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與清朝的大凌河大戰,4萬明朝軍隊,為何全軍覆沒?

明朝與清朝的大凌河大戰,4萬明朝軍隊,為何全軍覆沒?

在後金政權崛起的過程中,與明朝爆發了一系列的戰役,例如薩爾滸之戰、瀋陽大戰等等。其實,明朝與後金政權還進行了一場大凌河之戰。在這次戰役中,明朝軍隊擁有武器方面的絕對優勢,但是在雙方對射的過程中,明朝軍隊大敗虧輸。最終,4萬明朝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幾百人逃回了錦州城。那麼,至關重要的戰役中,明朝軍隊為何會慘敗呢?

一、明朝開始採用防禦戰略,對後金很不利

在後金崛起的初期,明朝高層並沒有把剛剛建立的後金放在眼裡,明朝集結軍隊主動進攻後金。但是在幾次慘敗之後,明朝軍隊的機動力量損失巨大。明朝高層發現,自己的軍隊在野戰中根本不是後金騎兵的對手。在孫承宗、袁崇煥等人的建議下,明朝開始開始以守為攻的戰略,修建眾多的堡壘,利用自己軍隊的火力優勢防禦遼西地區。在北宋歷史上,宋朝對付西夏也是這個套路。當時,後金軍隊雖然野戰能力很強,但攻城水平還非常落後。對於後金大汗皇太極來說,明朝採取的新戰略正中後金的軟肋。皇太極需要立刻出兵,在明朝堡壘體系尚未建成的情況下,打破明朝的規劃。公元1631年,皇太極率領5萬軍隊進攻遼西地區的大凌河地區。

當時,明朝軍隊在大凌河地區修建城堡,但還沒有徹底完工。後金軍隊兵臨城下,負責大凌河城防禦工作的祖大壽,只能選擇向後方求援。大凌河城內有1萬多明朝軍隊,但糧食非常有限。後金軍隊缺乏攻城器械,幾次強攻始終拿不下大凌河城。在這樣的情況下,皇太極改變了方案,在城外挖掘了好幾層戰壕,對大凌河城進行長期的圍困。由於糧食不足,大凌河城內開始出現人吃人的情況,成了人間地獄,出現了「炊骨析骸,古所未聞」的情況。此時的皇太極沒有急於攻城,而是開始了圍點打援。明朝絕不會放棄大凌河地區,果不其然,錦州地區派出了4萬多軍隊救援大凌河城。關於明朝軍隊的數量,存在很大的爭議。出現了明朝出動8萬軍隊的說法,但從明朝軍隊的情況來說,出動8萬軍隊很困難,4萬軍隊是符合歷史的。

二、明朝軍隊的火器眾多,但是質量非常差

後金軍隊以騎兵為主,擁有機動性的優勢。前來增援的4萬多明軍,根本不敢與後金軍隊進行野戰,只能依靠戰車和火器進行防禦。明朝軍隊攜帶了大量的小口徑火炮,後金騎兵沒有進行集團衝鋒,因為傷亡太大。在與明朝軍隊作戰的過程中,鑒於明朝軍隊火器犀利的特點,後金軍隊逐步裝備了盾車。皇太極命令盾車向明軍推進,弓箭手在盾車之後不斷的向明軍放箭。後金弓箭手幾輪齊射以後,明朝軍隊的陣型開始散亂,但仍在苦撐。在盾車的防護下,後金官兵也不斷被火器擊中,但傷亡大大降低。最重要的是自己已經靠近了明朝軍隊方陣,眼看後金軍隊近在咫尺,明朝軍隊的陣型徹底潰散。機會終於來了,後金騎兵出動,開始追殺四散奔逃的明朝潰軍。

在這次戰役中,明朝軍隊出現了明顯的指揮失誤,自己軍隊中,遠程弓箭手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反被後金弓箭手壓制。由於陣型已經崩潰,4萬多明朝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最後只有不到1000人逃回了錦州城。打掃戰場的過程中,後金軍隊發展,明朝軍隊的火器眾多,但質量相當一般。包括弓箭、刀槍等各種武器,基本上都是這樣的情況。不是明朝沒有先進的科技,而是明朝軍隊腐敗嚴重。明朝軍隊的武器都是固定的作坊生產的,各級將領們剋扣軍費開支,最終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用在了武器生產上,製造出來的武器自然十分低劣。在電影《大明劫》中,孫傳庭檢閱部隊的時候,同樣反映了這個極度現實的問題。

三、祖大壽上演了投降再逃跑的鬧劇

隨著4萬多援軍全軍覆沒,大凌河城的外援徹底斷絕。在再三勸降的情況下,祖大壽率領城內的1萬多人投降。大凌河城原本有3萬多人,餓死和被殺的人數接近2萬。祖大壽投降以後,向皇太極表示:趁戰敗的消息還沒有傳回明朝,自己應該迅速逃回錦州,等大汗進攻錦州時,自己可以充當內應。皇太極相信了祖大壽,命令祖大壽立刻返回錦州。可是沒有想到,祖大壽返回錦州以後,再也不提做內應的事,反而屢屢與後金軍隊交戰,皇太極被放了鴿子。直到11年以後,也就是松錦大戰之後,負責錦州防務的祖大壽才第二次向皇太極投降。在大凌河之戰中,後金軍隊暴露了攻城能力低下的問題。2年以後,隨著明朝將領孔有德的投降,後金擁有了自己的火器部隊,攻城能力大大提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興替鏡歷史 的精彩文章:

義大利要求租用浙江省的三門灣,清朝為何有底氣武力備戰?
孫權必須佔領荊州地區,東吳的國防戰略,到底有多艱難?

TAG:興替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