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爭奪戰:北方將領劉備的巔峰之戰
原標題:漢中爭奪戰:北方將領劉備的巔峰之戰
在著名的赤壁大戰結束後,曹操暫時放棄了攻取江南的戰略目標。參加會戰的三方勢力都不約而同的開始了各自擴張地盤的行動。其中,劉備動作最為迅速。在搶佔荊南四郡並借到江陵之後,又應劉璋的邀約進入益州,並趁勢發動了奪取益州的戰爭。
曹操方面,在平定西涼馬超、韓遂之亂後,也有從關中南下進攻張魯的計劃。這就不免和初步控制巴蜀的劉備也產生衝突。雙方第一次勢均力敵的較量,便在面積不大的漢中地界內展開。後來魏蜀兩國的多次交鋒,也是當地為核心戰場。漢中爭奪戰就是最重要的參考。
孫權因素
孫權一直是曹劉兩個集團之間的平衡勢力
作為魏蜀雙家之間的最大平衡力,江東的孫家集團在很多方面都影響了兩者的戰略布局。無論是敵是友,魏蜀兩軍都必須提防和考慮江東的存在,並審時度勢的與之達成妥協。
在得到劉備詐取益州的消息後,孫權指責其為「乃敢挾詐如此」的「猾虜」。於是準備趁劉備入蜀之機,出兵奪回荊州的控制權。但旋即,曹操的號稱的40萬兵馬開始南下,與江東駐軍發生了濡須口之戰。這場惡戰使孫權的西進計劃被迫延遲。
一直到建劉備已經攻取蜀地,孫權還在嘗試外交手段索回荊州。當這些努力全都失敗後,孫權只能派出呂蒙將的2萬部隊攻取荊南四郡,並親率主力進迫江陵,牽制荊州守將關羽的行動。由於呂蒙行動快速,劉備方面沒有及時反應就已經丟掉了荊南四郡。面對既成事實,劉備考慮到面臨曹操兵南下漢中的軍事壓力,只能向孫權請和。兩家隨即將荊州一分為二,恢復了事實上的同盟關係。於是孫權暫時停止西進,轉而北上向曹軍的戰略樞紐合淝進攻。
劉備雖然擺脫了兩邊作戰的局面,但軍事形勢對於剛剛奪取蜀地的他而言仍然及其不利。因為在他的主力和孫權相持時,曹操的部隊已經迅速攻破了控制漢中當地的張魯勢力。在曹軍中就有不少遠見卓識之士,極力提議乘勝攻取蜀地,消滅根基不穩的劉備。丞相主簿司馬懿就認為劉備新攻取益州,百姓人心未服。此時主力輕出與孫權爭荊州是重大戰略失誤,正可一舉將其擊破。劉曄則認為劉備不可輕視,必須趁其在蜀中立足未穩之時予以堅決消滅。一旦讓劉備據住益州戰略根據地,必然成為曹軍未來的禍患。又有情報說在曹軍攻滅張魯的消息傳到益州後,一日之間常有驚變數十起,守將使用斬首的酷刑仍不能阻止。
就在曹操猶豫不定的時候,劉備卻做出了清晰冷靜的判斷。他及時將主力回縮巴蜀防守。失去了戰機的曹操雖然班師回許昌,卻為漢中留下了一個足夠精強的戰鬥集團。據守漢中的是征西將軍夏侯淵,同時也兼任曹軍在西部戰區的最高指揮者。還有大將徐晃率重兵據守陽平關,張郃率軍進攻巴西等劉備軍的邊郡,展開積極進攻的姿態,試圖以軍事壓力促使蜀地發生內變。加上孫權部隊的北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曹操集團的注意力。
劉備方面做出的對應,是調動萬餘人的最精銳部隊,由張飛指揮去正面迎戰南下曹軍。屬於曹軍二線部隊的張郃,顯然不能與張飛率領劉備軍精銳抗衡,在瓦口關被張飛擊破。藉由這次勝利,劉備暫時穩住了搖搖欲墜的新蜀政權。
三國的好戲 其實要從赤壁之後算起
劉備其人
真實的劉備 絕非三國演義中的敦厚愚鈍之輩
劉備其人在歷史上被人所熟知,除了三國演義因素外,主要是割據西蜀和舉起興復漢室的大旗。但大多數人都忽略了劉備出生實際上源自漢朝時非常重要的幽州軍事集團。
由於地處北方邊界,幽州當地民風彪悍,適合參軍作戰。東漢的光武帝劉秀,在最困難的時候得到了數千幽州突騎,竟然靠這些騎兵在數年內橫掃天下。從此幽州就成為東漢王朝官方欽定的「天下精兵」。劉備出身在幽州涿郡,老師盧植也是本郡人,學長公孫瓚家鄉也距離涿郡不遠。在幽州成長、受到幽州軍事集團教育的劉備,雖然沒有軍事貴族的出身,卻已經提前接受了各種武藝和武德訓練。如果沒有這些基礎,作為織席販履之輩的他是不可能在漢末群雄中嶄露頭角的。
漢朝時候的幽州 就是經常發生邊境衝突的前沿
作為軍事冒險家闖蕩大半生的劉備,本身也擁有鮮明的北方邊地將領特質。在混戰中,非常擅長使用精銳的小部隊搏殺。他比較著名的早期戰鬥,是被黃巾軍包圍的徐州之戰。劉備當時僅有千餘人,卻都是擅長戰鬥的邊地精兵。部隊里還有來自烏桓和雜胡的騎兵。劉備就靠這樣一支力量,順利從徐州的數萬黃巾暴民中突圍。在他手下號稱「萬人敵」的猛將張飛,同樣也是涿郡出身。曾在號稱讓江水倒流的長坂坡,率領20名騎兵威懾曹軍追兵。劉備集團在這種小規模騎兵作戰中,經常會出現這種精彩表現。
作為北方將領的另一個特點,是通常喜歡高風險高回報的行動。極為擅長把握戰機,卻常常忽視身邊的危險。劉備的一系列行動,包括馳援徐州、脫曹去袁、赤壁聯孫、假道入蜀莫不如此。他的戰略時機把握的都極為精當,但在徐州被呂布偷襲和從新野組織的戰略撤退失敗時,又顯得粗心大意。
如今,面對曹軍的咄咄逼人攻勢,劉備一眼就看穿了曹操的心思。後者其實並無決心以全力進攻蜀地。
曹操之所以放棄進攻巴蜀的計劃,並非沒有預見到劉備的威脅。但他跟擔心離開許都太久,會導致反曹勢力製造內亂。劉備也看到夏侯淵、張郃、徐晃的實力雖強,卻無法抵擋本軍的全力進攻。於是下決心北上奪取蜀地向北的門戶,將曹軍驅逐出漢中盆地。
戰略布局
公元218年春季,劉備留諸葛亮鎮守成都,以征虜將軍張飛領巴西太守。巴西郡此時還在曹軍控制下,領巴西太守意即充任先鋒。與張飛同行的平西將軍馬超在西北也素有威名,用兩員名將作為先遣部隊,顯示出劉備集團對漢中志在必得的決心。
得到劉備軍北上情報的曹軍,決定扼守險要。他們準備將劉備的主力阻塞在行動不便的山區,使其無法發揮兵力優勢。其中主帥夏侯淵在陽平關的這支部隊,對於漢中戰略意義極大。確保中原和漢中的聯絡通暢。平寇將軍徐晃屯駐馬鳴閣道,以精兵阻塞劉備軍間道襲擊的路線。張郃率軍駐守廣石,即今日陝西沔縣,為出川之必經之地。厲鋒將軍曹洪等曹氏將領堅守武都,掩護漢中側翼的安全。
戰役一開始,曹操軍中諸將表現出的積極性反而壓倒了進攻方的劉備。當時,劉備軍的先鋒從嘉陵江逆水而上,聲勢浩大的攻打武都。還有副將吳蘭、雷同進攻下辨,並放言要截斷曹兵後路。在眾人疑慮聲中,初出茅廬的曹氏將領、以騎都尉官職隨軍的曹休一語中的:如果張飛真想斷我後路,必然伏軍潛行,這樣到處放話不過擾亂我軍。現在賊軍分散,正是各個擊破的良機。
於是曹洪趁張飛主力未至,發兵全力攻擊吳蘭。將烏蘭軍擊潰,並斬殺了吳蘭。張飛和馬超於是不敢孤軍前進,拔營撤退。
出生幽州的張飛 是劉備集團中的鐵杆猛將之一
隨後,劉備親自率軍攻打通向陽平關的隘路馬鳴閣道。馬鳴閣在今之廣元境內,最險要處只有棧道相連。劉備派別將陳式率十餘營人馬搶攻馬鳴閣。曹將徐晃以精兵扼守天險,大破劉備軍,導致劉備軍落下山崖摔死者甚眾。但劉備畢竟也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很快就發起第二次馬鳴閣道爭奪戰。疏於防備的曹軍被擊潰。劉備又發揮了精銳部隊的小範圍作戰長處,擊退了扼守天險的曹軍。
曹軍方面在丟失了天險後,迅速回縮到第二道防線,以全力確保陽平關的安全。平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曹軍漢中兵力大部分留據在此,等待曹操率領的主力的到來。當戰場空間變為較大的平原後,劉備軍的表現反而不如在險阻之地的捨命惡鬥來的出色。
由於在蜀中立足未穩,劉備集團尚未完成和蜀中原有各派勢力的整合。此次北上漢中的主力是黃忠、魏延等荊州系將領率領的荊楚步兵,也是劉備賴以奪取益州的主力兵團。他們在平原和水網地帶可以充分發揮優勢,但在多山地區作戰卻束手縮腳,難展所長。熟悉山地作戰的黃權、李嚴等統率的益州軍,卻還沒有完全得到劉備集團的信任,因此面對收縮防守的陽平關之地。劉備軍儘管兵力佔據優勢卻顯得無可奈何。
此時,曹軍的主力已經自長安出發,準備進入漢中和劉備展開決戰。一旦曹軍主力和夏侯淵軍合流,將佔據對劉備軍的絕對優勢。何況以曹操用兵的手法,多半會以精強的部隊穿插到劉備軍後方,和被圍的陽平關曹軍形成內外夾擊之勢。處于山地的劉備軍極有可能遭遇全軍覆沒的危險。
三國是一個極其倚重精銳小分隊的時代
決戰定軍山
漢朝畫磚上的成都日常生活
劉備方面不得不將手中的全部資源投入到這場不允許失敗的戰役中去。在益州矛盾尚未解決的條件下,動用蜀中所有可能的戰爭潛力,展開風險巨大的一次性賭博。如果漢中戰敗,蜀中也將不再具有抵抗曹操南下大軍的條件。但和劉備軍在戰役開始之前所估算的敵情。
當然,曹操的主力部隊也遭遇到了來自內部的問題,以致未能及時增援漢中守軍。先是有曾經的袁紹同盟軍烏桓部落,在降伏之後再次舉旗反叛。其次是南陽人侯音在郡內殺死守將,舉反旗響應荊州關羽。這些叛亂必須及早肅清,不然局勢極有可能陷入失控。曹操不得不派兒子曹彰率軍北擊烏桓,又命曹仁儘速撲滅南陽之亂。在南北同時叛亂的時候,曹軍的主力軍留滯長安遲遲無法行動。
劉備卻在得到補充和支援後以全力繼續展開進攻。為了優先擊破廣石張郃所部,劉軍將大營遷移到沔水以南的定軍山麓。從這裡出發可以很方便的攻打廣石並切斷來自陽平關的救援。夏侯淵於是親自帶兵前來,聯合漢中全部兵力對劉備大營展開攻擊以奪取定軍山。不僅在劉備大營外築起長圍以限制劉備軍行動,還以張郃部鎮守東圍,親率較少的精銳部隊駐守南圍。
晚上,劉備組織大規模夜間出擊,燒毀曹軍的工事和鹿角,攻入張郃負責的東圍。張郃交戰不利,開始後退。夏侯淵又分兵前去救援。察覺到夏侯淵分兵舉動的劉備軍當機立斷,以黃忠等率領荊楚步兵大隊對南圍展開猛攻。雖然夏侯淵率領的都是曹軍骨幹戰力,但吸收了大量巴山蠻和武陵蠻的荊楚軍也是東漢一支戰鬥力相當強悍的步兵。在黃忠的激勵下,佔據數量優勢的劉備軍將夏侯淵的少數精兵完全壓垮。當場斬殺了夏侯淵和曹魏的益州太守趙顒。
地勢險要的定軍山
定軍山之戰,是漢中戰役的戰略轉折點。曹軍不但失去了定軍山這樣的戰略要地,讓兩個核心防區直接暴露在劉備軍攻擊之下。而且還失去了統帥。張郃在被諸將推舉為替補統帥後,立刻收集潰兵、整理營壘、安定軍心。曹軍繼續和劉備隔沔水對峙。劉備軍忌憚曹軍半渡而擊的戰術,而也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戰果。於是戰況暫時陷入了僵持。
等到撲滅南陽叛亂,曹軍主力方從長安出發,沿斜穀道進入漢中。曹操的用兵風格和幽州出身的劉備可謂截然不同。進軍時先派出兵力遮護行軍路線上的要害之處,然後交替掩護前進。這樣的做法可以避免倉促應對軍事冒險家採取的埋伏和奇襲等高風險戰術,但代價是減緩了進軍的速度。在曹軍主力向漢中緩慢前進的同時,劉備軍也有時間做進一步的休整和補充。
曹劉雙方的戰爭 往往以攻擊對方補給線為主
曹操用兵趨於保守的另一個表現,是剛剛抵達陽平關就將原本駐守在此的徐晃調走,前往宛城協助曹仁協防關羽。這在戰略上當然是極有意義的一步棋,後來徐晃也的確在挫敗關羽北伐攻勢的戰役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在兩軍對峙的時候突然撤走主力,對雙方將士尤其是高級指揮官心理上的暗示作用很大。劉備在聽到這個消息後高興的說: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
曹軍方面則明顯出現了意志動搖和士氣的低迷。軍中主簿楊修提出了所謂「雞肋」論,其實是兵將們對曹操真實戰略意圖的迷惑和不滿。曹操雖斬楊修,但拿不出確實的應對方案,不能解決最根本的問題。想以優勢逼迫劉備決戰,則不佔據地利之便,無法讓劉備傾全力出戰。想強攻劉軍壁壘,又不願意冒巨大的損失。這樣的猶豫不決比起官渡之戰處事果斷的曹操彷彿判若兩人。時間拖延持久,劉備更派遣部隊試圖切斷曹軍糧道。
曹操的作戰風格 一直趨於保守
劉備軍的目的也很簡單。不試圖將曹軍主要糧道完全遮斷,因為這一定會引起重視糧道安全的曹軍的劇烈反應,甚至最後轉化成決戰。劉備軍只是在曹軍運糧隊抵達目的地前,派出部隊進行劫持而已。這樣的糧食爭奪有時候也會相當激烈。有一次劉備軍派出黃忠率領軍隊在北山搶奪糧食,引來曹軍營壘中各部隊大舉出動,一時阻礙未能及時返回。翊軍將軍趙雲率領數十騎前去偵察,遂與曹軍大隊遭遇。趙雲先率軍突陣,然後且戰且走,返回本營後以強弩攢射曹軍,才殺傷甚多。
這段故事雖然載於野史,卻有相當的可靠性。趙雲和劉備一樣都出自幽州軍事集團,且是公孫瓚幽州突騎中的一員。被劉備招募到麾下後,負責指揮劉備麾下的騎兵。並為劉備招募公孫瓚舊部數百人。這一批幽州突騎就是劉備騎兵中的核心力量。他們身著甲胄,手持長槊,既可馳射又能突陣,和西漢時期的弓騎兵大不相同。只需要很少的兵力就能發揮關鍵作用。
趙雲同樣是出生幽州的一員悍將
漫長的僵持,除了偶爾爆發一些這樣的小戰鬥可以刺激一下神經,對於曹軍完全是一種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摺磨。曹軍中傷病和逃亡不斷增加,而劉備軍卻因為趙雲這樣率領小部隊獲勝的戰例而士氣高昂。到了五月,終於連曹操也不得不認清漢中已經失守的事實。於是曹軍逐次撤退,以張郃率軍防守陳倉。又以曹真率軍至下辨掩護曹洪等軍自武都撤退。又擔心武都的氐人會和劉備聯合,於是盡拔武都氐人五萬餘落遷移到曹操軍勢力範圍內。於是劉備奪取漢中全境。
漢中爭奪戰是曹操在軍事上趨於保守和劉備在軍事上臻於成熟的時發生的一場對戰。曹操在席捲北方後,逐漸重視戰略布局和內部穩定,將軍事上的風險係數降到最低。劉備在赤壁之戰後逐漸積累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在益州攻略戰中,又將軍隊的組織能力和士氣都達到了一個小高峰。
漢中最終成為了蜀漢對抗北方的前沿陣地
僅在漢中之戰本身而言,曹軍的兵將在單獨作戰中多有亮點。但戰略上始終落後於積極性爆發的劉備軍一步,處處消極應對。而幽州集團出身的劉備在這一仗里,將敢於高風險行動的特質發揮的淋漓盡致。可以說漢中之戰助長了他積極行動的優點,卻並沒有糾正他疏忽防範的短處。這也為他在夷陵之戰中指揮大兵團作戰的拙劣表現埋下了伏筆。
※寧夏之役:大明悍將李如松的成名之戰
※欠中國血債最多的日本大將,為何審判後沒被槍決?還活到83歲?
TAG:冷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