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南極科學考察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南極洲,是地球上唯一沒有土著居民、唯一未被開發的大陸,同時也是一個自然資源寶庫,是天然的科學研究聖地。我國的南極考察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鄂棟臣教授在考察初期即四度出征,參與並見證了中國極地考察事業從無到高、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是公認的「中國極地測繪之父」。30多年後的今天,在社會各界的強烈期待中,鄂教授終於同意將自己塵封多年的科考日記整理出版。
《極地征途:中國南極科考日記檔案》真實準確地記錄了中國極地考察驚險曲折、眾志成城的感人歷程,帶領我們回到那個科技工作者在祖國需要時紛紛挺身而出、排除萬難、開創新天地的火熱時代,賦予我們走向未來的勇氣和力量。
1984年11月,我參加了中國首次南極科學考察,乘「向陽紅10號」科學考察船,在海軍「J121」艦的護航下,從上海出發,經過一個月左右的海上顛簸,抵達了位於西南極的喬治王島菲爾德斯半島地區。我作為測繪班班長成為首批登陸南極大陸的衝鋒隊隊員,為我國建立南極第一個考察站—中國南極考察長城站(簡稱中國南極長城站)承擔了基礎測繪保障工作,測繪了中國南極第一幅南極地圖,命名了中國第一個南極地名。經過 54名首批登陸南極隊員履冰卧雪、艱苦卓絕的拼搏與奮鬥, 1985年 2月 20日,鮮艷的五星紅旗終於在南極上空高高飄揚!中國南極長城站終於矗立在地端南極!中華兒女多少年的夢想終於成真!南極洲終於有了炎黃子孫的第一塊立足之地!
上海碼頭
1984年11月20日 陰
就要啟程遠航了,中國人就要圓南極夢了。
昨晚,儘管幾天來上貨裝船勞動的超負荷量已讓人筋疲力盡了,但是,我就像要嫁出遠門的閨女一樣,被激動、興奮的心情折騰得一夜翻來覆去仍然無法入睡。一早起來,我匆匆地喝了幾口稀飯,就在船艙里「梳妝打扮」起來。早晨8時 35分,「嗚!嗚!嗚!」幾聲長鳴的汽笛撕破了寂靜的晨空,全體集合碼頭上鑼鼓喧天、人山人海,中國首次南極考察編隊的四個單位有南極考察隊、南大洋考察隊、「向陽紅10號」科學考察船(圖 1-1)和海軍「 J121」打撈救生艦,共 591人,分為百姓、軍人兩隊排列在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的浦東 10號碼頭上。少先隊員奏著軍樂,生龍活虎的小夥子敲鑼打鼓,構成了碼頭上一幅色澤絢麗、動人心弦的畫面(圖 1-2)。
9時左右,當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武衡主任和各部委來送行的領導進入會場時,幾十名記者蜂擁而上,十幾部攝像機和不計其數的照相機在人群中掃來閃去,當首任南極考察隊隊長郭琨從武衡手中接過隊旗時,我也扛著攝像機拚命往裡擠,卻被記者們毫不謙讓地擠了出來。這時,我才發現,像我這樣的斯文書生是很難搶到鏡頭的。
圖1-1 「向陽紅10號」科學考察船
圖1-2 上海碼頭上鑼鼓喧天的熱鬧場景
在武衡致簡短的歡送詞後,萬噸巨輪準備起錨。我們這些遠徵人員登上舷梯。碼頭上人涌如潮(圖 1-3)。此時,呼喊聲、樂器聲、鞭炮聲、廣播聲相互交錯,幾乎使浦東的這個小碼頭變成世界上最大的雜訊發源地。約 10時,幾聲「隆隆」炮響,巨輪起動了。頓時,黃浦江的兩岸沸騰起來。我們都擠在「向陽紅 10號」科學考察船右舷甲板上憑欄佇立(圖 1-4)。船徐徐離岸了,碼頭上無數雙熱情的手揮舞著。這時,我趕快舉起攝像機,對著國家測繪局專程來歡送三名測繪隊員的劉丕副局長和科教處周志清同志「咔嚓」「咔嚓」幾下後,想趕快用變焦遠攝鏡頭抓拍那些淚珠成串的母親、妻子來告別時的面部特寫,然而,誰知我的眼睛也開始模糊不清了。
圖1-3 碼頭上送行的人群
圖1-4 鄂棟臣教授在「向陽紅10號」科學考察船右舷甲板上憑欄佇立
歡送的聲音漸漸變弱,碼頭上「五彩繽紛」的人群慢慢縮小成遠處岸邊的一條黑線。兩艘萬噸巨輪宛如沉睡數千年的蛟龍覺醒,「呼啦啦」地在黃浦江上翻騰著沖向東海。這時,我發現船上所有人都像是服下鎮靜劑一樣,變得非常安靜,而我也感到自己極度熱漲的大腦像是被冰塊冰著而收縮起來。啊!茫茫幾萬里的航渡,中國科學考察隊第一次到南極去,任重道遠,面臨很多未知的困難,這將需要我們付出多大的勇氣!但這也將揭開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史上新的一頁!
本文內容來源於鄂棟臣著《極地征途 : 中國南極科考日記檔案》,內容有刪減,題目為編者所加。
中宣部2018年重點主題出版物
極地征途 : 中國南極科考日記檔案
鄂棟臣 著
責任編輯:侯俊琳 朱萍萍 田慧瑩 吳春花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8.10
ISBN 978-7-5088-5488-5
(本期編輯:安 靜)
一起閱讀科學!
科學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專業品質 學術價值
原創好讀 科學品味
更多好素材,期待您的來稿
※BOSS級冷空氣本周速凍全國!需要溫暖的你,是不是還羊毛、「腈綸」傻傻分不清呢?
※沒有那麼容易的成長!經歷重重困難才能長大的不光是我們人類
TAG:科學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