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折戟中國市場,外資家電品牌能否還有翻身之日?

折戟中國市場,外資家電品牌能否還有翻身之日?

[ 釘科技評述 ] 隨著中國家電品牌的崛起,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在最近幾年逐年減少,根據中怡康、招商證券數據顯示,家電細分市場中,目前僅有洗衣機外資品牌份額超過國產品牌。很多外資家電品牌在中國市場持續邊緣化,該應如何打破僵局呢?

失利的主要原因

其一,渠道的缺失。

首先表現在擁抱互聯網不力。

根據《2018年上半年家電網購分析報告》顯示,西門子冰箱以零售量排名第七、零售額排名第四的成績被擠出前三名,在2018年上半年零售量位居前十的冰箱產品中,西門子沒有一款產品入選;2018上半年,三星彩電在線上出現了「量額齊跌」的情況,線上市場的零售額排名已跌至第九位,冰箱零售額還不足海爾的十七分之一;傳統大家電前三強中,外資品牌不佔據任何席位……

除了擁抱互聯網不力外,「家電下鄉」與「以舊換新」等政策直接或間接地助力了國產家電品牌的份額擴張與渠道完善,使得外資品牌在渠道方面的短板愈發明顯。

其二,產品力的下降與品牌老化。

渠道缺失之外,外資品牌產品力已不如當年,類似今年美國家電巨頭惠而浦出現召回事件,便是佐證。除了品牌實力「老化」,外資品牌的品牌印象也在逐步「老化」,國產品牌做大年輕市場的同時(例如海信請到李易峰為海信電視代言),外資品牌卻並沒有那麼積極,也就較難獲得年輕消費者支持。

其三,缺少核心技術的支持。

一些品牌除了缺乏渠道和品牌老化外,在核心技術上也與國產品牌形成差距。以LG為例,除了電視領域有OLED核心技術和面板資源支撐,其他家電業務並未展現出差異化核心技術,而是頻頻打出低價牌。

未來應如何布局

目前在大部分家電細分市場,國產品牌都佔有壓倒性優勢,一些外資品牌則選擇用低價路線擴大市場份額,然而這樣做略顯盲目,此舉或對品牌形象與技術口碑的損害

再比如惠而浦、伊萊克斯採用的貼牌代工模式,雖然貼牌或代工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但代工方式存在一定的技術風險,不利於品質控制。

目前對於外資家電品牌,用差異化核心高端技術佔領高端市場可能是最好的出路。例如,索尼電視選擇通過推出相關技術晶元,以軟硬結合的方式實現差異化產品體驗,並堅持發力高端市場,所以能夠取得出色的成績。

綜上所述,釘科技認為,目前外資家電品牌主要存在擁抱互聯網不力、產品力下降、品牌老化、核心技術缺失等問題,應早日找到差異化核心技術點,針對性的進行強化,同時應以獨特的核心技術為賣點,把握高端市場機會,才有可能打破目前格局。(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釘科技 的精彩文章:

2018十大電視盤點:畫質設計雙突破 場景交互更智能
10月冰箱市場內外有別:外銷增長 內銷下降

TAG:釘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