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徽宗幹了一件「惡」事,這知府卻藉機發財,這事兒真的夠奇葩!

宋徽宗幹了一件「惡」事,這知府卻藉機發財,這事兒真的夠奇葩!

在藝術圈,有一個「怪」現象,那就是某位著名畫家或書法家,在世的時候他的作品並未受到關注,在去世後,作品卻被收藏者爭搶,甚至賣出天價,其實這事兒不是現代就有,在古代也是頻頻出現,而宋朝的一位官吏,還曾借著這招賺了一筆。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

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家,徽宗執政期間,他的作品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下面,小編就給您揭秘:北宋的那位官吏,靠著宋徽宗的「暴行」突發一筆橫財的事兒。

在現代人心中,蘇軾是一位文學巨匠,正因如此,不少文學愛好者會在他的碑文、書法作品中汲取營養。但是,世事難料,蘇軾遺留下來的作品卻少之又少,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還需從「元佑黨人碑」講起。

公元前1102年,蔡京在朝廷中「煽風點火」,鼓動宋徽宗打擊守舊派。宋徽宗是個庸君,他特別喜歡聽信奸臣的讒言。於是,他下了一道聖旨:「天下碑碣榜額,系東坡(蘇軾)書撰者,並一列除毀。」並在全國各地立「元佑黨人碑」, 將蘇軾、司馬光等共309人「所謂」的罪行一一雕刻在碑上。

蘇軾罪名成立後,宋朝的官吏,對蘇軾書法作品進行大規模的破壞,他書寫的石碑慘遭滅頂之災,砸碎的砸碎,深埋的深埋,丟進河中的丟進河中。

如果蘇軾沒死,估計也被宋徽宗的「惡」行給氣死了。下面,小編說一下,徐州知府苗仲先。

苗知府得知全國上下,正在毀碑的消息,他眼珠一轉,覺得發財的機會來了。當時,距離縣衙不遠處有一座古廟,廟內就有一塊蘇軾書寫的石碑,他命手下的衙役,攜帶者宣紙、墨汁連夜去拓印碑文,足足印了幾千份。碑文印完後,他領著祭祀名衙役,拿起鎚子砸碎石碑。

蘇軾的石碑完好無損時,沒人拿這塊碑當回事,如今蘇軾書寫的石碑被毀,徐州的文人和才子們,才知道這塊石碑的珍貴。緊接著,苗知府將幾千張蘇軾碑文的拓印版,放到了古玩店中,並揚言數量有限,價高者得。達官貴人和當地的才子們得知消息後,蜂擁而至,最終,苗仲先靠著幾千份拓印碑文,發了一筆橫財。

這件事,還真的不是虛傳,河南鄢陵縣檔案館中珍藏著蘇軾《醉翁亭記》碑帖石刻,就是後人根據拓片重新雕刻的。

正是因為「元佑黨人碑」事件,蘇軾的作品,幾乎全都被毀掉了。宋徽宗做為一個皇帝,真得需要有一個虛懷若谷的包容之心,可是他蠻橫地執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原則,甚至像蘇軾這樣與人無害的「文人墨客」,他都不放過。

毀詩砸碑,從表面看來,對宋朝的廟堂和國體並無損傷,其實宋徽宗的「惡行」,深深地傷害了那些具有胸有良謀的才子們的心。

國內有句俗話: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家治理有道,就去當官,如果治理無道,則應隱退藏身。

宋朝當時庸才竊據高位,而高才退隱草莽,金兵襲來,宋徽宗手下一無禦敵的猛將,二無出謀劃策的高人,等待他的只能是被囚敵國,極其「悲催」的命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蟲 的精彩文章:

陝西博物館中有兩條「神秘」銅龍,造型奇特,背後還隱藏著五個謎
這座博物館藏有一方怪硯台,還破解了周代「辟雍」的秘密!

TAG:歷史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