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蘇軾:這個世界上,很少人能真的量力而行

蘇軾:這個世界上,很少人能真的量力而行

最有格調的心學微刊

01

王安石曾寫過一篇《游褒禪山記》,講述了一次游不盡興的經歷。

他和友人一起去游褒禪山,值得一提的是,褒禪山的景緻主要在於華陽洞,而華陽洞又分前洞、後洞等四洞,前洞平坦而後洞幽深。

他們一行先來到了平坦的前洞,這裡遊客很多,紛紛在玩耍、題記。

或許是覺得前洞吵鬧,他們沒有過多停留,便直往後洞走去。後洞寒冷而幽深,聽說就是專門來探險的人也沒有走到頭。

他們打著火把,往後洞裡面走去。進去越深,行走就越困難,而周圍的景緻就越奇妙。這時,同行的一個人說:「再不出去,火把就要滅了。」

於是,他們都只好退出來。而他們行進的深度,還不到探險家的十分之一,即便如此,王安石發現,周圍的行人也已經很少了。

他們都很後悔,王安石也是,那時他體力尚好、火把也足以支撐前行,他卻跟著朋友一起出來了,以致沒有領略到更美妙的景緻。

寫這篇文章時,他不禁感嘆,「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

明明有能力做到,卻沒有做到,這大概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之一了。

王安石也非常後悔,假如當時沒有跟從那個退出的人,結果會不會不一樣呢?

對一個人來說,真正量力而行,並不容易做到。

02

蘇軾也有一段類似的經歷。

晚年的蘇軾謫居惠州,一次他走到松風亭下,感到有些腿酸疲乏,便想到亭子里休息一下。

可是他看了看松風亭,還在很高很遠的地方,他不禁想到,這可怎麼上去呢?

想了一會兒,他忽然對自己說:「難道這裡就不能休息,而非要到亭子里休息?」

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

這樣想著,他一下子就放鬆了,就好像已經上鉤的魚兒、忽然得到了解脫一樣快樂。

沒有想通這個問題之前,蘇軾就像世間的很多人一樣,不顧一切地想到自己劃定的目標之地去,哪怕自己已經竭盡全力,仍然不甘心,不放棄。

在他們的眼中,人生就是一個接著一個的高峰,需要不停去攀登,不停去征服。

不管登上了幾座高峰,他們都只滿足於攀登和征服的快感,至於沿途的風景,他們本來便無意停留,自然也就難以欣賞。

這就是人生的意義嗎,為了一個遙遠的目標,而不顧自己,捨棄所有?

蘇軾說,不,我即使現在就停下來,也可以獲得另一種滿足和幸福。

下山的風景,也可以很美。

03

人生往往是這樣,有人未盡全力,有人飛蛾撲火;有人抱憾終身,有人精疲力竭,總是無法正確估量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所在。

真正能量力而行的人是很少的,要麼太過,要麼不及。

首先就難在一個「量」字。

有的人有六七分本事,卻總想著做十分事業,有的人有六七分本事,卻委屈做了三四分事業。

都不情願,都不甘心。

其次,還難在一個「行」字。

有的人其實知道自己的能力,也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然而他做不到。

或者就像王安石游山時,被一個早退的人左右了行動;

或者就像西西弗斯一樣,永遠推著滾石,永遠停不下來。

前者受制於環境,後者受制於慾望,都難以真正自由,自然也就做不到了。

所以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要麼太焦慮,要麼太苟且,唯獨很少從容優雅的人。

04

量力而行,這個詞很簡單,做到卻很難。

譬如爬山,人們的潛意識就是要爬上山頂,或者就成功了,或者就像王安石一樣半途而返,而像蘇軾一樣能主動割捨、自我成全的人,從來都是少數。

大部分的人,都不由自主地一個山頭接著一個山頭跑,除非生命結束,否則就沒有跑完的一天。

對此,我很傷感,然而,或許這就是人生吧,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惟願有人懂你的辛苦,願你的生活多一點從容。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不通復卦,不懂陽明心學
不被時代拋棄的人,都有自己的護城河

TAG:王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