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又一國出大事,最大油田被保安佔領,背後兩力量角逐
2011年利比亞總統卡扎菲在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組織北約的集火下,寡不敵眾而倒台。卡扎菲舊部組成了「國民軍聯盟」和「國民領導大會」,成為了國內最大的軍閥組織,牢牢控制了利比亞國土東側;而美國為首的北約支持的「民族團結政府」在軍事實力上並不是最強的,卻在聯合國上代表利比亞,該政府要維持現有的狀態也全靠北約軍隊給力;2017年年底,在美俄帶領下,伊拉克和敘利亞的伊斯蘭國IS首都拉卡被攻破,IS崩潰,隨後大批武裝分子利用利比亞內亂進入該國,控制了南部山地地區,成為第三大勢力。
此外,利比亞一些家族自己拿起武器,通過佔據油田以戰養戰,成為無數小軍閥。這些小軍閥在上述三大勢力的控制下,相互之間攻伐,6月份部分組織衝進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持槍掃射了利比亞選舉委員會,導致本來應該在9月份之前完成大選的利比亞至今沒有實現成功的選舉。隨著時間的推移,利比亞國內戰爭基本上已經變得簡潔明了----所有戰爭都圍繞油田的爭奪展開。然而該國國內最大的油田,沙拉拉油田總是牢牢的控制在北約支持的民族團結政府手中,由美國公司負責經營,其餘各方儘管軍力強大卻無能為力。
12月9日,利比亞國內風雲突變,有人太歲頭上動土,居然控制了沙拉拉油田,美國公司人員當天逃回國內。原來沙拉拉油田雖然處於該國的西南部,遠離卡扎菲舊部的軍隊,距離南部山區的IS武裝也比較遠,但是這一次發難的卻是油田的保安以及當地的部族,理由是這個油田一直拖欠他們的薪水。沙拉拉油田的開採成本極低,石油質量卻非常高,甚至開採之後可以不需提煉直接驅動汽油發動機。這樣的情況下,沙拉拉油田的經營者卻百密一疏,導致當地人反抗,最終因小失大。
這個油田日產石油31.5萬桶, 一年的營收大約接近2000億美元,幾乎等於該國GDP的一半。不得不說,目前囊中羞澀的利比亞保安和部落人民不滿也是情有可原的,不過30多萬通的產油量驟然停滯,最大的受益者卻是上個周剛剛召開了減產會議的OPEC。在此前的減產會議中,OPEC各國為了自身利益,強烈要求各國減產,但當時的沙特由於美國希望其增產壓低油價而猶豫不決,利比亞石油因為大部分控制在美國手中,未來只會增產而不可能減產履行OPEC成員國的義務。
沙拉拉油田保安鬧事導致減產30萬桶,並由此帶動了當地的保安和民眾在別的油田也開始鬧事,估計2019年初實現40萬桶的被動減產問題不大,如此一來,OPEC各國的減產壓力大大降低,油價也隨即開始上漲。那麼,沙拉拉油田關閉背後的最大受益者是OPEC,事件的操縱者會不會也是他們呢?其實顯而易見的是,目前在利比亞內部的大部分軍事組織,包括卡扎菲舊部在內,絕大多數身後都有海灣國家的身影。這個時候,利比亞背後的兩大力量OPEC和美國的較量就體現出來了,畢竟沒有組織者,僅僅是一群保安是不可能抗住美軍壓力佔領這個龐大油田的。而且沙拉拉油田之變恰逢OPEC減產會議鬧彆扭,時間上也過分巧合了。
※伊朗打關鍵牌,油價更不可控,海灣各國面臨難題
※俄軍艦隊突然開火,扣留三艘軍艦,克里米亞局勢升級!
TAG:村長的國際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