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客家人為什麼愛修族譜?

客家人為什麼愛修族譜?

福建寧化,客家人的祖地,每年數以萬計的客家後人,來到這個武夷山下的縣城,從厚厚的族譜中,尋找自己和祖宗的血脈聯繫。這些族譜中的每一個字,都是用木活字印上去的。

作為古代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木活字印刷傳承700多年,如今幾乎失傳。福建懂這門手藝的譜師屈指可數,邱恆勇是其中一位。

邱恆勇在揀字。圖 / 葉香玉

一次祭祖大典上,邱恆勇受邀表演印刷術。由於時間關係,他表演了一個簡化版。雕版活字手工印刷,從刻字、排版,到敷墨、刷印,通常有十多道工序。一天只能印幾版,一版印完,再拆掉排新版,工序繁瑣,極其耗時。

這套一絲不苟的工藝,是邱恆勇從祖輩那裡繼承下來的。他的家裡四代修譜,傳下來的不僅有手藝,還有一套古董級的工具:6萬多個的字模,大小不一的刻刀,和刻著「文林堂」堂號的木箱。字模據說是當過秀才的叔公太留下來,至少有200多年的歷史。

根據老祖宗留下的字模,邱恆勇繼續製作新的。圖 / 張健

在千年的遷徙中,客家人歷經世事艱難,稍作安定,便修族譜,用白紙黑字的方式,來留住好不容易存續的血脈。

每次修譜,都充滿虔誠。修譜前,祠堂里舉辦開刷儀式,請來活字印刷的祖師爺。族中長老上香、奠酒、獻牲、叩首,懇請歷代祖先保佑賜福。

修譜時,譜師享受最高的VIP接待。無論男女老少都敬稱一句「先生」,遇上關於族譜的難決之事,也大多會請譜師幫忙定奪。

每家每戶輪流請譜師吃飯,過年不捨得吃的東西,統統給譜師端上來。有些人丁多的家族修譜,譜師一住就是大半年。

婚喪嫁娶,生卒年月,墳冢地點,生平事迹,多則百來字,少則幾十個字,概括了一位真實存在過的祖先。譜師要逐一確定入譜者的生卒日,別人說聞還不行,必須要有實證。

哪些信息該入譜,譜中寫多寫少,常常激起許多討論和斟酌。大概十年前,邱恆勇有過一次非常不愉快的修譜經歷。當時兩房人的意見分歧極大,譜師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結果,那一次的族譜修了整整兩年。

無論過程多麼地苦悶繁瑣,族譜修成的時刻,絕對是普天同慶。慶祝活動持續兩天,場面比過年還隆重。總譜端正供在祠堂中,家譜傳遞到家家戶戶。各房男丁扛著族譜,大步快跑,傳說跑得快,發得快,旺得快。

每年清明,全族人聚在祠堂翻族譜、添新丁。家譜寫的,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家族從哪裡來?又曾到哪裡去?做過哪些榮耀的事情?

許多人的名字,根據族譜的字輩來取定,走到天涯海角,都能帶著先祖的祝福。族譜中寥寥數字,時刻提醒後人:

乾隆年間編製的《藍氏族譜》。

到了21世紀,網路修譜開始流行起來。用電腦軟體製作族譜,印刷便宜,增修方便,價格比傳統修譜少一大截。那為什麼還要用老祖宗的方法修譜呢?

族譜,是為這一代人修,更是為子孫後代所修的。現代的鉛字印刷,油墨浮於紙張表面,難以長時間保存。木活字印刷就不一樣了,墨水滲透到紙張裡面。邱恆勇說:

2000年,寧化地區族譜大修後,傳統的修譜生意斷崖式減少。邱恆勇轉去做活字印刷的文創產品,刻《心經》《弟子規》《愛蓮說》的訂單,從全國各地紛至沓來,但他心中一直放不下「修譜」。

邱恆勇刻制的《孫子兵法》。 圖 / 葉香玉

撫摸著一套新修的族譜,他幻想百年後的場景:某個姓氏的年輕人,留意到族譜封面上「文林堂」的小字,聯想到曾有人一筆一畫嗎,親手印刻下他們祖先的姓名。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一座城 的精彩文章:

「賣菜」小子韓國瑜,改變了整個台灣格局
《西虹市首富》里的豪華城堡,竟然位於這個人間仙境

TAG:那一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