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被俘為奴,皇帝大怒親率大軍,跨國討伐,誓滅敵國,不死不休
資治通鑒在公元641年里記載了這麼一件事:七月,唐太宗派使臣陳大德出使高句麗,想看看現在高句麗什麼情況。過了一個月,陳大德回來了。
他跟唐太宗說到:「我剛進高句麗時,想要看看他們的風俗習慣,到了城市裡,找了一個導遊給我帶路。那個導遊就帶我四處參觀,還一邊跟我說,這裡到處都可以看到中國人,他們經常自言自語,說自己家鄉在中國某地,隋末時從軍討伐高句麗,結果輸了,被俘虜至此,一直都不能回家。」
後來,這些人知道陳大德來了,便過來找他。陳大德一一問候。不久,他要回唐朝了,回去那天,很多當時被俘獲的隋軍過來送別他,邊望邊哭,整個郊野都是哭聲。陳大德想,他們看著遙遠的家鄉,卻不能回去,心裡一定很難過。唐太宗聽到後,沉默了很久,他知道隋煬帝時期,發兵打了三次高句麗,第三次還是失敗了,其中大批隋人被敵方強行擄掠帶到本國做苦力。
按這種情況看來,那些隋人,不,他們現在都是唐朝的子民,在高句麗過得也太苦了。就這樣,太宗皇帝想把他們接回來。
當然,除了上述的原因,唐太宗還有其他方面的考慮,那就是收復領土問題。遼東此地在春秋戰國時,是燕國從東胡人手裡搶下來的領土;而朝鮮半島北方,是漢武帝派兵遠征,滅了朝鮮王國得來的。所以這兩個地方其實是漢族的領土,誰知道五胡亂華時,高句麗趁著中原內戰,趁火打劫,把它們佔領了。現在唐朝統一了天下,應該要把它們收回來。
於是,在唐太宗擬召,給高句麗下戰書時,裡面就寫了這麼一句話:遼東本來就是中國的故土,隋朝時幾次討伐而不能奪回來,現在我要御駕親征,為我受苦的子民報仇。
公元644年,唐太宗命張亮、李績為將,共率兵十萬,討伐高句麗,走了一年,終於到了邊境。四月,李績大軍到達玄菟,隨後攻下蓋牟城,其中奪得大量糧食,俘虜兩萬多人;而張亮則帶兵進攻卑沙城,大敗高句麗軍,俘虜八千多人。
李績率軍與太宗在遼東城會和,兩軍聯手攻下了遼東城,俘虜五萬多人,殺敵一萬多。六月,唐軍又打下了白岩城。最後,唐軍開始攻打安市城,因為守城的高句麗軍隊誓死抵抗,所以一直沒能打下來,剛好又是深秋之際,天氣變得好冷,而且糧食又快用完了,所以太宗下令回去。
這一次戰爭,唐太宗其實是不滿意的,因為他沒有完全滅了高句麗。但是從戰果來分析,已經是很不錯了。唐朝攻下了高句麗十幾座城市,消滅他們軍隊十五萬人,最重要是搶回了遼東,接回了那些漢人。在這關鍵的一役上,唐朝拿回了對遼東的主權。而高句麗也因為這次戰爭,元氣大傷,國力開始衰弱,再也沒有能力侵犯周邊國家了。
當天,後人有研究這段歷史時,認為唐太宗時期,高句麗還是比較強大的,如果不滅掉,遲早有一天會像匈奴一樣,成為中原邊境揮之不去的侵略者。唐太宗應該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於是先下手。
唐太宗雖然沒能親自看到高句麗滅國,但是他的兒子一直秉承著他的遺願,到了唐高宗時期,終於把高句麗滅了。
※一斤中國白酒有多高價值?這個英雄告訴你:一斤白酒,四千萬美金
※中國三位出名皇帝,一位用人格征服強敵,另外兩位卻扮狗為敵助興
TAG:歷史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