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復旦教授:婦女之友一般很難脫單,這是為什麼?

復旦教授:婦女之友一般很難脫單,這是為什麼?

「一旦成為婦女之友,你談戀愛的幾率就大大降低了,因為姑娘會覺得:你對誰都好,怎麼能體現我的獨特性呢?」

「我們都以為談戀愛是找到Mr.Right,一見鍾情,但其實你只能找到讓你第一眼產生性衝動的人。」

「傻白甜和霸道總裁的故事,不是體現了女性愛錢,而是這種獨特性投射到我身上,要通過霸道總裁來體現,我——很獨特!」

最近沈奕斐老師在復旦大學關於「脫單為什麼這麼難」的演講登上了微博熱搜,不過在此之前,沈奕斐老師已經兩度登上咱們的造就演講舞台,演講過「為什麼我們會突然愛上章子怡」和「這個社會欠媽媽們一座奧斯卡」,表現力十足,現場氣氛一貫火爆,金句頻出。

沈奕斐老師是一個能量爆棚的講者,每次在舞台上充沛的表現力和巧妙的橋段設計,都能讓現場氣氛火爆,在造就第一次登台演講時就受到了觀眾的熱烈追捧而返場。

沈奕斐老師在造就舞台上示範男女坐姿差異體透露出來的我們文化中的性別構建問題

作為復旦大學家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她的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性別、婚姻、家庭上,但除了演講和課堂之外,沈教授還有個非常接地氣的愛好——看韓劇。

「那天我看到了一個韓劇前100的榜單,我發現上面起碼60部我都是看過的。」在忙碌的工作之餘,韓劇是沈老師的解壓神器,但她也從韓劇里看出了現代女性的變化和煩惱,這一次在12月23日造就學者·流行文化的舞台上,她主動提起了要以自己熱愛的韓劇入手,來解剖現代年輕人的愛情困境。

《太陽的後裔》劇照

常有人說韓劇是女人的「春藥」,但韓劇里既沒有任何情色畫面,也沒有任何露骨描寫,為什麼會被這樣比喻?所以,從這個比喻里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在當代,男性和女性對愛情的需求是截然不同的。

在明清時期,為什麼《西廂記》、《牡丹亭》會受到追捧?因為在幾千年的中國傳統家庭模式中,男主外女主內是主流模式,而崔鶯鶯、杜麗娘,都是用愛情的力量衝破當時的社會階層隔離,對愛情的主動追求而不是被動接受,表現了女性的自我覺醒。

崑曲《牡丹亭》劇照

隨著時代的進步,女性的自我覺醒,對於「獨特的自我」追求,已經比過去又前進了許多,許多女性已經不僅把自我價值實現停留在賢妻良母、被照顧者的弱者角色中,愛情是許多女性用以確認自我的獨特性的手段之一。

但與此同時,許多男性還是停留在傳統的性別認知中,他們依然活在照顧者、經濟提供者的強者角色里,但我們當代女性已經不滿足於此了,女性靠愛情來確認自我的獨特性,而男性卻依然把愛情視作征服外界的手段之一。

兩者的差異,使得當下的年輕人也越來越難以找到愛情,更羞於談起愛情,彷彿在當下,愛情根本不存在。

但在沈奕斐看來,愛情並不是找到自我的途徑,而是了解自我以後的結果。

12月23日,造就學者·流行文化,這一次,沈奕斐教授將用自己熟悉的社會學知識,從韓劇里呈現出多姿多彩的愛情狀態入手,解剖為什麼韓劇會受到女性的追捧,從韓劇里看出當代男女的三觀差異究竟在哪?愛情對於當下的年輕人還有意義嗎?

活動信息:

造就學者·流行文化 「喧嘩與騷動」

我們想為你們呈現一場關於當代流行文化的造就talk,這是一場以你們為主角的talk,我們邀請的講者,既是流行文化的深度愛好者,又是年輕新銳的學者。

在這一場talk里,你會聽到:

從太空歌劇到萌系符號,二次元還是你想像中世界嗎?

為什麼不玩遊戲,你就不是完整意義的現代人?

狂熱VS冷嘲,粉絲都是沒有邏輯的腦殘嗎?

為什麼談起愛情,年輕人都覺得羞恥?

從紙醉金迷的影像里,你真的能了解中產階層嗎?

當我們沉迷科幻時,我們究竟在沉迷什麼?

……

流行文化,實在是太容易被批判,也太容易被認為是不務正業,但我們更相信,當下的流行文化,不僅是這一代年輕人的精神寄託,也是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意義所在。

沈奕斐

復旦大學社會學副教授 復旦家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她是社會學家,是人生贏家,還是網紅演講家。她是造就學者系列第一位因受到線下觀眾熱烈喜愛而返場演講的嘉賓。

這一次,她將用自己最熟悉的社會學知識,解剖自己的愛好——韓劇。

話題:如何證明愛情曾來過?

林品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著名文化學者戴錦華的嫡傳弟子。被《哈利·波特》系列電影製片人大衛·海曼欽點的「哈利·波特Coser」。 作為資深Coser,他深深參與到了同人社群文化中,將文化學術研究與伴隨自己成長的流行文化深切結合,這也使得他對於當下二次元文化具備了雙重視野。

話題:後現代與後人類視野下的二次元文化

陳楸帆

中國新一代科幻作家代表,被稱為「中國的威廉·吉布森」。北京大學文學/藝術雙學士,香港大學/清華大學整合營銷傳播(IMC)研究生。公認的80後一代中國科幻作家中的佼佼者,已經多次斬獲中國各大科幻文學獎,如中國科幻銀河獎、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他的很多作品都從中國的視角展開,以賽博朋克式的審美表達對全球化的深切憂慮。

話題:科幻-人類焦慮的反光鏡

劉夢霏

北京師範大學數字創意媒體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中華電子遊戲研究協會(Chinese DiGRA)前副主席、理事會成員

北師大國內第一門研究生層面的遊戲研究課程「遊戲研究與遊戲化」授課教師,目前於清華大學歷史系攻讀博士學位。

她說,《頭號玩家》所描繪的不是一個好的遊戲未來,遊戲也不是一個娛樂的媒介,而是被人忽略的意義媒介。這一次她想為我們解讀,為什麼生活在工業社會的現代人需要遊戲?

話題:Homo ludens-為什麼我們需要遊戲?

楊柳

她是著名的高校女神,課堂第一排永遠被(平時不上課的)男生霸佔。

南京大學文學院戲劇影視藝術系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她是國內最先開始研究中國大陸小成本喜劇的學者,在南大文學院廣受歡迎。

話題:消費時代電影中的中產神話

朱麗麗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資深粉絲文化研究學者

出版有《數字青年》等專著與教材,研究興趣集中在媒介文化研究、青年亞文化研究、粉絲文化研究、影視研究等。

話題:粉絲文化 權力的遊戲與反轉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粉絲文化,粉絲文化的前世今生是什麼?

粉絲文化經歷了哪些權力的確認與反轉?

粉絲文化如何構建了每個代際的集體記憶和共同情感?

本期活動票價99元,造就會員可憑會員卡免費兌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造就 的精彩文章:

中國為什麼要斥巨資發展量子科技?
如果沒有抗風設計,大橋就像一個巨型「鞦韆」

TAG:造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