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衛戰潰不成軍,竟因淞滬會戰元氣大傷?老蔣腦子裡在想什麼
南京保衛戰,可以說是國軍最為潰不成軍的一次戰鬥,這場戰爭的結果相當於直接將自己的大本營拱手相讓給日本,因為蔣介石的15萬大軍竟然只抵擋了日本5萬兵力僅僅12天。國軍為何會潰敗地如此迅速呢?老蔣的腦子裡究竟在想什麼?
其實說到南京保衛戰,必定會涉及到淞滬會戰。因為淞滬會戰與南京保衛戰的影響是在太大了,兩場戰役均發生在1937年,七七事變侵華開始,淞滬會戰達到頂峰,南京保衛戰進入尾聲。整個1937年,其實就是哀嚎遍野的一年。
七七事變預示著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日本侵略者開始在中華大地之上肆意踐踏。而此時的國民黨軍統帥蔣介石,想的不是如何去抵抗敵人,而是還在想著「攘外必先安內」,想盡一切辦法來延緩中日決戰的時間,但日本方面卻是根本不給蔣介石一絲一毫喘息的機會。
無奈之下的蔣介石只能選擇應戰,但苦於當時中日雙方的實力差距,中國軍隊可以說是全方位落後於日本軍隊。此時的蔣介石想到若單單以實力孱弱的中國軍隊來抵擋日軍侵略的步伐,似乎是有點不太現實,即便是雙方打個平手,也是一種求之不得的奢望。若想解決目前的困境,唯有將中日爭端轉變為國際事務問題。
屆時將有國際社會的介入,中國便有一線生機。按照這個思路,蔣介石開始考慮如何能將西方列強拖入戰場,讓西方列強對中國進行援助,那麼此時選擇與日軍交戰的地點就變得尤為重要。經過多重考慮之後,最終的決戰地點就選在上海。
那時候的上海,也是世界各國的雲集之地,有著大量的外國領事、僑胞、僑民。中日的戰火一旦波及到各國在上海的利益,西方列強便必定不會置之不理。除了這個因素以外,就是上海是整個國民政府的財政中心,能給交戰部隊提供強有力的後勤保障。
然而在1937年,淞滬會戰正式打響以後,蔣介石近75萬的大軍被日本30萬兵力達到有點潰不成軍,苦戰3月之後,國軍潰敗。國軍傷亡近30萬,而日軍僅僅不到4萬。如此慘重的代價,讓整個國軍元氣大傷。然而這場戰役並沒有達到戰前蔣介石的設想,沒有任何列強對華進行援助。
淞滬會戰的潰敗,讓這些殘兵敗將退守到南京,而此時的日軍開始乘勝追擊。當然,蔣介石想破腦子也沒有想到,南京之戰會潰敗的如此迅速。因為當時的蔣介石還做著國聯調停戰爭的美夢,還幻想著蘇聯等國的軍事援助。然而此時的國際社會也是混亂不堪,英美等國希望將戰火引到蘇聯,以便大發戰爭財,而此時的蘇聯更多地是想明哲保身。因此,國際社會給予日本的壓力,更多地是口頭譴責,而並不是實打實的軍事打擊。就這樣,本就元氣大傷的國軍,再加上蔣介石東拼西湊的15萬軍隊,並在其「英明」的決策之下,直接呈現出一種潰不成軍的態勢。至此,南京失守了。
※55授銜,此人被授中將後陳賡找主席說理,灰色時期卻獲主席力保
※大唐第一功臣居功自傲,竟當眾毆打李世民堂弟,一次談話辭官回鄉
TAG:麻辣歷史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