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穿越到古代當將軍十八般兵器任你挑,怎樣給部隊配備武器才合理?

穿越到古代當將軍十八般兵器任你挑,怎樣給部隊配備武器才合理?

編者按:如果天空一陣電閃雷鳴,你幸運或者不幸穿越了,化身古代將軍,並且佔盡天時地利人和,讓你隨便為麾下挑武器裝備,這場盛大的私人定製你會怎麼配備?這看似簡單的問題,實際上並不好回答。(當然,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限制性條件,基本環境要定位於冷兵器時代,否則直接選擇配備核武器,任你韓白復生、諸葛再世也全轟成渣。)

基於冷兵器時代的科技和生產力水平,為軍隊配備武器大致的原則有如下幾條:

1.兵器威力足夠大,這是首要指標。當然,這個條件相對好滿足,也不好滿足,因為人體面對金屬兵器其實很脆弱。但這個條件是相對的,如果對方缺乏防護,你只要不是斬木為兵就沒啥事,可要對方要是鐵浮屠那樣的具裝騎兵,沒有精鋼武器,你放心嗎?

2.堅固耐用且易於大批量生產,想玩豬突一波流,兵器損耗一旦跟不上,在正規軍隊面前分分鐘血跪。

3.攻防兼備,如果只重攻不重防,將軍要被士兵們集體問候祖宗。

4.因地制宜,馬戰、步戰、車戰、水戰、攻城、守城、沙漠地區作戰的適應性各自不同,用對付步兵的裝備去打騎兵,也是送人頭的節奏。

5.長短兼有,這個原則的必要性稍弱,但對士兵個人體驗非常友好,這點將在下文分析。

綜合上述原則,可以排出以下幾種裝備組合。

一、主用攻擊武器

保證充足的攻擊輸出無疑是最重要的。攻擊型武器追求銳、重,以保證殺傷效果。最優選擇是長槍(包含馬槊、長矛、長槍等類型)和大刀。成熟的槍、刀的形制,以明清時期制式兵器為代表,相較戟、錘、鐧、鉤、鎲、叉等製作費力的武器,工藝簡單、成本較低、可以量產,屬於性價比最高的武器。

長槍的用法和技能比較單一,容易上手,當然要練精很難。如果部隊以新兵生瓜蛋子為主,那麼長槍的比例要更大,以保證快速上手、快速形成戰鬥力。若是老兵成分較多,長槍便可以增加其他幾種形制,例如附帶鉤兵功能的鉤鐮槍。

明軍還配有一種龍刀槍,槍刃極寬,主刃的旁邊有一刃部寬厚的副刃,此槍既可以突刺,也可以劈砍,類似唐朝以前的戟,但形制遠較戟為簡潔。技藝高超且力氣大的士兵可以選用龍刀槍。

二、近身武器

精銳騎兵近身鏖戰、或打擊潰戰時,可選用錘、骨朵、大棒等。這些武器藉助戰馬的力量,近身搏鬥時一下就能幹掉哪怕穿重甲的敵人。技術高超者還可使用鞭鐧之類武器,可刺可打。

至於刀劍,雖然影視作品裡出現得多,但其實在戰場上只是近戰副武器。當雙方陣線打亂陷入貼身混戰時,長槍長刀使用不靈便,刀劍才有用武之地。而正面對決,一般長槍的長度都在3米以上,刀劍還是不要剛正面,否則被紮成篩子就不能怪命不好了。匕首短刀用處甚廣。凡貼身搏鬥、割肉、裁革(布、繩)、簡單處理傷口、削木、鑿孔、製作簡單器具,有一把鋒利的匕首、短刀可省去不少氣力。

三、遠射武器

強弓硬弩是遏制敵軍衝鋒的最有效遠射武器。有的小夥伴可能會提出問題,弓弩這麼好使的武器,優先次序為何不放在第一位,而是排在第三?原因很簡單,弓弩武器就如冷兵器研究所多次科普過的那樣,第一難練,不是有了弓箭就有弓箭手;第二昂貴,不說別的,箭桿就很費錢。

弓弩手配備要成體系、成規模,以大批量射擊彌補弓手個人射擊技術不精的缺陷,畢竟射擊技術遠比操作刀槍錘鐧難上手的多。作為將軍,絕不能指望弓箭手都訓練成一擊必殺的神射手,像養由基、李廣這種都是老天爺賞下的本事,靠後天苦練基本達不到。而且弓弩手屬於技術型兵種,投入大、威力大,缺點也很明顯,無法單一兵種作戰,需要刀槍兵作為近身防護。否則一旦遇上甲騎具裝這種突防能力強的兵中怪獸,一打到近身,弓弩手就只能作鳥獸散了。

所以這也說明了游牧民族為何在古代能擁有軍事優勢,騎馬射箭對他們來說是生活技能。手持肉搏武器的步兵,面對他們會陷入想打打不到,想跑跑不過的尷尬局面。床弩、駮車(投石器)這類大型器具也要配置一些,據城固守時可以據險設置,遠距離殺傷敵兵。運氣好時還能創造狙殺蕭撻凜這種震撼性效果。

四、防禦器具

保護自己才能殺傷敵人,一支不會防禦的軍隊永遠不可能打勝仗,所以配齊配全防禦類裝備是將軍不可忽視的任務。主要包括兩類,一是整體防禦類,一是單兵防禦類。前者包括鹿角、拒馬、鐵車等,後者包括甲胄和盾。鹿角、拒馬、戰車既可防騎兵衝突,也可防步兵襲營,雖然並不能真正保證己方高枕無憂,但能有效阻斷敵軍進攻速度,為己方調整陣型、準備反擊乃至穩定軍心作用極大。

當然也有讀者會說,不能用鐵釘、毒蒺藜、陷坑之類的嗎。這些東西固然可以殺傷戰馬並暫時延緩一下攻勢,但一來無法重複利用,二來這屬於詭道,作戰勝負最終取決於實力,所以還是硬橋硬馬來得實在管用。在騎兵興起後,戰車也算是防禦武器的一部分了。它們可以結成鐵桶陣,讓騎兵打不進啃不動。像宋武帝劉裕還玩出了卻月陣的花式打法,局面那是相當好看。

至於甲胄,則跟那些武俠小說里越上古越厲害的模式正相反,年代形制越靠後的越好用,明清的布面鐵甲看起來跟綿衣似的,但輕便性與抗擊打能力結合的最好,有條件的話盡量給士兵們每人來一身。當然古代的重型札甲也不能不用,如果手中有騎兵的話,可以選擇一小部分精銳建立起鐵浮屠式的重騎兵,其肉盾和硬磕二合一的功能還是很強大的。當然,如果真是純理工穿越,會玩水力重鎚,能打造出板甲,那自然是最好的。

五、保障物資

首要的是指揮旗材,古代沒有對講機也沒有電報,只能靠現場指揮。而從經驗來看,現場指揮主要靠旗幟和金鼓的有機組合,分辨部別、指示進退。旗幟要留足備份,確保損耗後能及時補充,鑼、鍾或嗩吶等都可用作鳴金,其中嗩吶古代運用較少,但經我軍在現代戰爭中的實踐,證明原理與嗩吶一致的小號是極其好使的指揮工具。驢騾駱駝有條件的話盡量多帶,這幾類都是負重和耐力都很強的牲畜,運送軍糧和其他物資非常管用,特別是駱駝,打急眼了比馬跑得還快。

布袋有多少帶多少,戰時可以裝土截河、囊土平塹甚至堆土爬城,行軍時盛放雜物亦非常實用。沙漠或缺水地區作戰,要多備皮囊,可以省去隨處掘井的辛苦。繩索也是不可或缺的,扎縛帳篷、裝車、連營、簡單測距、絆馬、綁戰俘等都會用到。這類細小的物件平時感覺沒用,一到用時恨不得來個幾萬尺,有經驗的將軍會替士兵們提前考慮的。

總而言之,打仗配裝備不是隨意而為,啥好使用啥,而要根據兵員素質、後勤基礎和作戰環境,進行合理的搭配,否則就是過家家玩遊戲,堆滿了看上去各種牛叉炫酷的裝備,一到戰場必然分分鐘被干趴。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票非人,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侯景為啥能八千人攻取建康?全憑這場最坑爹的靜坐戰
世界最早的海盜「海上民族」來自何方?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