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曾經,有一份膽囊息肉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發現……

曾經,有一份膽囊息肉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發現……

不想錯過界哥的推送?

戳上方藍字「醫學界腫瘤頻道」關注我們

並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曾經,有一份膽囊息肉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發現……

我該怎麼發現你,膽囊息肉……

整理|好大一隻龍貓

來源|醫學界消化頻道

曾經

有一份膽囊息肉擺在我面前

我沒有發現

直到患者走掉

我才後悔莫及

如果老天能夠再給我一次機會

我一定好好看看這篇文章

如果非要加上次數的話

我希望是

一萬遍。

點擊肥肉查看精彩內容

前面已經給大家介紹了《膽囊息肉,切還是不切?》(點擊上圖中間肥肉查看),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膽囊息肉的如何確診及檢查的手段。

膽囊息肉樣病變(PLG)是指膽囊黏膜局限性隆起性病變的統稱,臨床上常稱膽囊息肉。它是一種常見的膽囊病變,多數情況為膽囊腔內的良性佔位性病變。由於PLG 患者常無癥狀,臨床檢查缺乏陽性體征,大多數患者在體檢時由B 超檢查發現,少數則在手術中意外發現,因此對PLG的鑒別診斷具有一定的困難。

膽囊息肉有哪些臨床特點?

從病理角度來看,在臨床上可以把膽囊息肉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非腫瘤性病變,另一類是腫瘤性病變。

1.非腫瘤性病變

膽固醇息肉膽固醇沉著是膽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腫瘤性的息肉若為單個病變,有臨床鑒別意義。膽固醇息肉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輕微。未見有癌變報道;

炎症性息肉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種肉芽腫,直徑約5mm,單發或多發。息肉周圍膽囊壁有明顯炎症。尚無癌變報道;

腺瘤樣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腫瘤的增生性病變,為黃色質軟的疣狀物,直徑約5mm,單發或多發。有癌變可能;

腺肌瘤醫學上又稱為腺肌增生症,有瀰漫型、節段型與局限性3種。腺肌瘤是既非炎症、也非腫瘤的增生性病變。可能癌變。

2.腫瘤性病變

■腺瘤多數為單發,少數多發,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頭狀或非乳頭狀,是膽囊最常見的良性腫瘤,部分病例同時伴有膽囊結石,單純膽囊腺瘤臨床上可無任何癥狀。惡變率約30%,癌變機會與腺瘤大小呈正相關。

■腺癌分為乳頭型、結節型及浸潤型。乳頭型和結節型為隆起性病變,而浸潤型不屬於膽囊息肉樣病變。表現為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膽囊癌往往為早期。

PLG大多數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只有少數患者伴有右上腹不適、腹痛、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等癥狀。癥狀嚴重患者可以伴有無結石性膽囊炎、梗阻性黃疸、膽道出血,甚至誘發胰腺炎;如果合併膽囊結石,則主要表現為膽囊結石的臨床癥狀。PLG患者的實驗室檢查沒有特異性表現,血清膽囊收縮素(CCK),血脂檢查異常與膽固醇性息肉的形成有一定關係。

超聲檢查是PLG診斷的首選方法

B 型超聲可以對膽囊從不同角度進行多方位檢查,顯示息肉病變的大小、部位、數量、回聲強度、蒂粗細、血流、膽囊壁和膽囊收縮功能的改變,對於直徑>5mm的息肉檢出率可達90%以上,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準確度。其他影像學檢查手段如CT或磁共振在檢出膽囊息肉樣病變上遠遠不及超聲檢查。

目前超聲顯像技術發現PLG 的存在並不困難,關鍵是鑒別息肉性質,決定治療策略。PLG的B超表現大致可歸納為以下4 種類型:

(1)息肉直徑2~3mm,單發或多發,粟粒樣高回聲附著於膽囊壁上,多伴有彗尾征,這類是典型的膽固醇性PLG。

(2)直徑在3~7mm,單發或多發,呈結節狀等回聲或高回聲,表面平滑。多發性高回聲病灶多為膽固醇性息肉;單發病灶特別是等回聲、基底部無明顯縮窄者,可能為腺瘤性息肉。

(3)直徑在7~10mm,結節狀或乳頭狀回聲。其中膽固醇性息肉表現為多發,回聲較高,基底部較窄或帶細絲狀;腺瘤性息肉基本上為單發,回聲偏低,表面平滑且基底部較寬;炎性息肉數目常為多發性,基底部較寬且無蒂。

(4)直徑在10mm以上,結節狀或局部隆起樣等回聲,其中單發、內部回聲均勻、表面平滑、基底部較寬或無蒂息肉,多為腺瘤性息肉,應當高度警惕,發生癌變風險高,應當手術治療。

曾經,有一份膽囊息肉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發現……

圖1 彩超見膽囊內多發桑葚狀強回聲,診斷為膽固醇息肉

曾經,有一份膽囊息肉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發現……

圖2 彩超見膽囊底局部增厚並結節狀突起,血流信號不顯著,診斷為膽囊炎性息肉

曾經,有一份膽囊息肉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發現……

圖3 彩超見膽囊結節狀腫塊內見條狀動脈血流,腫塊內血流PSV>20cm/s,診斷為膽囊腺癌;病理診斷為膽囊腺癌

其他的影像學手段方面,超聲造影對於直徑>10mm的PLG能夠較好地發現其微血流循環,從而更好地鑒別其良惡性。但對於直徑<10 mm的PLG似乎並未提供更多幫助。

強化CT或MRI聯合超聲檢查可作為對PLG 的定性診斷手段,通過增強CT及增強MRI可反映膽囊病變內部的血供情況,同時能更清晰的反映膽囊壁各層的改變以及膽囊病變對周圍器官或組織有無侵犯。CT及MRI檢查能夠顯示出肝臟、膽囊、門靜脈以及其相鄰器官的解剖關係,可用於早期膽囊癌與PLG的分辨,還可以顯示出惡性PLG與周圍組織的解剖關係以及有無局部淋巴結轉移。

所以當患者體檢發現「膽囊息肉」時可到醫院先做一個普通的超聲檢查,當懷疑腫瘤性病變時可進一步行超聲造影或者強化CT、MRI檢查,明確其性質。

參考文獻:

[1] 李非, 鄭亞民, 王喆。 膽囊息肉的規範化診斷和治療[J]. 中國實用外科雜誌, 2015, 35(9):1003-1004.

[2] 王彬, 席小青, 陳皓。 膽囊息肉的診治現狀[J].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4(13):1851-1852.

[3] 李富, 林偉, 林麗燕,等。 膽囊息肉樣病變超聲與CT增強掃描的綜合診斷[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 14(23):195-197.

[4] 孫麗萍, 徐輝雄, 劉琳娜,等。 超聲造影在膽囊息肉樣病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中華醫學超聲雜誌電子版, 2013, 10(12):53-5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界腫瘤頻道 的精彩文章: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誕生,122名科學家聯名譴責
食道癌的報警癥狀、高危人群和三級預防

TAG:醫學界腫瘤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