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ILO全球工資趨勢報告:增速跌至十年來最低點 面臨性別差異等三大「攔路虎」

ILO全球工資趨勢報告:增速跌至十年來最低點 面臨性別差異等三大「攔路虎」

今年的國際勞工組織全球工資報告(Global Wage Report 2018/19)給出了全球工資待遇的現狀,調查結果基於136個國家的數據。報告指出,去年一年以來,全球工資增長放緩、經濟增長復甦、失業率逐步下降三個現象同時存在。

全球薪資趨勢分析&性別工資差距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的這份新報告,2017年全球工資增長率降至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遠低於全球金融危機前的水平。越來越多的共識是提高工資,減少收入不平等。

2018/19全球工資報告發現,按實際價值計算(按價格通脹調整),2017年全球工資增長率從2016年的2.4%下降至1.8%。

在分析工資增長時,報告發現,在先進的G20國家,實際工資增長率從2016年的0.9%下降到2017年的0.4%。相比之下,在新興和發展中的G20國家,2016年實際工資增長率在4.9%之間波動,而2017年降至4.3%。

「令人費解的是,在高收入經濟體中,我們看到工資增長緩慢以及GDP增長復甦和失業率下降。早期跡象表明,2018年工資增長緩慢。」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蓋伊·萊德(Guy Ryder)表示。「這種停滯不前的工資是經濟增長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障礙。各國應與其社會夥伴一起探索實現社會和經濟可持續工資增長的方法。「

報告顯示,在過去20年中,新興和發展中的G20國家的平均實際工資幾乎增加了兩倍,而在G20國家中,它們僅增長了9%。但是,在許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工資不平等的差距依然很大,甚至工資往往不足以滿足其工人及其家庭的需求。

而工資待遇的「性別差距」是當今最嚴重的社會不公現象之一,差距之大令人無法接受。聯合國已經推出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框架》中,同工同酬已經成為一大重要議題。國際勞工組織以及聯合國婦女署、經合組織建立了平等薪酬國際聯盟(EPIC),加速縮小全球性別工資差距。

涵蓋約70個國家和約80%的工資僱員中,平均而言女性比男性低20%。報告還發現,在高收入國家,高收入工作的薪酬水平在性別差異上會分化得更明顯,而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低收入工人的性別工資差距更大。

報告還指出,以往常常被提到的男女教育水平的差異,在解釋性別工資差距方面發揮的作用有限。「在許多國家,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於男性,但工資較低,即使他們在相同的職業類別工作。」 「在女性勞動力佔主導地位的企業和職業中,男性和女性的工資往往也較低。因此,為了減少性別工資差距,需要更加強調確保男女同工同酬,以及解決婦女工作價值低估問題。」報告合著者Rosalia Vazquez-Alvarez表示。

另一個影響性別工資差距的因素是母性。該報告顯示,與非母親相比,母親的工資往往較低。這可能與許多因素有關,包括勞動力市場中斷,工作時間減少,更多有利於工作的家庭友好型工作,或企業層面的陳規定型決策。報告提出,在許多情況下,男女之間更公平地分擔家庭責任會導致婦女做出不同的職業選擇。

全球工資概況

據國際勞工組織估計,世界勞動力平均參與率大約佔工作年齡人口的62%左右,從事就業的人數為33億。在所有受雇者中,54%(18億)是工資和受薪工人,與與25年前相比,增加了約7.6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統計也顯示出勞動市場的改變,從2008年到2017年,就業率從66.4%提升至67.7%。平均而言,薪資佔據家庭收入的比例非常高。

全球實際工資增速於2010年開始恢復,2013年後轉入下降通道,從時年的2.7%連續下降。這一趨勢曾在2016年扭轉,但到2017年又繼續下跌。

在全球金融危機後的大多數年份里,全球工資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受亞太地區新興發展中經濟體驅動,這些國家工資增速相對較快,特別是中國。一些其他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也貢獻了力量。

圖1顯示了2006年至2017年期間包含/剔除中國的全球實際工資增長

工資增長的地域差異

經濟指標和實際工資的變化因地區而異。同樣是平均工資增長放緩,一些國家的經濟增長相對緩慢,而另一些國家則是經濟復甦加速。這樣來看,工資增長放緩可能有多重解釋。那些經濟復甦、失業率下降的國家,儘管可能就業人口增長了,人力資源不再那麼稀缺時,工人議價能力會下降,企業在招聘上的成本就相對減低。失業統計數據未能充分反映勞動力市場的疲軟,不確定的經濟前景可能會使企業對加薪望而卻步。

圖4顯示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回升,預計2018年將進一步增加

圖6和圖7分別顯示了全球各地區2015年和2017年的經濟增長率和通脹數據對比

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平均工資的增長通常更加強勁,但各國和各地區的差異很大。在過去十年中,一些國家的工資增長迅速——特別是在中國;而在許多其他國家,平均工資仍然很低且不足以充分滿足工人及其家庭的需求。

不少勞工處於「非正規」或是「弱勢」的就業狀態,意即並非有較穩定收入的工作。這個現象在新興經濟體比較明顯。總的來說,低/中等收入經濟體,估計有50%的工薪階層繼續存在與非正規經濟部門工作,無論是在非正規部門或時在正規部門的非正式工人職員。

二十國集團(G20)如果剔除中國,2017年全球實際工資增速從上一年的1.8%跌至1.1%。而從2006年至今,G20 中包括中國、阿根廷、印度在內的11個新興經濟體平均工資增速為G20其餘發達經濟體的2-4倍。

而2017年在新興經濟體工資增長依舊保持4.7% 增速的情況下(2016年為4.4%),全球工資增速卻落入低點,可能跟發達國家工資增速增長停滯有關。

具體到各地區,報告顯示東歐、亞太、阿拉伯地區是工資增速最快的三大區域,增速分別為5%、3.5%、3.4%。以發達經濟體為主的北美和除東歐外的其他歐洲地區工資增速則分別為0.7%和0%。非洲表現最差,實際工資同比減少3%——為十二年來最差表現。

此前美國和德國工資增速上升推動了全球工資恢復增長,當時美國實際工資增長率為2.2%,北歐、南歐和西歐為1.5%,歐盟國家為1.9%。這種「反常」的態勢引發國際勞工組織擔憂:發達國家的此工資增長趨勢是否會持續下去,抑或是將重新回到過去的工資停滯狀態。

圖8顯示了2006-2017年全球各地區實際工資年度增長的情況

圖9和圖10顯示了實際工資指數在2008-17年期間的變化(先進經濟體VS新興G20國家)

哪些經濟體的工資不平等現象最嚴重?

1999-2017年,在52個高收入國家中,報告發現,平均而言,勞動力生產率比實際工資增長得更快(17% VS 13%),這就產生了工資和勞動生產率之間的脫節。許多國家的勞動收入份額(勞動報酬佔GDP的份額)仍大大低於20世紀90年代初的水平。

圖11顯示了平均實際工資和勞動生產率的趨勢

來自64個國家的工資調查數據顯示,工資不平等程度最高的國家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群體中都有發現。在高收入國家中,工資不平等的現象在瑞典最緩和,在智利則最為嚴重。在中/低收入人群中,南非和納米比亞的不平等程度最高,亞美尼亞和蒙古最低。

圖13顯示工資不平等在四組國家之間差別很大

工資性別差距明顯

各國之間差異很大,平均每小時性別工資差距從巴基斯坦的34%到菲律賓占-10.3%(意味著在這個國家,女性的收入為平均比男性多10.3%)。

報告發現,在大多數國家,女性在有薪就業中的比例很低——女性領薪往往具有與男性不同的特徵,並傾向於圍繞特定的小時工資。目前,每小時全球性別平均薪酬差距已經從大約16%增加到19%。

在高收入國家中,性別工資差距擴大在分布的上端是驚人的。相比之下,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它處於工資分配的低端——女性在哪部分佔比過高,則性別薪酬差距會更大。

在女性與男性的勞動力市場屬性來看,雙方的差異在於以下幾個主要方面:人力資本特徵(通常是年齡、經驗和教育);工作場所的特徵(行業部門、地理位置等)。在高收入國家,教育平均貢獻不到1%的性別工資差距。這個一般性的發現並不令人驚訝,因為在高收入階層,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女性比例要高於男性。較低的教育並不是一個解釋大多數性別工資差距的因素,在中/低等收入國家,儘管女性的教育程度高於男性,她們的平均薪資卻比男性要低。在實踐中,很大一部分受教育程度低的婦女遠離勞動力市場或者作為自營工作者而不是付薪員工。即使女性的教育水平相當甚至超過男人,這隻會減少而不是消除工資差距。

很明顯,家務勞動對婦女的勞動力市場參與產生負面影響。當包括無償工資和有償工作時,女性比男性工作時間更長。在男女之間,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成為創業者,女性大多被歸類為無薪家庭工人。

圖14 所示的73個國家中,有58個國家的工資顯示出積極的平均性別薪酬差距;65個性別工資中位數的國家中有54個國家的情況也是如此。在按每月收入統計的情況下(圖15)積極的性別工資差距變得更加明顯:65個國家中只有三個顯示負面均值性別工資差距,65個國家中只有兩個顯示負數中位差距。總體薪酬差距有利於男性。

在資料庫納入的73個國家中,女性兼職工作的發生率較男性要高得多:例如,荷蘭72%的兼職為女性僱員,男性兼職只佔了26%。在孟加拉國的員工中,只有10%的女性和4%的男性從事兼職工作。很多女性可能因為家務勞動而選擇兼職工作。

明星企業高管們的「回購生財之道」

除了1)經濟增長、就業率2)性別差距等綜合因素帶給全球薪資增長的影響,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可能是——掙大錢的公司把相當一部分利潤用來3)回購股票取悅股東,而不是回報員工。

據《財富》的「世界500強報告」,今年上榜的500家公司總營業收入近30萬億美元,同比增加8.3%;總利潤達到1.88萬億美元,同比增加23%。今年最賺錢的五家公司——蘋果、英美煙草集團、伯克希爾-哈撒韋、中國工商銀行以及三星近十年的凈利潤都出現了顯著增長。

但是,標普500的第二季度股票回購金額創下歷史新高,共190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8.7%。的回購股票金額排名第一,共達219億美元,佔比11.5%!這顯示了一個問題現象:企業紛紛回購股票,短時間內提高股價,原本是要用於提高生產力、促進經濟的錢,卻最後到了高管和股東們的口袋裡。「如果企業獲利,第一件事不是給員工漲工資、提高就業市場的競爭力,而是大量回購,那就難以造成一種廣泛的經濟繁榮。」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羅維爾學院教授威廉·拉佐尼克表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網 的精彩文章:

坐不住了!Facebook傳出「離職潮危機」 現員工紛紛聯繫離職同事找工作
2019年五大AI趨勢出爐:定製AI晶元、與IoT融合和自動化機器學習成亮點

TAG:前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