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香港中文大學定名者:一生未上過大學,要求第一任校長由華人擔任

香港中文大學定名者:一生未上過大學,要求第一任校長由華人擔任

香港中文大學,無疑是當今中國頂尖高等學府之一,這裡有諾貝爾獎得主、菲爾茲獎得主、圖靈獎得主任教,比如說首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教授、「光纖之父」高錕均是其中的講座教授,也有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的獲得者丘成桐教授,或者說首位華人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教授。。。

但是,港中大的歷史並不深厚,1963年合併組成,至今建校55年,與絕大多數的大陸高校相比也是非常年輕,它的前身更是是「難民學校」,因為1949年的巨大政變,無數難民湧入香港,而當時統治香港的是港英政府,英文壟斷官方語言,所以學府們不得不貼近實際中文授課,協助南來及本地青年繼續學業,從而使得香港能夠正常運轉~~~

在港英政府的支持下,三所書院新亞書院、崇基書院、聯合書院最終合併組成一所新大學,這就是今天的香港中文大學,其中新亞書院是三者之中規模最大的一個,正因如此,創辦人錢穆說話更有分量:

1895年,錢穆生於今江蘇省無錫市,雖然自己是吳越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但此時家族早已落魄不堪,在母親的苦心經營下,錢穆讀到了南京私立鍾英中學,然而因為戰亂不斷,學校停辦,錢穆只能選擇輟學,正因如此,他一生未上大學!!!

幸運的是,他一直在學習,「我自7歲起,無一日不讀書,每日求有所聞」,中學的學歷在當時也極其珍貴,錢穆先後在小學中學任教,博求生存權利的同時追求真理,只是生活依舊很殘忍,1928年,妻歿、兒殤、兄亡連遭三喪,錢穆並沒有被壓垮——兩年後,發表在1930年《燕京學報》第七期上的《劉向歆父子年譜》使這個中學老師,為國人所驚嘆~~~

僅僅根據一本人人都可以讀的《漢書》,錢穆一戰成名,指出了康有為《新學偽經考》說劉歆偽造古文經之不通有二十八處,要知道康有為《新學偽經考》至今在中學的歷史書上都有一席之地;因為這本書,顧頡剛推薦他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錢穆欣然接受,就這樣一個一生未上大學的人成為當時北京大學最著名的三教授之一!!!

錢穆一生從事教育,1937年抗戰時期,輾轉任教於西南聯大、齊魯大學、武漢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教書育人的同時他又慷慨愛國,特地撰文《中國歷史上青年從軍先例》號召知識分子投筆從戎;1948年,他應邀回家鄉任無錫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第二年應廣州華僑大學邀請赴穗任教,離開無錫前他曾告知好友:一個月後回無錫~~~

在香港,他看到了滿街流離失所、無處問學的青年,也許是教書育人的本能,錢穆選擇留下來創辦了新亞書院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為了這個書院,錢穆付出了太多,先後前往美國耶魯大學、牛津和劍橋大學講學交流,從英國到法國、義大利,最後回到香港,先進的管理經驗注入新亞書院,新亞書院逐漸有了名氣!!!

再後來,港英政府促進合併,作為一所中文授課的學校,人們想了很多名字-中國大學,中華大學,錢穆堅持"不如叫中文大學",中文不是語文的意思,而是文化之意,拋棄所有的政治意味,只求傳統文化!!!

錢穆又堅持第一任校長必須為華人擔任,當時港英政府派來商議的英國人富爾敦曾說錢穆"君心如石,不可轉也",最終同意。如今看來,香港中文大學的創立,打破了大英帝國殖民地近五百年來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鐵律,是20世紀亞洲地區「非殖民化」的表徵之一。中大的出現掀起了香港七十年代的「中文運動」,成功終結了英文壟斷官方語言地位的局面,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

錢穆沒能和港中大走到最後,港英政府治下的港中大始終試圖將「中文」改成「英文」,他選擇了辭職而不是退休,為此失去了一筆可供安享晚年的退休金~~~

1967年10月,應蔣介石之邀,錢穆定居台北,住金山街,當然依舊從事教育——

1986年6月9日下午,在素書樓講最後一課,臨別贈言:"你是中國人,不要忘記了中國!"至此告別杏壇。

1990年8月30日於杭州南路寓所過世,享年95歲;1992年1月,錢夫人捧先生靈灰歸葬於太湖西山之俞家渡石皮山,落葉歸根這是最好的結局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趣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撿唯一鎏金銅蠶,借50元路費捐贈拒外國八千收購:不能賣到外國
武漢大學籌建者:十三個博士學位九種語言,因為張之洞蓄辮一生

TAG:閑趣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