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人在干、天在看、雲在算,他們這樣換道超車

人在干、天在看、雲在算,他們這樣換道超車

何健。攝影/本刊記者 董潔旭

「我們發展雲計算

靠的不是補貼,而是市場機制」

——專訪中衛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何健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蔡如鵬

本文首發於總第880期《中國新聞周刊》

近幾年,地處西部內陸的中衛市通過發展雲計算產業,走出一條經濟轉型的創新之路。

日前,《中國新聞周刊》到中衛進行了實地走訪,並專訪了中衛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何健。他認為,通過產業轉型升級,西部地區完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追趕東部地區,關鍵是「一個城市一定要結合自身的優勢,去謀劃發展的道路,轉型才能有實效」。

「我們更多是靠市場機制,

這樣才具有持續性」

中國新聞周刊:這幾年,中衛一直在大力推動雲計算產業的發展,目前現狀如何?

何健:雲計算產業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三號工程」,也是中衛目前最具潛力的產業和實現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希望所在。

通過這些年的發展,中衛已建成了4個具有領先技術的大型綠色數據中心,完成了24.5萬台伺服器的布局,其中10.3萬台已投入運營;吸引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阿里巴巴、京東、美團等140餘家雲製造、雲服務、雲應用項目落戶中衛。

今年,我們還成功地舉辦了首屆雲天大會,成立了中衛市雲計算產業聯盟等4個機構,發布了雲計算產業的中衛標準和中衛公式。同時,中衛還被評為「最適合投資數據中心的城市和地區」。我們預計,到今年年底投入運營的伺服器數量將達到15萬台以上。

中國新聞周刊:亞馬遜AWS公司的落戶,應該說是中衛發展雲計算產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當初,中衛為什麼會想到與亞馬遜AWS公司合作?

何健:亞馬遜AWS公司是世界雲計算超級巨頭企業,為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的數百萬企業、政府、科研機構和個人提供多達125項穩定和高效的公有雲服務。

世界雲計算龍頭亞馬遜落戶到哪裡,其他企業都會跟隨到哪裡,這就是雲計算的跟隨效應。事實證明,我們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如今,在亞馬遜的引領帶動下,中衛雲計算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吸引奇虎360、美利雲、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浪潮、美團等140多家雲計算及配套企業落戶。

同時,我們也希望通過引進國際領先企業,使中國廣大中小企業能在中衛這個平台上與亞馬遜合作,學習其先進的數據中心設計、建設理念,消化吸收其雲計算、雲應用創新模式,在競爭中快速成長。

中國新聞周刊:可以想像,引進亞馬遜肯定困難重重。在這方面,中衛都做了哪些工作?

何健:作為世界上知名的大公司,亞馬遜甄選合作夥伴的標準可以說是非常苛刻的。比如,在數據中心建設的選址方面,他們有282項標準,包括地震報告、空氣影響、地形、土地規劃條件等,全部達標才可正式建設。

坦率地講,除了中衛之外,當時國內還有好幾個城市也希望引進亞馬遜。我覺得,中衛之所以讓亞馬遜青睞,主要還是依靠我們的綜合成本優勢。

現在很多人談到發展雲計算產業,首先想到的就是電價。中衛的電價雖然很便宜,但並不是最低的。據我們了解,有些地方為了引進雲計算企業,提供的電價比我們要低得多,甚至還對企業進行補貼。說實話,中衛的實力做不到,寧夏的實力也做不到。我們更強調的是綜合成本優勢,除了電價之外,還包括建設成本、網路成本、維護成本、服務效率等等。

比如,在我們的爭取下,中國聯通在中衛開通了符合國際網路標準的雲計算信息高速公路,雙向四通道,實測中衛到北京網路時延不到8毫秒,到西安、太原不到5毫秒。這意味著,將機房放在中衛,其性能和放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幾乎沒有差別。這極大地增加了我們的競爭優勢。

再比如,為了更好地為落戶中衛的雲計算企業服務,我們專門成立了雲計算和大數據發展服務局、電力服務中心等機構。同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啟動運行「三證合一」登記制度,辦證時間由15個工作日縮短到3個工作日,方便企業辦事。

所以說,中衛發展雲計算產業,更多的是依靠市場機制,就是政府搭建平台,提供最優良的營商環境和服務保障,而不是一味地提供補貼。因為,我們認為只有這樣才具有持續性。

「中衛雲計算將迎來井噴式發展」

中國新聞周刊:接下來,中衛在發展雲計算產業方面還有哪些打算?

何健:我覺得,接下來中衛還是要把雲計算作為一個產業來打造。產業的發展就需要聚集,我們的長遠目標是逐步形成一個伺服器規模達100萬台、年產值400億元、從業人員數萬的較完整的雲計算產業鏈。

過去我們因為沒有人才優勢,採取了「前店後廠」的模式,目的也是為了先聚集產業。應該說,中衛的雲計算產業發展已經走過了最艱難的時期,現在產業的聚集效應已經初步顯現。

但是,搞雲計算如果光建數據中心,對地方的發展其實是沒什麼意義的,更重要的還是要靠雲的應用。下一步我們在這方面還要下大功夫。另一方面,隨著伺服器聚集到一定程度,上游的一些產業,比如伺服器的製造、裝配等也會慢慢向這裡聚集。目前,這兩方面我們都在做,而且也有了一些成效。

今年,中衛成功舉辦了首屆雲天大會,會議一個重要的成果是成立了中衛市雲計算產業聯盟。我們成立這個聯盟的目的,就是想搭建一個平台,把雲計算上下游產業全部串起來。在我看來,這比引進了多少項目、吸引了多少投資更重要,更有意義。

我相信,隨著這個平台的建立,以及聚集效應的顯現,中衛的雲計算產業會在不久的將來迎來一個井噴式的發展。

中國新聞周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尤其是像雲計算這樣的高科技產業。未來在吸引人才方面,中衛有什麼考慮?

何健:發展雲計算產業,需要一大批高精尖人才。中衛對這類人才一直是求賢若渴。但坦率地講,現階段中衛還沒有發展到這一步。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現在不僅是中衛,甚至整個寧夏、整個西部地區,靠政府大規模引進人才,是做不到的。

在這方面,我們的看法還是要更多地依靠市場、依靠企業。首先,在人才的衡量上,企業要比政府更有發言權,因為真正使用這些人才的是企業,而不是政府。其次,政府也拿不出那麼多錢來引進人才,承擔不起這筆費用,但企業就不一樣。

我給你舉個例子。中化國際是一家總部位於上海的上市公司,去年它在中衛投資了好幾個項目,項目所需的人才都是由這家公司在上海招聘,再分配到中衛來的。我們政府要做的,就是做好服務,讓這些人在中衛生活得舒心。對於人才,我們常講的一句話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我相信,將來隨著產業聚集到一定的程度,人才也會逐步聚集過來。因為人是跟著產業走的,這是一個普遍的規律。

「中衛開闢了一條脫貧的新路徑」

中國新聞周刊:這些年,發展雲計算產業給中衛帶來了哪些變化?

何健:中衛這幾年通過發展雲計算產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逐漸顯現。2013年至2017年,中衛每年財政收入以近2億元遞增,由17.08億元上升至24億元。去年,雲計算產業帶動中衛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體業增加值增長45.1%,對GDP的貢獻率達到12%。

可以說,中衛通過發展雲計算產業,開闢了一條脫貧的新路徑。據測算,大數據中心每投資100億元,按10%利潤計算,可解決5萬多人就業、帶動20萬人脫貧致富,相當於全市人口的六分之一。通過發展雲計算產業,中衛由傳統「輸煤」「輸電」為主向「輸信息」為主的轉變,實現了脫貧致富,增強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自信心。

同時,在發展雲計算產業的過程中,中衛創新了政府服務環境。比如,通過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我們把審批事項由229項合併壓減為80項,減幅達65%,推行「先照後證」,做到「一站受理、並聯審批、限時辦結」,取消所有市本級行政審批收費,實行「零收費」。

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城市變得更加和諧。中衛圍繞寧夏回族自治區8朵雲頂層設計,加快政務、醫療、旅遊、環衛、環保、交通等行業雲應用項目建設。全市建成了北京同仁醫院眼病篩查醫療雲系統,依託大數據免費為全市50歲以上老人開展眼部疾病篩查7426例,發現白內障患者1349例,並全部治療。另外,我們還建成環衛雲,以克論凈,實現了「人在干、天在看、雲在算」,進一步美化了人居環境。

中國新聞周刊:通過發展雲計算產業,中衛對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和體會?

何健:西部城市的發展是世界性難題,沙漠城市的發展也是世界性難題。對中衛這樣一個兩者兼具的年輕城市來說,要想彎道超車更是難上加難。

現在大家都在講轉型,但客觀地說,產業轉型是要有一定基礎的。你比如說,我們中衛之前也嘗試引進過一些化工企業,希望從傳統的煤炭行業向化工行業轉型,但一直沒有起色。這裡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衛缺乏發展化工產業的優勢,沒法形成產業聚集。

隨著亞馬遜等企業落戶中衛,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在歷屆市委、政府的持續努力下,中衛雲計算產業正在聚集。我常說,中衛發展雲計算不是彎道超車,而是換道超車。雲計算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和東部地區處在同一起跑線上。通過布局雲計算,中衛實現了從跟著東部走向與東部一起走、從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向與東部同時創新起步的轉變。

通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們一個體會就是一個城市一定要結合自身的優勢,去謀劃發展的道路,不能空喊轉型,脫離自身實際的轉型,事實上這樣的轉型也轉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200多張照片,她記錄了爺爺的最後7年,溫暖了所有人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