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芬:播下熱愛教育的火種
「面對成長中的生命,只有努力做到最好,心裡才踏實。」——李秀芬
小檔案:
李秀芬,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音德爾第三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1964年出生,1980年3月參加工作,自2003年擔任音德爾三中校長以來,她把一所薄弱學校辦成有口皆碑的好學校。學校獲得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內蒙古自治區先進集體等60餘項殊榮,成為遠近聞名的優質學校。
「再不好好學,就送你上三中!」這是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音德爾鎮老百姓曾經訓誡孩子的一句家常話。如今曾經「垃圾紙屑隨處扔、打架鬥毆成常態、不比成績比拳頭」的音德爾第三中學(下文簡稱「三中」),教學和管理連續8年居全旗第一,學生綜合素質也表現優異。「我就是用了些土方法,讓學校好起來,讓老師們愛上工作、愛上教育。」常常面帶微笑、很少會大聲說話的女校長李秀芬,正是讓這所曾經的薄弱初中實現華麗蛻變的人。
最急需 找到存在價值和希望
在任三中校長前,李秀芬就以善於管理而出名。儘管有經驗,但三中薄弱的家底,仍給了她一個措手不及:兩排平房、一塊土操場,教室門框都殘缺不齊;數學最低成績校平均14.5分;上崗的第一天,宣布任職的領導還沒走,郵局和電業局等部門就來催促繳費了。
沒有經費維持基本運轉,先拿家裡的存款墊上;硬體太差,積極爭取資金和項目……但這些似乎都不是關鍵問題,問題在哪兒?李秀芬走進教師辦公室、課堂,看大家做事、聽大家想法、理自己思路。
最終,李秀芬出了第一招——定製度、立規矩。「治理一所學校需要制度,要改善一所薄弱學校,更需要制度,而且是有力度的制度。」李秀芬說。在深入了解校情中,她看到最大的問題是管理渙散:教師有沒有充分備課,沒人管;教師上課遲到、早退,這都不是事兒……於是,她就把這力度下在最薄弱、最關鍵的環節,出台崗位考核方案、嚴格考勤管理,並頂著重重壓力,推行結構工資改革。「不能讓老師干好乾壞一個樣兒,否則教育局再怎麼給政策、給資金都沒用。」李秀芬說。
接著,祭出第二招——提士氣、聚人心。對教師,大張旗鼓搞合唱比賽、團體操比賽,一遍又一遍地訓練。幾個月後,全旗團體操比賽中,三中教師團隊獲得第一,結束了三中從來沒拿過名次的歷史。「聽到獲獎名次的那一刻,我們像孩子一樣扔掉帽子、高高跳起、大聲歡呼,轉身又三三兩兩抱頭痛哭。」在三中工作多年的李靖至今仍記得15年前的場景。對學生,李秀芬動員所有教師為600多名學生開出34個興趣小組,雖水平不高,但她首先要做的就是「讓踢門的腳去踢球,打人的拳頭去打鼓」。
外界開始投來新的目光,生活在這裡的教師、學生開始愛上這所學校。不過,家長依然擔心:「孩子考不上高中咋辦?」李秀芬果斷出了第三招——小學科突破,先從政治、歷史等幾個初中零起點教學的學科入手,下大力氣提高教學質量。一年後,初二年級9科會考,三中4科全旗第一。
「雖然我知道辦學不能有功利之心,但當時就是要想盡辦法爭第一,因為我們的老師、學生急需在這所學校找到存在的價值和希望。」李秀芬說。
為了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和學生基礎學科成績,李秀芬做了更長遠細緻的規劃:成立教研室,大量派教師外出學習,每年拿出約30萬元用於教師培訓;對於語文這樣的基礎學科,堅持放慢腳步,重在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改變評價考核方法,學生學業成績和教師教學業績考核都從橫向比較改為縱向的成長性評價。
3年後,三中各學科整體成績居全旗第二名;5年後,在全盟50多所旗縣初中排名第一,至今持續保持了8年;近5年,學校承辦了40餘個現場會,接待同行參觀交流近3萬人次。
最驕傲 學生個個都文武雙全
在大多數人眼裡,三中的變化,是一次又一次考試成績竹筍拔尖兒似的一路飆升,但在三中教師們眼裡最驕傲的是,自己的學生個個都文武雙全。
「不尋求適合教育的學生,只尋求適合學生的教育,給有差異的學生有區別的適合教育,讓每個學生都出彩」,是三中一以貫之的辦學理念。
2007年起學校將興趣小組發展為6大類181個社團,學生參與率100%,並制定了詳細的社團管理和評價細則。同時注重將德育、美育、勞育融合貫穿其中。比如,在手工製作活動中,會設計「為家人送一份禮物」等主題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孝老愛親傳統美德。自2017年起,學校推進社團活動課程化,將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拓展為學生全面發展核心素養的培養。如今,學校已形成「2+3+N」素質培養模式,即學生3年內要掌握2項運動技能,學會1種樂器、軟筆書法和1門手工,同時要讓學生還有其他興趣特長,為他們全面發展提供更多選擇。
不過,這些社團活動和校本課程只是撐起了辦學理念的骨架,如何才能血肉豐滿?「充分利用一切空間和課餘時間,為更多學生搭建發展和展示自己的平台。」李秀芬說。學生吳志凱通過鋼琴十級後,一直想辦一個獨奏音樂會,學校就幫他實現了這個心愿;有名學生個人藏書2000餘冊,學校就給他辦了一個讀書達人擂台賽……就這樣,除了運動會、藝術節、科技節等活動,一場又一場的個人專場演奏會、書法展、擂台賽、達人秀等,在很多學生青春記憶中,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針對每到單周寄宿生不回家的情況,學校開設了「五彩假日」活動。學校將學生餐廳更名為「雅品廳」,學生在這裡除了品食香,還要品詩香、書香、墨香、藝香,每周學生都要在這裡開展詩歌朗誦、好書分享、書法展演等活動。隨著活動種類增多,一間廳不夠用,再增一間廳,名曰「雅藝廳」,每周六為寄宿生播放電影,每次看電影前都有個「黃金1小時」供學生自願上台進行才藝表演。由於申報人數太多,時間總也不夠用,學校就在每天上午課間操期間,再增加一個「黃金300秒」,讓更多學生有上台展示自己的機會。
「這些平台的搭建,不是單純為了讓學生展示、炫技,更多是為了給學生樹立一個身邊的榜樣,對學生理想信念進行身邊的教育。」副校長王東升說。不僅如此,學校還在教學樓樓道里掛滿歷屆「感動中國」獲獎者的事迹介紹,組織開展校友故事會等,將校訓定為「承儒蘊雅、見賢思齊」,讓師生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人,向身邊榜樣看齊。
最欣慰 教育情懷與追求被喚醒
柳成龍,現任音德爾五中校長,15年前早已是自治區級教學能手的他,至今還留著在三中一次校級比賽中獲得的一個保溫杯。
「那是李校長頒發給我的。」柳成龍說,「她點燃了我們對教育的激情與熱愛。」同柳成龍有著同樣感念的還有現任努文木仁中心校校長李靖、音德爾七中籌建辦主任張立偉、三中教學副校長張洪林……因此,大家都說,李秀芬不僅辦好了一所學校,還帶出了一批校長和骨幹教師。
「作為一名學校領導幹部,要善於喚醒身邊每個人的教育情懷與追求。」李秀芬從發現每個人的長處做起。首先重塑學校正向的評價文化。比如評課,即使不是一節很成功的課,也要找出3條長處,指出1條不足,其餘的下次再說。
同時,李秀芬也非常重視給師生精神和情感上的認同。學生文體活動、賽事項目,李秀芬都會在台下從頭待到尾;每位教師結婚,她都會到場獻上一段親手寫的祝詞,告訴所有人這位教師在學校的付出與成長;堅持在全校師生中開展「採集亮點百張」等活動。這樣,讓「欣賞不亞於重賞」,成為學校文化的重要內容。
僅僅有對教育的熱愛和追求是不夠的,專業上的不斷精進才是教師成長持久的動力。李秀芬首先做的就是培養一批能帶隊伍的優秀幹部。他們被要求「德為先」,對於任何評先爭優機會,都不能和普通教師爭;在教學管理中,要做真正的「領頭雁」,除校長、總務主任外,所有人都要兼課,並要帶同年級最差的班;當然加強培訓是家常便飯,每周學校都召開幹部培訓會。「最重要的是,李校長給我們創造了發展的平台和機會。」張立偉說,「任何展示的機會她都先把我們推到台前。」
對更多的普通教師的成長,學校構建起立體式培訓培養機制,有全面培訓規劃,也有對不同成長需求教師的專項培養方案,還有促進每位教師形成自己教學主張的個性化指導。
「在三中,我們不會讓任何一個人被遺忘在角落,我們會努力發現每個人的閃光點,讓每一個人都感覺到自己很重要。」李秀芬說。所以,看到門衛會手工,李秀芬就讓她帶社團,直至成為全校的一門校本課程;聽說新來的會計原本是學數學的,李秀芬就讓他「撿起」本專業,直至培養成為數學骨幹教師……「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學校文化,所以三中每個人都能獨當一面,即使學校一年走兩位副校長也照樣不受絲毫影響。」張立偉說。
十幾年從未離開三中的李秀芬,在扎賚特旗大地上,播下了熱愛教育的火種。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12日第6版
※吳非: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
※收藏!60個成語謎語,跟孩子一起猜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