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這樣的良心國產片,再等5年也值得
今年十二月,院線電影紅火,質量也算過硬,有種提前年終賀歲的氣氛。
最近想必大家已經被海鮮套餐《海王》刷屏了;
但今天太冷了,魚叔不想下海,就在岸邊給大家介紹一部院線「狗片」——
《狗13》
於 3 天前上映的《狗 13》,其實是部老片,2013 年就拍攝製作完成。
2014 年,它在第 21 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影片」。
走出國門,又斬獲了得第 64 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評審團「特別提及獎」和義大利米蘭國際電影節「國際評委獎」。
但因為種種原因,《狗13》的上映整整推遲了 5 年,才得以和大家正式見面。
電影目前豆瓣評分8.4,參與評分人數超過 4.6 萬,近 85% 的觀眾給了四星以上。
作為一部劇情片,特別是一部國產青春劇情片來說,這都是極高的評價。
《狗十三》是導演曹保平的第5部電影作品(按拍攝時間來算,其實是第四部);
這位低調的導演不高產,但很高能。
作為一個被貼上了「黑色犯罪類題材領軍人物」標籤的導演,曹保平三個字幾乎就是質量和口碑的保證。
五部電影作品幾乎都沒有失手,豆瓣均分都在 8 分以上。
2006 年他的電影導演處女作《光榮的憤怒》,獲得了第 9 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片中男主是去年因為《人民的名義》復紅的吳剛老師。
兩年後,《李米的猜想》讓周迅奠定了文藝女神的稱號,憑藉該片問鼎各大國內電影節影后。
2015年,《烈日灼心》橫空出世,為國產犯罪電影打入一針強心劑,三位男演員:段奕宏、鄧超、郭濤也因此拿下了上影節最佳男主。
前年,曹保平玩起了具有一定實驗性質的黑色犯罪片《追兇者也》,這起邊城兇殺案,在荒誕的色彩里徐徐展開。
該片再次入圍上影節「最佳影片」,也是當年豆瓣評分最高的華語影片之一。
而《狗13》,在曹保平的作品序列里是個特別的存在。
沒有兇殺,不夠黑色,是個看似「洋溢」的青春片。
但它撕開了那些年輕的沸騰的肉體和鮮血,露出了真實的殘酷的灰色青春。
這樣悲涼甚至有些恐怖的底色,或許正是我們這一代真實的青春故事。
下面涉及劇透部分,要去影院觀影的朋友建議先馬再看。
女主李玩由張雪迎扮演,當時出演該片時,她還不到16歲,正是嫩得掐得出水來的年紀。
劇中她兩片劉海的髮型,也幾乎是當時長發女生的標準樣式了。
少女李玩13歲,初中生,父母離異,長期不在她的身邊陪伴,她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過。
父親粗暴武斷,常常不顧李玩感受做決定,兩人之間隔閡由來已久。
父親重建了新的家庭,又有了兒子剛剛降生。該怎麼告訴李玩,成了全家人最大的難題。
這時候,一家人似乎如臨大敵,而李玩成了他們要應付的最大的麻煩。
大人們做事總是有策略有節奏的,他們計劃先討好李玩,再趁她開心的時候告訴她。於是,父親先是送了李玩一隻小狗。
一開始,李玩還因為狗是爸爸送的而介懷,但後來沒能躲過小奶狗哼哼唧唧地萌寵攻勢。
喜歡物理的她,給小奶狗起名叫「愛因斯坦」,從此形影不離。
在無人陪伴的青春里,愛因斯坦成了李玩最溫柔的守護。
可是好景不長,爺爺帶狗買菜時,不小心把它弄丟了。
敲黑板:遛狗拴狗繩啊!!!!
一條狗嘛,丟了也就丟了,一家人也沒想著好好找找,而買了雙旱冰鞋算是補償。
排排坐,等著李玩回家,接受噩耗。
對了,他們連說辭都想好了:爺爺年紀大了,你不要怪他。補償也給你了,就乖乖接受不要鬧,不然就是不懂事的表現了。
道德、價值一上,逼迫著小小的李玩接受大人們的過錯,和他們開出的補償條件。根本不在乎她到底怎麼想,究竟願不願意。
可是一雙旱冰鞋,怎麼可能比得上日夜陪伴的愛因斯坦呢?
而且狗丟了,此時最應該做的難道不是盡全力去找么?
李玩看著無動於衷的家人奪門而出,發了瘋似的尋找小狗,挨家挨戶,她呼喊著愛因斯坦的名字,辨認著居民樓里的狗叫。
她尋找著她唯一的愛因斯坦,那是她真正在乎和真愛的夥伴,也是她的青春里為數不多的溫暖和陪伴。
她的家人也相繼追了出來,但不是幫她找,而是勸她聽話,接受現實,馬上回家。
李玩的尋找是孤獨的,她列印了厚厚一疊尋狗啟示,貼滿大街小巷,問遍周圍可能的居民和路人。
「你們見過這樣一條狗嗎,兩隻耳朵耷拉著,這麼大,咖啡色……如果見到它,請打電話告訴我,求求你們了。」
她的尋找事實上沒有干擾任何人,城管沒有抓她亂貼小廣告,鄰居們也沒有覺得受到打擾,但這一切在家人看來這就是反抗,就是「在鬧」。
為了阻止李玩繼續礙眼地「尋狗」,她的繼母心生一計,找一隻品種一樣的狗來代替。
他們聯合起來騙李玩說:你的愛因斯坦回來了!
全家人團結一致,統一口徑:這就是愛因斯坦,你不認識它,是因為它出門這麼些天瘦了髒了。
可是,這算是什麼混蛋理由。自己從小養大的狗,幾天不見還能不認識了嗎?
況且愛因斯坦還有一撮標誌性的白毛。再臟再受還能把基因給餓變了?
每一個人都知道真相,可是大人們非要顛倒黑白,逼著李玩承認這就是自己的愛因斯坦。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從此堵住她的嘴,讓這件事完完全全地一了百了。
這一幕,讓魚叔不寒而慄。不由得聯想到另一部奧斯卡獲獎影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的《換子疑雲》。
在片中,安吉麗娜·朱莉扮演了一位母親。她的孩子被拐走,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
這時候腐敗的政府與民眾的矛盾本就激烈,事件被推倒了封口浪尖上。
這時,洛杉磯警方通知朱莉,經過警方的不懈努力,她的兒子終於找到了,可是迎接她的卻是一張完全陌生的臉。
警察堅稱,這就是她的兒子,是因為走丟了太久,孩子長大了,她的情緒也不穩定,有陌生感很正常。
可笑的是,她的孩子明明比眼前這個更高。孩子再怎麼長大,還能反轉往土裡長么?
可是,所有人都告訴她,這就是你的兒子,不要再鬧了。
她被逼著接受了這個陌生的男孩。
她和她的孩子,就這樣變成了緩和政府和民眾關係的犧牲品。
《換子疑雲》中的洛杉磯警方從未想過好好解決問題,只是想息事寧人而已。
而該片影片講述的是 90 年前發生在洛杉磯的真實案件,這樁荒謬的慘案發生在腐敗的政府與絕望的民眾之間。
可怕的是,今天我們說的「換狗疑雲」是發生在中國,發生在一個由血脈相連的「溫馨」的家庭里。
在這裡,魚叔也不妄加揣測片子里的隱喻,就把它單純看作是一個關於家庭的青春片。
可是,都是一家人,我們明明血脈相連,何必彼此刀刀見血呢。
被迫接受荒誕的謊言,成了李玩的成人禮。
她第一次瞥見了成人世界的偽善,所有的「為你好」背後裹挾的都是「你別鬧」。
李玩在絕望中,學著大人的模樣和朋友喝酒。但她終究還是個乖孩子,還記得晚上回家。她僅有的尊嚴和反抗,變成了手中高舉的酒瓶。
她拿著它回家,當著父親面前喝下。
而換來的,毫無疑問,就是一頓毫無尊嚴可言的毒打。
當著爺爺奶奶的面,她被爸爸扇耳光、踢屁股、抓頭髮、掐脖子……
爸爸用手掐著李玩的後頸,要她低頭,要她認錯。
因為爺爺在找她的時候摔倒了,奶奶在找她的時候迷路了……所以李玩,你還要怎樣?
在爸爸的拳打腳踢里,李玩低頭了。
她渾身是傷,手上被酒瓶划了口,鮮血直流。
認了錯的她,像一隻小狗,在浴室里瑟瑟發抖……順著脊背留下的熱水,就像是熱淚,蔓延了每寸裸露的肌膚。
煙霧蒸騰里,一切都模糊了。
有些東西,那些年少時的理所應當,正在熱氣騰騰地揮別這個受傷的,冰冷的但從此堅固的軀殼。
走出浴室,父親叫住她。
他讓女兒坐在自己的腿上,輕撫著他自己親自留下的傷,說了那句經典的「打在你的身上,痛在我的心上」。
一個「施暴者」,竟然還可以在這個時候對著「受害者」自我感動。
難道僅僅因為一個是父親,一個是孩子,這一切就合乎情理了嗎?
而李玩只是懂事地扯出一抹笑容,從此,她也已然將這樣懂事下去了。
她養著不是愛因斯坦的狗,去著自己不喜歡的英語學習班,她成了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
可是懂事,也不會讓生活好過很多,因為這樣的事,從此以後還多著呢。
那一條名叫愛因斯坦的狗,明明是父親送給女兒的禮物,是緩和父女關係的橋樑;
但這座橋只是牢牢地架在了女兒這一端,站在另一端的父親,根本不在乎。
因為小狗不過是一個引子,一粒甜棗,它的作用是引誘著李玩必須笑著迎上接下來的巴掌——父親有了自己的家,一個完整的,不需要她的家。
現在狗沒了,沒了甜棗,這狠狠的巴掌,李玩也要照單全收。
不然呢,她還能有什麼選擇么?沒有溝通,更不會有什麼提前告知,她只需要乖乖接受,不要鬧就好。
通常,我們把這種從「不接受」到「接受」的狀態叫做成長。
但我們想想,這樣的成長真的有必要麼?
在傳統的中國式家庭里,所謂的成長,大都是一場人禍。
大人們搞砸的事情,讓孩子們被迫接受。
影片中,父親毒打女兒時,說了一句孩子們都非常熟悉的話:爸爸都是為了你啊,你要天上的星星我都會摘給你。
這句話最可笑的地方在於,誰會傻到要天上的星星呢,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啊。
也正因為永遠不可能,這樣假大空的許諾才最容易說出口,成了標榜愛的經典口頭禪。
李玩不要星星,她要的可沒有那麼空洞偉大,她要的很簡單很實在,她要的就是自己看重的事情,被認真地對待。
狗丟了,正確邏輯是先找狗,找不到狗就承認錯誤,好好安慰李玩,而不是搪塞敷衍,甚至欺騙。
而父親建立新家庭生二胎,更不應該把女兒放在自己的對立面,她明明也是家裡的一員啊。
理應告訴她,在有計劃時就先跟她溝通,幫助她提前預習將有一個弟弟的未來。而不是等著木已成舟,給她的青春期丟下一個平地驚雷。
長大是需要時間的。
成長,是先發育成熟再向上生長,而不是在稚嫩的靈魂上拉條傷口,訓練癒合的能力。
那樣的「成長」,是扭曲的。
其實,我們大都有一段不被理解不被善待的青春。那些我們珍視的,那些屬於我們的深刻,被大人們粗暴地貼上「幼稚可笑」的標籤。
那些最親近的人,嘗嘗最傷人的方式,抽打著我們「前進」。
他們撫摸著我們因為傷口結成的疤,說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絕對不是這樣的。
魚叔想對每一個因為傷口結了痂,才變得堅強的孩子說,那些所謂的傷疤,那些厚厚的鎧甲才不是我們應有的成長。
只有那些向上生髮的芽,那些受了充足的陽光雨露,勇敢而自信地發出的新芽,那才是我們值得的成長。
或許,大多數的我們,都沒能幸運地逃過那一段被成年人世界不斷壓迫和剝奪的狗B青春。
但還好,都過去了,我們已經長大了。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今年韓劇最大的黑馬,非它莫屬
※要是在電影院看這片,必然震撼到說不出話
TAG:獨立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