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賢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最近這些年傳統文化復興的勢頭不錯,認可的和學習的人越來越多,傳統文化的學校和活動越來越多,國家也在積極倡導和弘揚。為什麼要弘揚傳統文化呢?因為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人類最偉大的教育,是歷代聖賢的教育,是能夠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教育。那大家學了半天,聖賢教育的終極目標究竟是什麼呢?這個我們總要知道。
聖賢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開發智慧。雖然表面上看起來,聖賢教育都是在教導我們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和規範,講的是道法自然,講的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但這些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都是為幫助我們開發智慧服務的,這個智慧不是普通所謂的智慧,而是究竟圓滿的智慧。
我們看四書五經之一的《大學》,開宗明義第一句說的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說的就是聖賢教育的終極目標。
這個「明明德」什麼意思?第一個「明」是動詞,是顯現、顯明、彰顯的意思;第二個「明」是形容詞,形容後邊這個「德」的;這個「德」是什麼?是智慧德能,「明德」就是能明明白白、了知一切的智慧德能,就是平常我們說的真心本性,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那個「性」,是佛法常說的真如自性。那「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整句的意思就是——聖賢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彰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這和佛教講的明心見性,是一個意思,傳統文化叫明明德,佛教叫明心見性,名詞不同,意義一樣,最終目的都是要回歸自性,開發我們自性本具的無量智慧德能。
那明明德以後呢?相當於佛教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了,光自己大徹大悟還不行,還要幫助教化眾生,讓眾生也開悟,也明明德,這是大乘佛法,這就是「親民」,這個「民」代表人民大眾、六道眾生、十法界眾生,也要讓他們個個都明明德。自己明明德究竟圓滿,幫助眾生明明德也究竟圓滿,這就是覺行圓滿,「止於至善」了
為什麼說聖賢教育的終極目標是開智慧而不是德行呢?因為我們自性本具無量無邊的智慧德能,智慧是體,德行是用。德行只是智慧的一種體現,一種作用,有了智慧,一定有德行、有慈悲,沒有德行的智慧,那不是真正的智慧,智慧再大,也不是自性的真智慧,它裡面還有邪見,還有煩惱。只要我們開啟了自性的智慧,無量德能自然顯現,一切都通達了,一切思想言行都會符合道德規範,一切世出世間法也都了了分明,無師自通,不但自己學過的都明白了,別人學過的東西我們也都會了。
古人常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就是聖賢教育的學習方法,讀書千遍,不是為了讓你背誦,而是讓你心定下來,讓你開悟。雖然目的不是背誦,但你讀了一千遍之後,自自然然就背下來了,但這只是副作用,目的是開悟,開啟自性智慧。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以有限的生命去學無限的知識,最終一定會失敗的。那莊子的意思就是不學了嗎?當然不是,知識可以不學,但智慧不能沒有,有了智慧,知識自然就都會了。
所以說,聖賢教育和現在的教育不一樣,古人的教育不重視記問之學,而是重視開悟,開智慧,開啟自身本具的無量智慧才是教學的終極目標。
※吃得香、睡得甜,也是一種福報!
※佛經中的「一時」是什麼意思?
TAG:國學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