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名人都有一個故鄉情結——鄭振鐸與他的溫州……

名人都有一個故鄉情結——鄭振鐸與他的溫州……

一八九八年十二月十九日,鄭振鐸出生於浙江省永嘉縣城區(現溫州市區)的一處老宅內。

鄭振鐸像

鄭振鐸一九二〇年從北京鐵路管理學校畢業之後前往上海鐵路局工作,後經沈雁冰介紹進入商務印書館擔任編輯,不日便將母親接往上海贍養,從此便極少回到溫州。但他對溫州的情感卻並未疏淡下來,與溫籍好友也一直保持著交往,如周予同、夏承燾(tāo)、夏鼐(nài)、陳仲陶等。

《群經概論》書影

本書由鄭振鐸發起的朴社出版

《新民叢報》書影

周予同是溫州瑞安人,與鄭振鐸同年出生,後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之後的周予同來到上海,機緣巧合進了商務印書館工作,和鄭振鐸成了同事。他們二人和其他四位同事同住在閘北永興路的一處小巷內,時常相伴探討學術。一九三二年,兩人共同組織發起朴社,邀約了一批有識之士「自產自銷」,自己寫書自己出版。顧頡剛的《古史辨》即由朴社出版,一年內再版十次,一時風頭無兩。朴社後來還出版了俞平伯主持編纂的《霜楓小叢書》、范文瀾的《群經概論》、郭紹虞的《文品彙鈔》等一系列優秀的學術著作。

朴社社標

一九四七年,鄭振鐸因要編寫《中國歷史參考圖譜》前往史語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搜集資料,經傅斯年介紹與在史語所工作的夏鼐相識。夏鼐領著自己這位溫州老鄉參觀考古組的出土遺物標本,在參觀過程中鄭振鐸對一些精美的標本讚不絕口,不由地讚歎:「好極了!美極了!」夏鼐也被他的誠摯與直爽深深打動。其實兩人早已有過交集,夏鼐小學時期便讀過鄭振鐸編輯的《兒童學文》一書,記住了鄭振鐸的名字。後到清華求學時,鄭振鐸也恰好在清華當教員,只是當時一人為學生一人為教師,便沒有相識。新中國成立後,鄭振鐸任文物局局長,多次去信力邀夏鼐北上任職,主持考古工作。終說服夏鼐北上任職。至此,兩人在北京共事八年,相互了解,交誼極深。

《中國歷史參考圖譜》書影

從小飲著甌江水長大的鄭振鐸雖在外奔走四十餘載,可是卻從未忘記溫州鄉音。鄭振鐸的長子鄭爾康回憶道:「不論是在上海還是北京,家裡時有溫州人來訪。父親與他們總是用溫州話交談。在我的印象中,復旦大學教授周予同先生時常來我家。」陳步桂在《鄭振鐸先生在溫州》一文回憶起自己在上海遇見鄭振鐸的經歷:「過上海時由在上海中國銀行工作的五叔閎聰(字松濤)帶去拜見振鐸先生。振鐸先生與我五叔接談時還能講點溫州話,他很關心地問候溫州的老友,並把自己新出版的著作《中國文學史大綱》交我五叔寄給先父。」

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

聘請鄭振鐸擔任考古學組組長的聘書

溫州鄭振鐸紀念館藏

鄭振鐸任文物局局長時的證件

溫州鄭振鐸紀念館藏

除了熟說溫州話,鄭振鐸也有著一個溫州胃。在鄭振鐸日記中便有不少關於溫州風味的內容。鄭振鐸曾經說自己是「生長在溫州的福建人」,從出生至一九二一年到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工作,鄭振鐸共在溫州生活近二十年。這二十年時光在鄭振鐸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重要印記,他身上有著不少溫州人的典型性格。比如鄭振鐸在上海創辦朴社出版刊物,開辦書店,組織一批學人自辦經營甚至還在一九四二年買賣過股票。

《中國俗文學史》書影

這一系列活動無不體現了他身上「溫州商人」的基因。鄭振鐸的《中國文學史大綱》、《中國俗文學史》或補前人所遺漏,或寫前人所未寫,都是極具開創性的作品,正是與溫州人開拓進取、勇於創新的精神一脈相承。

溫州鄭振鐸紀念館外景

二〇一五年,鄭振鐸紀念館正式在溫州滄河巷金宅落成,溫州人民無時無刻不為家鄉走出了鄭振鐸這一位文化巨匠而感動榮幸與驕傲。

原文作者:陳蓬蓬(作者系: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助理館員)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8年11月刊《溫州緣、溫州情與溫州胃:鄭振鐸與他的故鄉》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詩風詞韻 古意
三彩馬球仕女俑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