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並未交火,民眾為何主動向俄軍舉旗歡迎?
一個國家被入侵,民眾為何還舉旗歡迎?原因很簡單:這些民眾並沒有把俄羅斯當做敵人,在他們眼中,俄羅斯軍人不僅是朋友,更是親人。與此相反的是,倒向西方的烏克蘭政權卻成了他們眼中的敵人。
俄羅斯奪取克里米亞,並沒有向外界猜測的那樣:俄羅斯與烏克蘭大打出手。說是俄羅斯未費一槍一彈就奪取了克里米亞,也不為過。克里米亞民眾更是舉旗夾道歡迎,最後克里米亞舉行了公投,加入了俄羅斯。這大出西方預料,打了西方一個措手不及,等反應過來後,一切都已經晚了。或者說是「西方乾脆就沒想動手,俄烏兄弟相殘才是西方想要達到的目的——不斷消耗俄羅斯,拖跨俄羅斯」更準確。
烏克蘭內部一分為二:親西方的西部地區,親俄羅斯的東部地區。俄羅斯軍隊進入的地區都是親俄羅斯的東部地區,包括:克里米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等。這些地區大多數民眾都屬於俄羅斯族人,以俄羅斯語為母語。在尤先科沒上台之前,烏克蘭一直走的是中間路線:既不倒向俄羅斯,更不倒向西方陣營。尤先科通過街頭遊行登上了總統寶座,一心投入西方懷抱,直接導致了國內的對立。烏克蘭的分裂,尤先科及後面的幾位「親西方」總統,「功不可沒」。
藍色地區為烏克蘭東部地區
,親俄;黃色地區為西部地區,親西方
烏克蘭這些親俄民眾,對俄羅斯軍隊舉旗歡迎,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對烏克蘭現狀不滿,希望俄羅斯能夠帶來改變。烏克蘭自宣布加入北約開始,俄羅斯對其採取了針對性措施,對其施壓;北約允諾的「好處」遲遲看不到,導致烏克蘭經濟下滑,百姓更是收入難以保證,很多人乾脆跑到俄羅斯、波蘭、歐洲等地。根據烏克蘭前總理尼古拉?阿扎羅夫的話說,2014年後,有1000萬人離開了烏克蘭,加上之前的,大概每4個烏克蘭人,就有一個人在外國工作、生活。這些人很願意背井離鄉嗎?還不全是因為生活所迫。
俄羅斯國內的生活一直都是很多烏克蘭人嚮往的,在俄羅斯總共有近1000萬烏克蘭人(很多已經是生活多年,成為了俄羅斯公民,近兩、三年就有約300萬烏克蘭人搬到了俄羅斯)。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等地帶來了投資、提高民眾的工資待遇等等一系列優惠政策,這是這些地方的烏克蘭民眾夢寐以求的,當然歡迎。
二、烏克蘭東部地區以俄羅斯族人為主,這些人有很強的民族歸屬感、自豪感,對於烏克蘭政府倒向西方,極為不滿。如今,能夠重新回到莫斯科管轄範圍內,很是高興。烏東部地區的經濟與俄羅斯緊密相連,對俄羅斯的依存度高,動蕩的烏克蘭使得這些地區的民眾收入不穩、生活水平下降。
烏克蘭政府不重視這些地區,缺乏對這些地區的投資,更談不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薪資待遇等,這就更加使東部地區的民眾反對烏克蘭政府——加入北約對烏東部沒什麼好處。再加上俄羅斯帶來的宣傳攻勢、福利待遇、優惠政策等等,東部地區重投俄羅斯也就不奇怪了。如果得到俄羅斯的保護,東部地區至少能夠得到一個相對安全的生活環境、穩定的工作,這是普通百姓的訴求。
第三,在俄羅斯軍隊進入這些地區之前,這些地區實際上已經脫離了烏克蘭政府的管控,控制這些地區的都是親俄勢力。這些勢力最希望的就是加入俄羅斯,對於俄羅斯軍隊夾道歡迎,也是理所應當的。
在克里米亞公投、加入俄羅斯後,東部地區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等洲也傳出脫離政府、宣布獨立、公投入俄的聲音。一個地方公投入俄也就罷了,整個東部地區紛紛效仿,即使是俄羅斯暗中搗鬼,也需要百姓支持。這隻能說明是烏克蘭政府無能,怪不得俄羅斯的「貪心」,更怪不得西方的陰謀。
看看東、西部地區在語言上的差異
置國家安危於不顧,置百姓生死而不聞,全無大局意識,更無戰略考量,輕信讒言,不計後果。這就是尤先科,一個從街頭遊行登上總統寶座的政客,烏克蘭歷史上的罪人,烏克蘭分裂的「功臣」,烏克蘭民主的笑話。沒有他,百姓又怎會歡迎俄軍的到來?
※晚清最有權勢大太監李蓮英死後隨葬品每樣都是奇珍異寶
※二戰日軍本想搶奪喬家大院,喬家大院門上掛了什麼東西,使日本人慌忙撤退走人?
TAG:趣談古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