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新生兒易嗆奶,餵奶注意把握好時機、姿勢
新生兒、嬰幼兒因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很容易發生嗆奶,如嗆奶引發窒息,後果更是不堪設想。對此,新晉的父母們一定得學幾招。
寶寶為何易嗆奶?
人的咽喉部有一塊會厭軟骨,相當於食道和氣管的「分路者」。當我們吸入空氣時,會厭軟骨會靜止不動,讓空氣進入氣管;當我們吞咽食物時,一方面會厭向下,另一方面喉上升,氣管被會厭軟骨蓋住,使得我們吞咽的食物可以順利進入食管,而不進入氣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會厭軟骨很容易發生功能紊亂,使原本應該進入食道的奶進入氣管而引發嗆奶,輕者發生嚴重嗆咳,重者可能出現顏面青紫,全身抽動,呼吸不規則,吐出奶液或泡沫、鮮血、黑水等,甚至引起窒息。
如何預防嗆奶?
【把握適當的餵奶時機】 父母不能在嬰幼兒哭泣或歡笑時餵奶,也不要等寶寶已經很餓了才喂,否則寶寶會因為吸吮不當或吃得太急引發嗆奶。如果寶寶吃飽了,也不要勉強讓寶寶多吃上幾口,這種好心的強迫餵奶也容易引發嗆奶。
【把握正確的餵奶姿勢】 母乳餵養時,應讓寶寶斜躺在媽媽懷裡,即上半身與水平成30-45度角,最好不要躺在床上餵奶,配方奶粉餵養的寶寶更不能平躺,奶瓶底應高於奶嘴,防止寶寶吸入空氣。
【控制流量】 媽媽泌乳過快、奶水量多時,應用手指輕壓乳暈,以減緩奶水的流出速度。使用奶瓶的要注意奶嘴孔不可太大,判斷奶嘴空是否過大,以奶瓶倒立時,奶水成滴而不是成線流出為標準。
【注意觀察寶寶反應】 媽媽哺乳時,注意乳房不可堵住寶寶的鼻孔,一定要邊餵奶邊觀察寶寶的表情,若寶寶嘴角溢出奶水或口鼻周圍變色發青,應立即停止餵奶。對發生過嗆咳的嬰幼兒、早產兒應嚴密觀察,或請醫生指導喂哺。
【及時促排寶寶胃內氣體】 喂完奶後,不可立即將寶寶放到床上平躺,而應該將寶寶直立抱在肩頭,輕拍其背部幫助排出胃內氣體,最好聽到打嗝聲。將寶寶放床上後最好讓其先右側卧30分鐘,再平卧,不可讓寶寶趴著睡。
嗆奶後如何急救?
寶寶嗆奶程度不同,對應的措施也不相同。輕微嗆奶時,可以讓寶寶側卧,臉側向一邊,用掌心由下往上輕拍寶寶後背;當嗆奶程度較重時,應將寶寶雙腿牢固夾於家長大腿根部,一手呈「V」字形卡住寶寶下巴,保持寶寶氣道暢通,然後讓寶寶身體前傾,保持臀高頭低姿勢,另一隻手空掌心由寶寶臀部向頭部方向有力拍擊整個後背,使嗆入氣管內的奶流出來。
當嗆奶嚴重引起寶寶呼吸窘迫或窒息時,家長應迅速跪下或坐下,將寶寶以俯趴狀放於膝蓋上。如方便,可靠將寶寶衣服脫去。讓寶寶面部朝下,頭部略低於胸部,家長前臂靠在膝蓋或大腿,用手托住寶寶的下頜處(注意避免壓迫寶寶喉部軟組織),再用另一隻手的掌根部在寶寶的肩胛之間用力拍背5次,每次都用足夠的力量拍打,以嘗試清除異物。
在進行5次拍背後,家長用一隻手掌托住寶寶臉部和下頜,另一隻手掌托住寶寶後腦,將寶寶完全抱在兩臂之間,將寶寶全身翻轉過來,使寶寶面部朝上。注意:家長的前臂靠在大腿上,確保寶寶的頭部低於軀幹部位。再在寶寶胸部中央的下半部用併攏的手指以每秒1次的頻率快速按壓5次,用足夠的力量來達到清除異物的目的。重複最多5次拍背和最多5次胸部快速按壓的程序,直到異物清除或寶寶變得有反應。在上述家庭搶救的同時撥打120呼救,或就近到正規醫院實施搶救。
(華文)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豬蹄、銀耳雖然富含膠原蛋白,但並沒什麼護膚和延緩衰老的功效
※「一日一蘋果,疾病遠離我」,這話說得確實在理
TAG:大眾衛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