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Apollo的2018,左手量產,右手安全

Apollo的2018,左手量產,右手安全

Apollo的2018,左手量產,右手安全

對於科技公司而言,做好自動駕駛是一件棘手的事情。誠然,AI演算法、超強的計算能力集群對於BAT這樣級別的公司不是門檻。其需要的是數據、是硬體。進入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產業鏈極長的自動駕駛領域,百度選擇了一條「前無古人」的道路——打造最開放的自動駕駛生態Apollo。

現在看來,百度賭贏了。

11月份的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更新Apollo故事:Apollo合作夥伴數量已達131家;全球首款量產的L4級自動駕駛巴士——金龍阿波龍下線120天,實現運營里程10000+公里,接待了10000+人次,用戶體驗反饋8000+,保持安全0事故;與一汽紅旗的L4級自動駕駛乘用車量產計劃已提上日程;搭載Apollo L4自動駕駛能力的車輛將在明年達10000台......

Apollo免費開放的20個月後,百度自動駕駛量產之路已全面開花。

2007年,互聯網時代,蘋果發布第一部iPhone之後,擔心掉隊的谷歌緊接著推出面向移動操作系統( OS )的開放軟體平台——Android開源項目( AOSP )。當時,初入移動領域的谷歌沒有智能手機硬體。發力Android開源項目背後的邏輯是,通過開源平台幫助第三方更容易開發兼容的應用程序,而第三方應用程序越多,搭載Android系統的手機對消費者就越有吸引力。

現在看來,谷歌Android開源模式贏了。 據 Gartner 的數據,2017年,Android全球移動市場佔有率達86 %。

十年過去,AI時代,進入自動駕駛領域的百度準備複製谷歌Android開源模式的套路,定位於「汽車工業的安卓」,希冀再造一個「86 %」的奇蹟。

Apollo的「封神」之路

去年7月5日,百度喊出「ALL IN AI"的口號,帶領Apollo高調登上了舞台,首次公布了完整的AI生態開放戰略,並放言「讓百度Apollo成為自動駕駛業界的安卓」。在這之後,百度市值從600億美元躥升到900億美元,重回2015年高峰。不可否定的是,這一點與百度明確AI戰略聯繫重大。

如今,Apollo已升級至3.0版本,百度掌門人李彥宏多次為其親自站台,呼聲越來越高。回顧Apollo1.0至3.0成長史,雷鋒網新智駕將以關鍵詞的形式體現,便於更直觀了解Apollo的變化:

  • Apollo1.0:四大平台軟體、雲端服務、參考硬體、參考車輛組成Apollo架構,開發者和合作夥伴可以依靠高精度地圖和導航定位模塊實現

    封閉場地的循跡自動駕駛

  • Apollo1.5:Apollo合作夥伴規模達到

    70餘家

    ,新的五大核心能力被開放:包含障礙物感知、決策規劃、雲端模擬、高精地圖服務、端到端的深度學習(End-to-End)等,支持自動跟車、道路校正、自動泊車、自適應巡航等

    固定車道晝夜自動駕駛

    ,宣布建立Apollo基金

    「雙百計劃」

  • Apollo2.0:Apollo合作夥伴規模突破

    90家

    ,實現

    簡單城市道路自動駕駛

  • Apollo2.5:Apollo合作夥伴規模達到

    100餘家

    ,支持

    限定區域視覺高速自動駕駛

    ,成立

    Apollo汽車信息安全實驗室

  • Apollo3.0:Apollo合作夥伴規模達到

    116餘家,車輛參考平台升級為車輛認證平台,硬體參考平台升級為硬體開發平台,主打量產園區自動駕駛能力,

    發布自主泊車、自動接駁巴士、無人作業小車三套面向量產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及

    面向量產的完整人工智慧車聯網系統解決方案——小度車載OS。

不難發現,2018年Apollo更新步伐明顯加快,幾乎每隔三個月就推出新一代Apollo,並創下了多個「第一」:發布了全球第一個開源簡單城市道路自動駕駛方案,第一個量產園區自動駕駛開放方案,第一個車路協同開源方案。Apollo開放的第二年,量產成為新的關鍵詞。圍繞量產展開,Apollo更開放、更注重安全。

一騎絕塵的2018:量產、安全、開放

細數Apollo在一年內的變化,從簡單的參考平台、到車輛認證,從提供軟體到真正參與合作量產自動駕駛車輛。在自動駕駛領域,百度正在慢慢向汽車行業靠攏。

簡單的軟體上車、完成自動駕駛樣車測試不同於量產下線。安全是一道命門,車廠將其作為第一法則。而對於門外漢的百度而言,其在汽車硬體上的技術積澱、安全標準幾乎是一片空白。擁抱車企、供應商,通過開放軟體降低門檻、滲入汽車行業慢慢學習,百度正在和多數自動駕駛參與者拉開距離。

從1.0版本至3.0版本,開放是Apollo不變的話題。2018年圍繞自動駕駛量產、商業化的話題,Apollo開放版圖越畫越大。如果說開放是Apollo「與生俱來」的使命。2018年,一手加速量產,一手注重安全則是Apollo的新路徑。

尤其是Apollo3.0為開發者新增了超過 15 項硬體選型滿足開發者不同層次的需求,在激光雷達感測器方面,除了 Velodyne,增加了Innovusion、鐳神或者速騰激光雷達等選擇。

Apollo的2018,左手量產,右手安全

3.0版本發布之際,Apollo平台已開放22W+行代碼,其託管在GitHub上的開放代碼數量在一年內增長了6倍;而且,還被超過10000+的開發者推薦使用,在Apollo1.0版本發布之初,這個數字是6000+。百度Apollo平台研發總經理王京傲曾向雷鋒網新智駕表示:「面對Apollo1.0,6000+開發者提出了很多問題,其中一個就是希望能看到更多能力開放。」

在開發者呼聲較高的的車型的支持上,除比亞迪秦Pro外,Apollo兼容的開放車型還包括林肯MKZ以及Polaris GEM。過去一年,公眾也看到了Apollo在卡車、挖掘機、巴士、物流車、清掃車、農機上的應用。

為了鏈接車企與開發者的需求,加速更高級別自動駕駛的部署與量產,百度同比亞迪合作將Apollo的車輛參考平台升級為開放車輛認證平台。這也是科技公司百度向汽車界靠攏的一大表象。比亞迪將整車數據以及整車控制層對外開放使用,涉及汽車的341個感測器和66項控制權。智能駕駛軟體平台和汽車硬體開放平台,無疑是強強聯合。

在Apollo發布一周年的日子。百度牽頭成立了Apollo汽車信息安全實驗室,共同研究智能駕駛信息安全方面相關課題。值得一提的是,百度Apollo首次發布的信息安全解決方案,已率先部署在量產智能汽車上,如智能汽車黑匣子、全生命周期的汽車信息安全解決方案等。

「百度推出Apollo之前,在自動駕駛業務開始的第一天就組建了一支負責安全的團隊,視安全為「天條」」,2018年CES Asia上,百度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曾表示:「今年百度自動駕駛新增的代碼中,有一半都是為了安全而增加的。」

基於更開放、更注重安全的Apollo平台,百度同生態夥伴的自動駕駛量產、商業化故事更新越來越快。2018年的Apollo平台,越來越強調量產和落地。1.0提供的是封閉場地循跡自動駕駛能力,1.5提供的是固定車道自動駕駛能力,2.0提供的是簡單城市路況下的自動駕駛能力,2.5提供了封閉高速路段的場景,3.0主打量產園區自動駕駛。面向園區自動駕駛、簡單城市道路自動駕駛等各個場景下,百度已開始行動實現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

Apollo3.0發布的日子,百度與金龍客車共同打造的第100台「阿波龍」正式量產下線。這一消息宣布後,Apollo合作夥伴金龍汽車隨即漲停。如今「阿波龍」自動駕駛接駁服務已在國內實現商業化運營。同一階段實現量產下線的還有面物流行業同新石器合作的作業車。

更亮點的在於自動駕駛開發速度,阿波龍和新石器AX1搭載的自動接駁巴士、無人作業小車兩套L4級量產園區自動駕駛套件可完美適配環衛車、巴士、麵包車、廂式貨車、微型清潔車、微型物流車等多種車型,而且藉助Apollo從生產到運營的全方位方案架構,開發者能夠3個月打造出屬於自己的「阿波龍」。

瘋狂而偉大,百度自動駕駛未來畫像雛形已成

非「塑料感情」式的朋友圈,合作夥伴在加入Apollo後正在加緊研發布局自動駕駛。越來越多的量產級自動駕駛產品出現就是Apollo生態的價值所在。基於Apollo平台,從單車智能到車路協同、智慧城市,百度同Apollo生態夥伴自動駕駛未來畫像已有雛形。

商用車方面,除已實現商業化運營的「阿波龍」及新石器AX1外,百度與紅旗合作的L4級自動駕駛汽車將在2019年小批量下線示範運行、2020年大批量投放更多城市運營;與長沙合作的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則將於2019年正式上線。基於Apollo自主泊車解決方案,百度已聯合盼達用車實現中國首次自動駕駛共享汽車示範運營、聯合現代汽車展開定點接駁的落地應用;

面向環衛場景,Apollo同北京環衛集團合作打造量產級別的中小型掃地車,2019年實現從生產到運營的全產業鏈打通;同智行者科技打造的無人作業小車方案打造的微型掃地車和微型物流車將在今年實現規模化量產;

面向物流場景,Apollo 還將與蘇寧物流聯合落地物流自動駕駛運營合作,2020 年實現城市末端物流自動駕駛配送。

乘用車方面,百度Apollo與北京汽車、江淮汽車分別合作研發的L3級自動駕駛汽車將於2019年量產;與奇瑞汽車,比亞迪汽車分別合作研發的L3級自動駕駛汽車,則將於2020年和2021年實現量產;百度還與沃爾沃深度合作,定製符合中國用戶需求的L4級自動駕駛乘用車。

在布局單車智能的同時,百度已早早發力車路協同。2016年,百度便開始在路側感知感測器方案、路側感知演算法、車端感知融合演算法、數據壓縮與通信優化、V2X終端硬體及軟體、V2X安全等方面,進行「車路協同」全棧研發。在原有四層開放技術框架的基礎上,百度Apollo更是實行了車路協同開源。在軟體、硬體、雲端服務等層面對車路協同相關模塊進行了填補、升級和優化。單以在雲服務層為例,百度Apollo就開源了路側的感知預測等演算法,可以為合作夥伴提供自動駕駛所需的路側感知預測等服務。

北京市海淀區已成為了百度首個「車路協同"落地區域,而長沙市則成為百度首個車路協同全面落地城市。預計到2019年底,長沙將有100輛Apollo無人駕駛計程車投入運營。

百度更大的目光在智慧城市——「ACE王牌計劃」,即從自動駕駛、車路協同、到智能城市的全棧式解決方案。在百度總裁張亞勤看來,車路協同技術一旦完善,就像是讓自動駕駛車輛行走在數據構成的無形鐵軌上。

最開放的自動駕駛生態,未來之路在何方?

Apollo平台一聲令下免費開放,百度用「China Speed」完成了自動駕駛領域 0 到 1 的成果。百度共享出自家的自動駕駛代碼和數據,而自身可以獲得寶貴的路測數據,大量數據反哺加速自動駕駛演算法升級。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表示:「未來,數據比演算法更重要。必須要讓人工智慧學習儘可能多的事故數據,否則就很難模擬出適合汽車學習的逼真環境。因此,我們認為大家共享數據是最好的出路。」

獲得自動駕駛核心的數據的同時,隨之提升的是高精度地圖能力,及自動駕駛生態的打造。這正是百度的「聰明」之處。

Apollo龐大的朋友圈,正在幫助百度與其它自動駕駛公司拉開距離。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今年11月份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更新了Apollo已有合作夥伴數量—131家,其中整車生產企業20多家,涵蓋汽車零部件企業、軟體企業、科技公司、專註自動駕駛的創業公司,及晶元、感測器、系統、演算法、導航、園區、分時租賃等產業鏈各環節,自動駕駛生態初步建成。

Apollo的2018,左手量產,右手安全

更宏觀層面,Apollo自動駕駛已覆蓋北京、雄安、長沙、矽谷等多個地區的不同場景,擁有乘用車、無人小巴、無人物流車等多種車型,及大量的自動駕駛車隊、開放道路自動駕駛車測試里程。這樣的積累,為百度進一步發力車路協同,打造智能城市埋下伏筆。

Apollo的2018,左手量產,右手安全

2019年,百度自動駕駛關鍵詞是L3級乘用車量產、面向細分市場的自動駕駛車輛商業化運營,Apollo開放路線瞄準的是「限定區域城市自動駕駛」及「量產限定區域自動駕駛」。量產簡單城市道路自動駕駛、及高速和城市道路全網自動駕駛目標分別定在2020年和2021年。可以預見的是,伴隨著越多Apollo自動駕駛量產項目商業化落地,與之而來的是更開放、更注重安全的Apollo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明早10點大講堂|AutoML工程實踐與大規模行業應用
文遠知行鍾華:L4級別無人駕駛在中國的落地之路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