔地區
埃利斯另一個著名作品, 是推著一大塊片冰在街上走,從早上9點走到晚上,整整9個小時,直到冰塊融化成一灘水。這個看起來有點白費功夫的事情,被放在名為「 有時候做事毫無意義」(Sometimes Making Something Leads to Nothing)的標題之下展出。
《實踐的悖論1Paradox of Praxis 1》,1997,墨西哥城,圖片由 Enrique Huerta 拍攝
對於墨西哥最貧困的人民來說,是不是所有的努力最終都指向失敗?是不是沒有什麼事情不是消耗掉你所有的能量,而最終什麼都沒有?徒勞無功,這是對墨西哥的提問。
2002年,他招募了500名志願者,在秘魯利馬郊外的沙漠里,每人一步一鏟子地,把一座巨大的沙丘移動了10厘米。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When Faith Moves Mountains》(視頻截圖),2002,利馬(秘魯)
他也曾從武器店裡買了把9mm 貝雷塔手槍,持槍在大街上行走,直到被警察帶走。
難以置信的是,第二天他說服了警察,又把以上劇情重演了一次。據稱,他想以此來觀察周圍人們的反應。這件影像作品曾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
《重新定製 Re-enactments》(視頻截圖),2001,墨西哥城
在他《排練》中,一輛破破爛爛的紅色大眾甲殼蟲,在歡樂的管弦樂中反覆嘗試上坡,每當音樂停下來時,汽車就會向後滑下山,當音樂重新開始時,汽車再次開始上山,如此反覆。
這輛勇敢的小車象徵著永恆的樂觀主義和無休止的失敗,象徵著一個國家的癱瘓,這個國家總是承諾改變,但改變從沒有發生。這件作品正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行的第十二屆上海雙年展「禹步」中展出。
《排練1 Rehearsal 1 》(視頻截圖),1999-2004 ,提華納(墨西哥)
埃利斯的作品往往給人滑稽甚至是荒謬的感覺,卻又充滿著詩意與想像力。他擅長圍繞日常生活進行近距離的觀察和實踐,並以此對地緣政治與人類學的主題進行發問。
「有時候做些詩意的事兒會變成很政治,而有時候做些很政治的事兒卻會變成很詩意。」——弗朗西斯·埃利斯
《走動的 Ambulantes》, 1992-2001, 墨西哥城
《卷-不卷 REEL - UNREEL》,2011,喀布爾(阿富汗)
埃利斯在伊拉克摩蘇爾,2016
埃利斯在全球有過許多大型展覽,其中包括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東京當代藝術博物館等等。而他在中國的首次大型個展——「消耗」,正上海外灘美術館舉辦。
本次展覽由長谷川祐子(Yuko Hasegawa)策劃,呈現埃利斯近1300件作品,包括影像、油畫、素描、手稿和裝置等,其中部分作品更是從未向公眾展示。
其中包括大量有關龍捲風的手稿,手稿完整地呈現了《龍捲風》鮮為人知的一面——從創作思考至視頻剪輯的全部過程。
《龍捲風》
《龍捲風》手稿,2010,木板油畫,13 x 36 厘米
在他最新的影像作品《出埃及記》中,一位女子重複著盤發並解開盤發的細節動作。埃利斯為這部不到半分鐘長的動畫,創作了近千幅的素描手繪稿,全部手稿都將在本次展覽中呈現。
《出埃及記 Exodus》,2014-2018
《出埃及記 Exodus》,2014-2018
本次展覽還將特別呈現全新繪畫《內蒙古》系列,作品取材於他去年到訪上海及內蒙古的旅行。
《內蒙古,2017年11月25日》,2017年,木面油畫,15 × 18 厘米
《上海,1997年6月25日》,1997年,木面油畫,15 × 20 厘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在90年代首次造訪上海後創作的《循環》系列。當時,埃利斯從美墨邊界出發,擇取了一條或許是最漫長的環遊線路,最終回到原點。在這趟環球之旅中,他途徑東亞、東南亞等地。
《循環,蒂華納—聖地亞哥》,1997年,行為
此外,本次展覽還將彙集用16毫米膠片放映的《一個欺騙的故事,巴塔哥尼亞》、由大量彩色橡膠地墊組成的《無聲》等其他數十件藝術家的代表作品。
《一個欺騙的故事,巴塔哥尼亞》,2006年,16毫米膠片放映,4分20秒
《睡眠時間》,1996年至今,111張繪畫,木面油彩、釉、蠟和拼貼
《無聲》
弗朗西斯·埃利斯:消耗
2018.11.9—2019.2.24
上海外灘美術館
藝術家:弗朗西斯·埃利斯
策展人:長谷川祐子
票價:50元
文/編 _ 阿作
圖片來自官方,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 THE END-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好白」老闆新開了家50度灰店,最多容納5個人,不預約不能進
※這個茶具不一般!上面藏了乾隆摯愛的畫
TAG:新外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