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徐州相王:齊國、魏國稱王,楚國為什麼很生氣?

徐州相王:齊國、魏國稱王,楚國為什麼很生氣?

徐州相王指的是戰國時期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的歷史事件。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334年,魏國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中連續被齊國擊敗,可謂元氣大傷。為此,魏惠王在這一年率領韓國和一些小國到徐州(今山東滕縣東南)朝見齊威王,尊齊威王為王,齊威王不敢獨自稱王,於是也承認魏的王號,魏惠王並改此年為後元年。在魏國和齊國互相稱王之後,楚國不僅很生氣,還出兵攻打了齊國。那麼,問題來了,齊國和魏國徐州相王后,楚國為什麼要攻打齊國呢?

首先,就「徐州相王」的歷史背景來說,是魏國從中原霸主的寶座跌落。徐州相王發生在公元前334年,而在這之前的公元前342年,魏國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對此,齊國派遣田忌、孫臏等人率軍救援韓國,而且重複在桂陵之戰中「圍魏救趙」故事,在馬陵(今山東郯城)再次重創魏軍,魏國精銳盡失。不僅被齊國大軍重創,西邊的秦國也乘機進攻魏國,從魏國手中奪回了河西之地。在此背景下,魏惠王率領韓國等諸侯國朝見齊國君主——齊威王,尊齊威王為王,齊威王不敢獨自稱王,於是也承認魏國的王號。

在徐州相王之前,各個諸侯國的君主基本上都稱公或者候,比如開啟商鞅變法的秦孝公,再比如魏國初期的君主魏文侯、魏武侯等。但是,在徐州相王之後,戰國七雄等諸侯國幾乎都稱王了,比如秦惠文王、趙武靈王、燕昭王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徐州相王之後,楚國君主楚威王對此憤怒不已,史料記載他「寢不寐,食不飽」。公元前333年,也即徐州相王的第二年,楚威王領大軍伐齊,趙國、燕國乘機出兵攻齊國。

對於楚國來說,之所以憤怒甚至出兵攻打齊國,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徐州相王乃至於之後的五國相王,這標誌著楚國自楚武王以來作為中原諸侯國里唯一稱王的地位喪失。在魏國和齊國稱王之前,周代諸侯國中稱王的,主要有楚國、越國、吳國等諸侯國。不過,在戰國中期,吳國已經被越國滅亡,而越國雖然國君稱王,但是因為位置偏遠,和中原諸侯國比較疏遠,所以其稱王對於楚國的衝擊較小。但是,齊國和魏國這兩個中原諸侯國的稱王,對於楚國形成了明顯的衝擊。在此之前,主要是稱王的楚國和周王室分庭抗禮。

最後,但是,因為齊國、魏國等諸侯國的相繼稱王,楚國的超然地位可謂相對下滑了。另一方面,徐州相王是魏國、韓國等諸侯國的君主去朝見齊國君主——齊威王,這意味著齊國成為了中原地區的霸主。而這,對於曾經和晉國、姜氏齊國爭霸數百年的楚國,顯然也是不能忍受的,所以,對於再一次崛起和強大的齊國,楚威王才非常生氣,並且派兵攻打齊國(而不是同樣稱王的魏國),以此迫使齊威王可以取消王號。當然,實力不輸楚國的齊國,自然不會摘下自己的王冠。此外,齊、魏兩國君主互相稱王,就否定了周天子的獨尊共主地位,東周王室不但在實力上,而且在名號上從此也就與諸侯相一致了。所以,在一些歷史學者看來,「徐州相王」也是春秋和戰國的重要分界線。

文/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歷史的巧合:趙武靈王和秦始皇在同一個地方去死!
曹丕篡漢後,忠於漢室的人為何不投奔蜀漢?因為劉備錯殺一人!

TAG:情懷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