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托,托起一份真誠
現代每說茶具,大多提述壺、杯,而茶托似乎成了冷落的對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茶托有不少別稱,如有:托盞、托子、碗托、茶盞托等。它是茶盞下的盤狀器皿。盤中央有圈座,以便承托盞碗。
在古代,茶托還有「茶舟」、「茶船」之稱。
《周禮·春官·司尊彝》中載:「裸用雞彝鳥彝,皆有舟。」
的確,古代嗜茶者也器重茶托,當時茶托多用金銀或名瓷製成,原先是貴族消閑階級茶人的愛物。
據《茶經》等史籍記載,唐代以前,飲茶用具和食器混在一塊,自唐開始,茶具漸成一個系統,常見的茶具是口徑較小的碗。
人稱「茶盞」或「茶怨」、「茶販」。
茶盞在發展演變過程中,造型、紋飾也日趨多樣。到後來,發明了盞托與茶盞配套,這種比較講究的茶具以其形象、作用被稱作茶托。
1957年5月,在西安和平門外出土過唐代平康坊的茶托七個,形狀為銀胎鎏金,圈足,圓底,托盤呈蓮花形,底部還有「左策使宅茶庫金塗拓(托)子」等銘文。
可見,唐代「萬歲爺」及貴族們使用的茶托已相當高級了。
說起茶托的發明來歷,有這麼一段歷史傳說。
唐代李匡義《資暇集》中的記載說,公元780年至783年的時候,西川節度使崔寧的女兒也喜歡喝茶,當時的茶杯是直接端起來喝,剛烹煮的茶湯盛於杯中很燙手,她便動了腦筋,取了個碟子,將茶杯放在碟中。
雖然這樣不燙手了,可是碟的大小與杯並不吻合,使用起來也常杯傾茶溢。崔寧之女並不甘罷休,她又出了個竅門:在碟里融化些蠟,再把茶杯放進去,終於固定了。
後來她又叫工匠用漆制環以代蠟,既能使茶杯固定,又能讓杯、托分離。自此之後,廣為流傳,「人人為便,用於代是。」
當然,傳說歸傳說,現代文物考古發掘證實茶托並非「始於唐,前世無有也。」考古學家認為,茶托起源於晉,流行於南朝,是當時較為考究的茶具。
隨著飲茶風盛,茶托後來還演變到一托多盞,它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裝飾性,能夠給茶人們以美感和莊重感。
明代後,茶人們喜歡盞上加蓋,盞下有托,品茶時一手托盞一手持蓋來拂動漂在茶麵上的茶葉,別有一番情趣。
其實,古往今來,茶托是茶具中不容忽視的重要配角。
就像現代人們端起茶托喝蓋碗茶,既不擔心燙著手,又無需顧慮茶湯溢出濕了衣服。
此外,一些重要的茶會場合,茶托是絕對不能少的。
因為,當我們要給客人遞茶時,雙手捧著茶托總比抓著杯沿要乾淨吧。況且,茶托從視覺上能給人帶來持穩莊重的感覺,也能更好地表達對客人的真誠之心。
TAG:一杯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