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面為生計遠走他鄉,一面老母親無人照看,22歲詩人此詩讓人心酸

一面為生計遠走他鄉,一面老母親無人照看,22歲詩人此詩讓人心酸

孝文化在我們國家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傳統,而且也是我們國家長治久安的一項重要的文化傳統。幾乎歷代的統治者都以此教化民眾,最高的要求就是要做到「忠孝兩全」。

所以在很多的詩詞當中都會有相關主題的反映。而且在古代的時候,很多讀書人的家庭都是非常貧困的。他們所留下的一些詩歌記錄了當時所遭遇的窘況,今天讀來依然讓人感覺非常心疼。

且看: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這首詩歌的題目是《別老母》,作者是清代詩人黃景仁。這個詩人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很高。在他只有34歲的壽命當中,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而在他22歲時所寫的這首古詩,其中更有幾分傷悲。

這首古詩的題目是《別老母》,顧名思義就是寫的告別老母親。古人云父母在不遠遊,在家庭倫理觀念特別重的古代中國社會當中,和母親的告別向來時最有淚點的。

所以在這首古詩的一開始,詩人所描寫的細節就把我們帶到了那個讓人心酸的場景當中。「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因為家裡實在太過貧困,所以詩人要「河梁去」去謀求生計。他把「帷」掀起來,要和母親告別。

此時的老母親已經年邁白髮蒼蒼,詩人懷著一顆孝心,看到母親如此這般的模樣,瞬間淚流滿面,以至於「淚眼枯」。家裡老母親無人照顧,自己卻又不得不離開家,其中悲涼如何不讓人心生酸楚?

接下來的兩句古詩是詩人情感的爆發點。詩人先是以「慘慘柴門風雪夜」渲染當時悲涼至極的場景,而後想到自己和老母親這樣的分別,不覺間慨嘆「此時有子不如無」。在這樣悲苦的離別在這樣悲苦的離別場景當中,養個兒子有什麼用呢?

當時的黃景仁只有22歲,但是他的內心世界卻充滿著最初的善良之念。他對母親的依依不捨和對母親的擔憂,再加上對自己一事無成的埋怨,涌到心頭全是難言的苦澀,成就了這篇讓人心酸的詩篇。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詩詞 的精彩文章:

最落魄的蘇軾寫出「醉落魄」宋詞,將歌女視作淪落天涯時的知音
崔顥這首入選唐詩三百首的古詩,20個字告訴你我們對鄉音的依賴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